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推动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强调要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并针对细分行业和企业成长阶段特点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信贷作为畅通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的“金融活水”,其效能提升关乎大局。然而,银行信贷市场呈现的“冰火两重天”景象:人工审批的传统贷款近乎停滞,系统自动审批的小微普惠贷款却持续增长。这一情况折射出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风控策略的深层矛盾与转型阵痛。
一面是中小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另一面是传统信贷“流程冗长、材料繁琐”的效率瓶颈。银行自身也困于风控成本高企与信用贷款供给不足的两难境地。2025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管理如此庞大的客群,数字化技术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在此背景下,以AI、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重构信贷全流程,成为金融机构落实政策、服务实体的关键工具。其中,孵化自中国平安的金融壹账通,其探索路径为观察这一变革提供了样本。
破局之基:数字化信贷的“全链条重构”逻辑
从行业趋势来看,信贷数字化的核心并非单一技术的堆砌,而是全链条技术协同”的体系化构建,形成覆盖“尽调-审批-风控-运营”的完整技术闭环。这一逻辑已成为行业共识,也是金融机构突破转型瓶颈的关键方向。
以金融壹账通为例,其打造的数字化信贷解决方案,是一套覆盖“全客户、全产品”的端到端体系,通过AI、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实现主动风险管理、智能决策与精准管控,最终助力银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风控能力。
其技术进展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可见一斑。针对信贷业务中“报告撰写耗时长”、“管控依赖人工”的核心痛点,金融壹账通推出了大模型智能尽调方案。该方案依托“智能报告助手”与“智能审核助手”双协同模式。
撰写前,系统能按产品、行业智能匹配模板;撰写中,大模型按模板要求进行数据补全并输出分析建议;审核阶段,则可对超过100种尽调材料进行完整性、有效性及合规性自动校验。这一应用将信贷调查报告的自动化生成占比提升至80%,撰写质量提升70%,解决了传统尽调“耗时长、依赖人工经验”的痛点。
技术支撑层面,语音大模型进入4.0时代,提升了识别准确率与速度,支持混合语言及多种方言识别,语音合成响应速度小于200毫秒且音质高保真。智能视觉技术整合视觉、语音识别与图计算,在远程开户、贷款审核等场景实现实时活体检测、真人比对及黑背景反欺诈分析,全方位甄别“人、环境、动作”三类风险,为信贷全流程筑牢技术防线。
落地之策:痛点导向的 “场景化攻坚” 实践
数字化信贷的价值,最终需通过具体场景落地兑现。从个体工商户到国际银行,金融壹账通的解决方案以“痛点为靶心”,在不同场景中验证了技术对实体经济的赋能效果。
在效率提升上,其AI抵贷方案通过智能尽职调查、风险管理及运营任务自动化,将客户经理产能提升约6倍,并把贷款审批时间缩短至约1天,直接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急”的诉求。
在风险控制上,智能视觉反欺诈产品已应用于知名汽车金融公司,使其零售贷款面审业务自动审批通过率超过70%,在累计放款超10亿元的同时,成功拦截信贷欺诈金额超过70万元,实现了效率与风控的平衡。
在普惠服务上,协助湖南银行打造的“湘银房抵贷”是典型案例。该产品通过对接评估公司、风控、征信等多方接口,实现了从线上房屋评估、资料提交到面签、抵押、提款的全流程线上化。尤为关键的是,AIGC智能问答在下户调查中的应用,提升了审批效率和调查准确性。该产品有效服务了陶瓷批发店主龙康等个体工商户,累计进件22410户,投放金额达61.1亿元,贷款额度最高可达房产评估价的100%,年化利率3.15%-6%,兼具普惠性与商业可持续性。
在国际化验证上,其为某国际知名银行打造的全线上化小微信贷系统,实现了从客户触达到放款的全流程闭环,自动化审批将人工处理时间缩短了70%以上,成为该行业务的新增长引擎。此套智能信贷解决方案输出至境外市场后,复现了国内效果:贷款处理效率提升60%以上,AI驱动风控能力提高50%。
价值之实:商业与社会价值的 “双重兑现”
普惠金融是服务新型工业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而数字化信贷正推动普惠信贷的“逻辑重构”,要求金融机构从“看清每一个客户”的传统风控,转向“对一群客户进行风险排序”的新型理念。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整合内外部数据、构建标准化模型,既降低风控成本,又扩大服务覆盖,是行业破解普惠难题的关键思路。
在这方面,金融壹账通通过整合内外部数据,应用模型工具,并辅以必要的远程调查,对客户群体进行风险排序,从而设定准入阈值,实施差异化管理。其数字SME信贷系统,利用智能面审、OCR识别和大数据分析,能在10秒内完成“活体检测+身份核验”,并整合企业纳税、水电等数据,让无抵押物的优质中小企业凭借“数据信用”获得贷款,精准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量化成果印证了其价值。其累计服务超过200万家中小企业,带动普惠贷款余额达32.93万亿元。此外,其将“数据信用”模式延伸至“三农”领域,替代传统抵押,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并通过输出风控模型为民营企业出海提供安全盾,持续拓展普惠金融的服务边界。
金融壹账通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可复用的数字化范式:以“端到端系统+大模型技术”破解效率瓶颈,以“数据信用+场景化方案”拓展普惠边界。作为金融壹账通的拳头产品之一,“湘银房抵贷”从2021年上线至今,进件客户数共计22410户,累计投放金额61.1亿元,在贷余额42.22亿元。这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扎实的量化支撑,同时还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从行业实践来看,金融壹账通的数字化信贷探索,为信贷行业转型提供了可复用的范式:以“端到端系统”破解流程效率瓶颈,以“数据信用”拓展普惠覆盖边界,以“场景化方案”落地实体经济需求,且所有成效均有量化数据支撑,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但需客观认识到,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外部层面,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盈利能力与信贷需求尚未完全修复,还款能力与意愿有所弱化,同时欺诈手段持续升级;内部层面,普惠信贷规模扩张对银行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信贷模型与规则需根据数据、政策变化敏捷迭代,合规与创新的平衡也需持续探索。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数字化信贷的未来方向已逐渐清晰:需进一步向“产业场景深度融合”演进,对接产业链数据实现更精准的信贷支持;向“大模型深度决策赋能”升级,从流程自动化转向策略生成;向“跨机构数据协同”突破,破解信息孤岛以提升风控精度。唯有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持续协同,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深化技术应用,才能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灌溉新型工业化及实体经济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