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深山里的“舞菇”飘香四方,中国平安打造“振兴保”模式为乡村产业造血
2024-01-25 15:05 文章来自:时代周报 收藏(0) 阅读(1708) 评论(0)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黄嘉祥

冬日时节,位于贵州台江县的雷公山北麓寒气逼人,40多个大棚在淡淡的雾气中依次排列,这里是贵州万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万隆公司”)菌菇产业园,里面的菌棒在陆续出菇,公司负责人吴斯敏看着眼前这一幕,脸上洋溢着笑容。

8年前,吴斯敏从浙江老家来到台江创办万隆公司,将灰树花(俗称“舞菇”)引进当地落地生根,给当地的农户带来了新的希望。只不过落地不久,资金和菌菇销售成为摆在吴斯敏面前的两大难题。“当时要是没有平安的帮助,我们就做不下去了。”2024年1月,吴斯敏感慨道,平安帮助公司解决了这两大问题,让企业和农户均无后顾之忧。

2017年9月,平安产险推出全国保险行业内首个免息免担保的产业扶贫模式“台江模式”正式落地,万隆农业科技成为首个“台江模式”落地企业。中国平安以贴息及贴费保证保险的形式,为万隆公司提供“免息免担保”产业扶贫资金,探索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全周期的帮扶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在中国平安帮扶下,万隆公司的菌菇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成长为贵州黔东南州经营最好的菌菇生产企业之一,菌菇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累计带动当地2600名村民增收超400万元。这里是中国平安探索乡村产业帮扶模式的起点,如今也成为了平安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

乡村振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重大责任和任务。作为一家行业领先的保险机构,中国平安持续探索乡村振兴全产业帮扶模式,从“台江模式”持续升级到“乡村振兴保”模式,并推广至全国各地,撬动了乡村产业发展资金40多亿元,激发农村经济内生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贡献平安力量。

“台江模式”诞生记

在万隆公司的菌菇产业园内,数万支灰树花和香菇菌棒呈“井”字型堆叠在室内,再过一段时间,菌棒就可以运到大棚种植,由当地农户承包种植。

吴斯敏介绍,在种植过程中,万隆公司做好技术指导以及保底回收,平安提供保险保障及销售帮助,让企业和农户都没有了后顾之忧,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

这一切来之不易,与中国平安探索的“台江模式”息息相关。

吴斯敏是浙江人,此前在老家从事灰树花等食用菌种植产业。灰树花是食、药兼用蕈菌,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很高的药用价值,对生长环境、气候和水质要求较高,夏秋间常野生于栗树周围。

2016年,吴斯敏经招商引资来到贵州台江考察。台江有着“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但经济落后,资源贫乏,当地政府希望通过培育农业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吴斯敏来到台江后,开着车满山跑,最终选择了国家级森林公园雷公山脚下的排羊乡排羊村,这里山清水秀、温度适宜,适合种植灰树花,于是在这里成立了公司,引进灰树花和香菇种植。2016年,他投入几百万的自有资金开始了菌菇种植,之后由于市场需求扩大,企业急需一笔资金扩建厂房和购买菌棒,但是由于企业没有抵押物,很难在银行办理贷款。

2017年7月,恰逢平安产险率先推出以保险创新撬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精准链接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台江模式”。在台江县政府的引荐下,万隆科技农业走进了平安产险贵州分公司的视野。

平安产险黔东南中支副总经理申扬帆介绍,当时在调研中发现,台江县没有成规模的工业企业,农户大多是零散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而台江县政府选择了食用菌作为县内发展的主导产业,平安产险贵州分公司调研组经过评估认为,万隆农业科技生产的菌菇市场潜在销量大、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能够有效带动农户致富。

2017年9月,平安产险与贵州省在深圳签署了《保险助推脱贫攻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选定了以食用菌产业作为扶贫重点项目,推出全国保险行业内首个免息免担保的产业扶贫模式“台江模式”正式落地,万隆公司成为的首个“台江模式”落地企业。

平安产险贵州分公司在2017年、2018年分别为该企业购买信用保证保险,并为该企业捐赠26.29万元用于偿还贷款利息,成功为该企业募集贷款480万元。

“免担保是用保证保险为企业提供增信。如果企业后面因为经营问题无法还款,就由平安承担还款责任。因为有了保障,才打消了银行的顾虑,愿意给万隆农业科技贷款。”申扬帆表示。

拿到贷款后的吴斯敏,对做大菌菇生意信心满满。他将原先占地320平方的7间厂房扩大到19980平方,还购买了专业的菌菇烘干设备,并购买了大量的菌棒,一个现代化、极具规模的菌菇生产基地运用而生。

农户从观望到抢着承包

在扩大规模后,万隆公司还遇到了另一个难题。

“当时把大棚建好后,农户对‘台江模式’并不了解,担心有风险,多数人都在观望,不愿意承包大棚种植。”申扬帆说,只有打消农民的顾虑,让农户信任平安的产业项目,愿意参与其中,才是源头的解决之道。

于是,平安产险项目组跑了很多村子,不断去动员当地村民,组织宣讲帮扶政策。在该模式下,农户签了协议后,就可以从万隆公司免费领取菌包回大棚种植,由该公司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而且平安产险还捐赠了保险,种植过程中如果发生风险,会提供兜底赔付;菌菇收成后,万隆公司提供保底回收,再从中扣除租赁大棚和菌棒等成本费用,剩下就是农户的纯收益。

“这个过程中,农户是完全没有风险的,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一些农户逐渐愿意参与进来。”申扬帆表示。

