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季现分化:AI 引领增长浪潮,消费制造彰显韧性,行业分化加剧
6小时前 收藏(0) 阅读(23) 评论(0)

八月,上市公司半年报进入密集披露期,资本市场迎来一年一度的 “业绩检阅”。从已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2025 年上半年企业业绩呈现出鲜明的分化特征:AI 相关赛道延续高景气度,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消费与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凭借创新与效率优势站稳脚跟;与此同时,部分企业仍受困于成本高企与需求疲软,在行业调整中艰难突围。这场 “几家欢喜几家愁” 的业绩图景,既折射出产业变革的加速,也为市场提供了审视行业趋势的重要窗口。

一、行业分化加剧:

成本控制与业务布局成业绩分水岭

纵观本轮财报季,业绩差异不仅存在于跨行业之间,即便在同一行业内部,企业表现也大相径庭。这种分化的背后,是企业成本控制能力、业务结构合理性与市场趋势判断力的综合较量 —— 能够精准把控成本、提前布局高潜力业务的企业,往往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而成本管理薄弱、业务结构单一的企业,则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冲击。

从具体行业来看,不同领域的分化态势尤为显著:

  • 城商行:头部稳健,部分承压。江苏银行、成都银行、重庆银行等头部城商行保持业绩稳健增长,对公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而贵阳银行等部分机构业绩出现下滑,反映出区域经济差异与业务布局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 锂行业:周期波动下的 “冰火两重天”。受行业周期调整影响,锂企业绩整体面临压力,但内部分化明显。藏格矿业净利润同比增长 38.8%,赣锋锂业实现同比减亏,天齐锂业预计扭亏为盈;反观盛新锂能,仍未摆脱亏损困境,上半年亏损额同比进一步扩大,凸显出企业在应对行业周期波动时的能力差异。

二、AI 热潮持续发酵:

国内外企业业绩亮眼,成增长最强动力

在本轮财报季中,人工智能无疑是最受关注的 “明星赛道”。无论是海外科技巨头,还是国内 AI 企业,均凭借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爆发,交出了远超预期的业绩答卷,印证了 AI 产业的高景气度与强劲增长潜力。

  • 海外代表:Snowflake 数据基础设施需求爆发。云数据平台 Snowflake 在第二财季表现抢眼,营收达 11 亿美元,同比增长 32%,调整后每股收益 0.35 美元,显著超出市场预期的 0.27 美元。其业绩超预期的核心原因,在于企业对 AI 驱动的数据基础设施需求的激增 —— 据 Snowflake 首席执行官 Sridhar Ramaswamy 透露,目前平台上 25% 的应用案例均涉及 AI,数据与 AI 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方向。

  • 国内代表:寒武纪实现扭亏为盈。国内 AI 芯片龙头寒武纪同样传来捷报,上半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达 9.13 亿元,营业总收入 28.81 亿元。这一成绩不仅体现出国内 AI 芯片技术的成熟,也反映出国内 AI 产业生态的逐步完善,下游应用需求的持续释放为企业业绩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三、金融科技量质齐升:

AI 风控成核心竞争力,头部平台优势扩大

受益于 AI 技术的深度渗透与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加速,2025 年第二季度金融科技行业呈现 “量质齐升” 的良好态势。多家上市金融科技机构营收、利润双增长,头部平台凭借技术优势与业务布局,进一步拉大与中小机构的差距,而 AI 风控则成为行业竞争的 “生死线”。

从具体数据来看,奇富科技、乐信、信也科技、嘉银科技、小赢科技、宜人智科 6 家上市机构,第二季度合计净利润达 44 亿元,其中 5 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细分企业表现中,两大趋势尤为突出:

  1. 头部平台领跑,第二曲线发力。奇富科技以 52.16 亿元营收和 17.31 亿元净利润稳居行业首位,同比增幅分别达 25.4% 和 25.7%;信也科技则凭借海外业务的 “第二曲线” 脱颖而出,二季度国际交易额突破 32 亿元,营收占比提升至 22.3%,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新动力。

  2. AI 风控筑牢风险防线。在行业规模扩张的同时,风险控制能力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多家机构 90 天以上逾期率稳定在 1.12%-1.97% 之间,较 2024 年同期普遍改善。其中,奇富科技通过客群上浮战略与 AI 风控体系迭代,将风险指标优化至行业领先水平;信也科技升级深度伪造防御体系,欺诈检测准确率高达 98.8%,AI 技术已成为金融科技企业控制风险、提升效率的核心工具。

四、消费板块:

龙头稳健抗压,部分企业陷 “增收不增利” 困境

消费板块作为经济 “压舱石”,在本轮财报季中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乳业、调味品等必选消费领域的龙头企业凭借品牌优势与产品创新,保持业绩稳健增长;而休闲零食等可选消费领域的部分企业,则因成本上涨与流量结构变化,陷入 “增收不增利” 的困境。

  • 龙头企业:稳健增长,环比向好。乳业巨头伊利股份上半年营业总收入 619.33 亿元,同比增长 3.37%;扣非归母净利润 70.16 亿元,同比大增 31.78%,尤其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44.65%,呈现出环比加速向好的趋势,彰显出龙头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同样表现亮眼,营业收入 152.30 亿元,同比增长 7.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9.14 亿元,同比增长 13.35%,在消费复苏进程中保持了稳定的盈利能力。

