监管科技或成银行展业“资金存管”的一把利剑
2017-11-09 16:43 作者:北京晨报 王爽 收藏(0) 阅读(1562) 评论(0)

       融360研究机构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606家上线银行存管的P2P平台中,已有15家平台出现停业、提现困难、跑路等问题。其中,今年三季度就出现了13家,包括响当当、酷盈网、田金所、学信贷、华银金服、袋袋金等,其对应的存管银行也纷纷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虽然存管银行对P2P平台没有兜底的法律义务,实现资金银行存管更不能代表平台的安全性。但是,把“上线银行资金存管”作为宣传噱头的风气在网贷行业仍是极为盛行。这样导致的结局就是——当平台出事后,银行声誉就面临“躺着中枪”的尴尬局面。为避免踩雷,利用监管科技手段对网贷平台进行监控或成为银行展业的一大工具。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曾把监管科技定义为金融科技的一部分,主要是关注“如何运用科技更有效地满足监管要求”。但随着监管科技的持续发展和商业模式的演化,监管科技这一分支除了适用于监管部门外,也在银行、保险、消费金融类金融机构被广泛关注。如果回到金融的本质核心——“风控”上来看,金融机构对所有公司、个人的实际调研以及风控模型的搭建其实都是在实行类似监管部门的“监管”过程。只不过,商业金融机构的“监管”更多在于内控风险,减少坏账。

  而对于网贷平台这种高密度数据的企业,建立在海量数据之上的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就拥有了无穷的可能性。当下,我国不少的金融科技公司,如数联铭品、融360、平安金融壹账通,都在该方面持续发力。落实到具体产品上,监管科技则多以“实时风险预警系统”的形式出现。这个系统通过对企业工商信息、招聘信息、网络舆情等网络冷数据或中数据的分析,从而实现一种实时预警,提前防范的功能。而由于资金存管业务本身使得银行能够获取到网贷平台的真实交易数据,因而原本只建立在网络数据上的“冷数据”分析,就有了融合网贷平台真实交易的“暖数据”可能性。冷暖数据的结合,实时监控系统预计将会发挥更大的价值。而对银行而言,加大对监管科技方面的投入或者积极与金融科技公司进行合作,或许就能卓有成效地提高银行在“资金存管”业务的风控能力,从而避免在该业务上频繁踩雷。文/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