吴斯敏介绍,一个大棚大约有4800个菌包,一个农户一般可以管理2个大棚,3-6个月就出一次菇,半年承包收入起码有1.5万元,这些都是农户的增量收入。他们平时只需要来浇水等,不会耽误家里种水稻、种菜、养牛等农活,只有出菇时才需要更多人手在短时间内进行采摘。

“台江模式”落地后,农户承包的部分菌菇大棚在2018年被大雨淹了。幸好平安产险此前给农户赠送了种植保险,为农户种植菌菇提供兜底保障。吴斯敏说,如果没有这个保险,就要企业和农户承担了,这个保险太重要了。

这次小波折过后,菌菇种植项目迎来丰收,并在2018年6月实现第一次分红,承包大棚的农户大概人均增收1万多元,菌菇收成好的农户则增收2万多元。

余志明是台江县排羊乡的一名普通村民,2018年加入万隆公司进行食用菌种植,年收入由之前的4000-5000元提升至40000余元。当时,余志明拿到参与种植的收入后,就购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用于运输食用菌,后来更是为家中添置了新的家电,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农户积极参与后,菌菇种植规模持续扩大,销售成为了一个新难题。

吴斯敏是种植菌菇出身,并不擅长销售。2021年,产业园的菌菇产量逐步提升,但很多产品都积压在仓库了,卖不出去。为进一步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平安开展协销助农,通过工会采购、上线平安好车主、壹钱包等客户平台,帮助推广台江县灰树花等农产品,帮助万隆公司打开了销路。

“现在我们一半的销量通过平安各个渠道进行销售,平安还帮公司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吴斯敏说。

为了更加迎合市场需求,吴斯敏结合年轻人口味以及当地种植条件,研发出了“灰树花脆片”和“香菇脆片”产品。该产品将传统的干菌菇中加入了特制的香料,味道丰富,口感爽脆,深受年轻人喜爱。

为进一步支持该企业发展壮大,平安产险贵州分公司于2021年、2022年相继为万隆公司捐赠贷款利息40余万元支持企业融资近千万元,为该企业设备更新、新产品研发带来了不竭动力。

经过几年探索,“台江模式”合作下给当地农户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为农户增收主要有四项,一是土地流转收入,每年一亩地1500元;二是承包管理大棚,每年平均增收2万多元;三是灵活务工收入,每小时约100元;四是分红收入,企业每年会把利润的30%拿出来分红,分给当地边缘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在获得稳定收入后,农户的积极性高涨,大家都想认领大棚种植菌菇。余志明还曾提出希望能多承包几个大棚,把在外务工的子女叫回来一起种植。只不过,由于大棚数量有限,为了公平起见,农户需要轮流承包,保证大家都有机会增收。

这7年多以来,平安帮扶的万隆公司带动当地增收的村民从9户,变成现在的超600户、2600个村民,累计带动增收超400万元。吴斯敏透露,目前公司正在研究种植灵芝,增加食用菌种植品类,以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产业帮扶模式从台江走向全国

万隆公司的菌菇种植产业园,是平安探索乡村产业帮扶模式的一个起点和成功样本。

在台江县,平安产险佛山分公司还响应粤黔东西部协作帮扶号召,2023年5月定向捐资人民币104.8 万元公益基金,援建台江县老屯乡望虎屯村精品葡萄采摘羊肚菌种植一体产业园,全力帮扶台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平安产险也捐赠了葡萄种植险和羊肚菌种植险,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台江县老屯乡人民政府乡长张杰介绍,望虎屯村去年光是36人维修大棚,就拿到了19万劳务费,还有50名村民参与葡萄、紫薯和羊肚菌的种植,劳务费也有15万。”

“这里村民主要是靠外出务工养家,而来基地工作的主要是无法外出务工的老人,以及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的妇女等。对这里的村民来说,这部分收入都是增加的部分。”张杰表示,现在村民都抢着来这里务工。

据悉,为了这个项目,老屯乡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以便于把控质量和打造品牌,还推出了一个名为“忘不了”的品牌,它有两个寓意,一个是来自望虎屯村的品牌,另一个是忘不了平安的帮扶情。

李万杰介绍,目前该基地的农产品和水果主要供应周边的市场,未来产量增加后,计划开通线上销售,也争取把产品纳入东西部协作消费平台,把产品卖到广东等市场。同时,也计划开展乡村采摘体验,吸引亲子团周末来游玩、采摘,增加收入。

他进一步表示,截至目前,该项目的实施,覆盖当地三类户及脱贫户50户以上,确保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增强产业带动能力,扩大项目社会效益,促进农户稳定增收。这样的结对帮扶模式,既带产业又带产销体系,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平安在帮扶贵州乡村产业发展的成效显现。2023年,平安产险贵州分公司共计提供资金395.66万元,共计帮助10余家企业协销765.8万元农产品。

中国平安乡村振兴产业帮扶模式源于台江,从最初的“台江模式”到“平安扶贫保”,随着进入乡村振兴新征程,平安2021年升级推出全产业帮扶模式——“平安振兴保”,打造了可持续、可复制的全链条、全周期的产业帮扶模式。

近年来,平安将“平安振兴保”模式从台江推广至全国各地乡村,通过整合集团内外资源,运用多种“保险+”方式,延长至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文旅等产业链帮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截至2023年,“平安振兴保”模式在全国累计服务特色农业产业项目295个,撬动产业发展资金42.3亿元。

希望的种子正在传递。在平安帮扶下,万隆激活了“造血功能”,初步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该公司主动接过平安履行社会责任的接力棒,成立了一个基金,每年至少向村里捐赠7万元,专项用于大学生、参军、80岁老人、边缘户等群体慰问,将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群。

本文源自: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