  • 部分企业:增收不增利,成本流量双重承压。休闲零食品牌三只松鼠上半年营业收入 54.78 亿元,同比增长 7.94%,但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仅 1.38 亿元,同比下降 52.22%,“增收不增利” 特征显著。公司将利润下滑归因于两大因素:一是坚果原料成本上涨挤压毛利率,二是线上平台流量结构变化导致费率提升,反映出中小消费企业在成本控制与渠道适应方面的短板。

五、制造业与汽车产业链:

福田汽车表现突出,盈利质量显著提升

在制造业领域,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凭借产品结构优化与效率提升,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其中,北汽福田旗下福田汽车上半年业绩尤为亮眼,不仅实现规模与利润双增长,更在盈利质量上实现突破,成为制造业板块的 “亮点企业”。

数据显示,福田汽车上半年营业收入 303.7 亿元,同比增长 26.7%;归母净利润 7.77 亿元,同比增长 87.6%,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 415%,达到 18.94 亿元,这一数据表明企业盈利并非依赖非经常性损益,而是源于主营业务的真实增长,盈利质量与经营健康度显著提升。

六、业绩暴增群体:

量贩零食、科技赛道成 “黑马” 摇篮

在本轮财报季中,部分企业凭借赛道红利与业务突破,实现了业绩的 “爆发式增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量贩零食、科技服务等高速增长领域,其业绩暴增既反映出细分赛道的高潜力,也体现出企业精准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

  • 万辰集团:量贩零食业务驱动,增长超 500 倍。万辰集团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72 亿元,同比增幅高达 50358.8%(即超过 500 倍),创下本轮财报季的增长纪录。业绩暴增的核心动力,源于其量贩零食连锁业务的高速高质量发展 —— 该业务上半年营业收入 223.45 亿元,同比增长 109.33%,印证了量贩零食赛道的爆发式增长潜力。

  • 多家科技企业:净利润增长超 10 倍。极米科技、凌志软件、金财互联、国联民生等科技相关企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 10 倍。其中,国联民生净利润达 11.27 亿元,同比增长 1185%,展现出科技赛道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强劲增长动能。

七、隐忧与风险:

“增收不增利” 现象凸显,成本费用压力待解

尽管本轮财报季亮点频现,但部分企业的业绩表现也暴露出行业隐忧 ——“增收不增利” 现象逐渐显现,成本上升与费用高企成为制约企业盈利的主要因素,反映出部分行业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 魅视科技:毛利率下滑,费用率攀升。魅视科技上半年营业收入 7071.85 万元,同比增长 10.31%,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907.76 万元,同比下降 36.74%。从盈利结构来看,公司上半年整体毛利率为 63.91%,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14.76 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攀升至 44.79%,较上年同期上升 7.33 个百分点,其中管理费用同比增幅高达 77.77%,成本与费用的双重压力直接拖累了净利润表现。

  • 亚盛集团:盈利微降,现金流承压。亚盛集团上半年营业总收入 15.12 亿元,同比增长 5.19%,但归母净利润 2800.30 万元,同比下降 4.40%。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 - 1.03 亿元,毛利率 17.69%,较上季度减少 3.87 个百分点,盈利稳定性与现金流健康度均有待改善。

八、投资启示:

聚焦增长质量,把握产业变革主线

财报季不仅是企业业绩的 “展示台”,更是投资者洞察行业趋势、筛选优质标的的 “风向标”。从本轮财报数据来看,投资者在关注企业净利润增速的同时,更应深入分析增长的 “含金量”,聚焦以下核心维度:


  1. 增长动力:内生增长优先于非经常性损益。需区分企业增长是源于主营业务的持续扩张(如 AI 企业的技术落地、消费龙头的产品创新),还是依赖政府补贴、资产出售等非经常性损益。前者具有可持续性,后者则难以长期支撑业绩。

  2. 现金流状况:健康现金流是盈利质量的 “试金石”。如同福田汽车所示,经营现金流净额的大幅增长,往往比净利润增速更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健康的现金流是企业应对风险、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3. 行业趋势:拥抱高景气赛道与结构性机会。AI 赛道的高景气度已得到业绩验证,但需警惕高估值背后的预期风险;消费行业虽整体增速温和,但龙头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盈利稳定性突出;高端制造则在产业升级中持续突破,这些领域均蕴含结构性投资机会。

随着财报披露进入尾声,市场关注点将逐步转向企业下半年业绩展望。未来,美联储政策走向、国内经济复苏力度及产业政策变化,将成为影响企业业绩的关键变量。对投资者而言,需从纷繁复杂的财报数据中,把握产业变革的核心主线 ——AI 对各行业的重塑、消费市场的分化与升级、高端制造的突破,那些能够敏锐捕捉这些变化、持续创新的企业,有望在下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为投资者带来中长期可持续回报。


注:文章根据网络资料整理,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本文只为交流,不作投资参考使用,图来自豆包AI。

相关阅读:

奥克斯赴港 IPO:空调 “第五极” 的资本新程,32 亿募资如何平衡增长与挑战?

佳鑫国际港股上市分析:全球第四大钨矿的资本之旅

碳化硅龙头天岳先进(02631.HK)登陆港股 上市首日较发行价上涨6.4%

双登集团港股IPO:储能龙头的新征程与挑战

华新精科启动IPO申购 拟募资7.11亿加码新能源主业

AI制药龙头晶泰科技首度半年盈利!中期收益飙增387%,与DoveTree合作引爆业绩

氢能产业爆发:2025年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的投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