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上市三问:为何更名?大而不倒?应否拆分?
2020-07-22 22:27 作者:雷石投资 王宇 收藏(0) 阅读(1805) 评论(0)
IFTNews讯: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能听到关于蚂蚁金服要上市的传闻,几次三番,虽然总被官方否认,却也体现了市场乐此不疲的猜测和关注。近期,股市火爆,大家忙着猜测来的是“疯牛”还是“慢牛”,没想到等来了这个被众星捧着的巨无霸独角兽。

巨无霸的体量有多大,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其IPO估值至少2000亿美元,约1.4万亿人民币,在A股市值仅次于贵州茅台和工商银行。在互联网公司中,则将成为仅次于阿里巴巴、腾讯的中国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我们当然要为蚂蚁金服的上市欢呼,它开创了新的业务模式,倒逼了银行业改革,为无数个人和中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不到二十年时间,从草根公司成长为可与国有四大行比肩的金融科技集团,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东风和互联网红利共同孕育的最佳样本,也是对创新创业、拼搏实干精神的褒奖和礼赞。

但也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面,蚂蚁金服上市,无疑将强化阿里在金融科技板块的影响,其垄断地位也将更进一步。近年来,头部互联网公司凭借平台优势,通过内部孵化和外部收购,触手已伸及方方面面。不仅全方位“接管”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强烈挤占和抢夺体系外公司的资源。阿里不是唯一一家,但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

随着蚂蚁将上市消息敲定,滴滴也传出年内将上市的消息,除了今日头条外,互联网巨头可能在今年内悉数登陆资本市场。一场延续了过去十几年的互联网造富梦,或许也已接近尾声。

经济转型样本

从2003年脱胎于淘宝,2004年独立注册支付宝公司,蚂蚁金服已经走过了16年,北大国发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曾经说,蚂蚁金服是一部活的金融发展史。其实它不只是一部金融史,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见证者,未来也将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受益者。

不妨顺着蚂蚁发展的历程来回顾一下,十几年里中国经济又发生怎样的变迁,就会看到时代给予了这个企业怎样的机遇,一家企业又是如何牢牢抓住机遇,踏浪而行。通过大胆革新,一次次重塑自身,也重塑着业态。

十七年前正是“非典”肆虐之时,中国“入市”尚不满两年,互联网还远未普及,制造业仍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当年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1%。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信号,意味着经济发展将有所转向,汽车、电脑、高档电器进入家庭,对住房条件改善的要求都是势不可当的趋势,由此又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无论是发展阶段还是经济结构都不同以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9.4%,比第二产业高出22.6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

从2003到2019,中间十几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无可置疑的黄金期,国家和居民财富增长,消费需求也随之增长。形形色色的互联网公司在这种背景下一波波涌现,2007年,电商服务业被确定为国家重要新兴产业,互联网则开始了从PC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型,这也是巨头们飞速发展的时期,阿里巴巴代表的数字经济平台降低了社会资源的匹配成本,促进了社会税收和就业增长,同时降低了资源消耗,在许多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仅从电商角度而言,阿里的GMV是第二名亚马逊的三倍,但电商只是阿里版图中的一个维度,C端来看,衣食住行、娱乐、医疗、支付各个环节都有阿里的渗透,B端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面的布局也十分超前,在制造、金融、政务等众多领域提供了包括云计算基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各类产品和服务。从国际来看,目前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已超过谷歌,仅次于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

以蚂蚁和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过去十几年中乘风破浪,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好样本。

为何A+H

2014年,因“同股不同权”争议,港交所痛失阿里。此后港交所经过一系列改革,接纳了“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焕发新活力。2018年,美团点评登陆港交所,2019年,阿里回归。2019年底港股总市值约为38.2万亿港元,较2018年底的29.9万亿港元,约净增28%(新股计算在内)。共计183家新股公司上市,首次公开发行筹资额达3129亿港元,较2018年的2,880亿元上升8.6%,成为全球最大的IPO市场。

优秀的上市资源是全球资本市场争夺的对象,过去十几年,因为制度设计上的一些缺陷,互联网新经济公司多寻求去海外上市,A股未能享受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红利,A股市场也未能充分反映转型升级的趋势,一部分代表未来的公司因不满足盈利条件等上市标准无法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限制了公司做大做强。

为改变这些尴尬,A股市场也在锐意改革,科创板的推出和注册制的实现极大地放宽了企业上市限制,加速科创企业发展,为初创阶段的中小型科创公司快捷募集资金、快速推进科研成果资本化带来便利。也推进了和国际市场接轨。蚂蚁选择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同步上市,正是资本市场通过改革引来金凤凰的体现。

马云曾说,蚂蚁金服未来要上市的地方,必须对未来世界的发展、经济的发展、金融的发展、创新的发展是支持的。内地和香港两大交易所为留住创新企业所作出的锐意改革,扫除了蚂蚁在两地上市的障碍。对于蚂蚁来说,A+H两地上市的方案无疑可以为其提供灵活的融资选择,国内外资本都能获得,有利于其国际业务发展布局;而国内外的投资人都通过蚂蚁的IPO,分享科技独角兽的成长红利。同时,两地上市也将增强蚂蚁对于资本市场波动的抗风险能力。

更名有何深意?

值得注意的是,宣布上市前一个月,蚂蚁换掉已沿用6年之久的“蚂蚁金服”简称,并将工商注册名变更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科技”替代“小微金融服务”。从蚂蚁金服到蚂蚁集团,更名背后,体现的是其战略和业务方向的转变。

这其中既有业务的考量,也有监管的压力,但“金融服务”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蚂蚁手中的金融牌照让人眼花缭乱,包括支付牌照、网络小贷、银行、保险、券商、基金、金融资产交易所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等产品在这个体系中运作。如此丰富的业务,已远超一般性金融机构,2018年5月,蚂蚁金服被列入五家金融控股集团监管试点名单。

在金控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于2019年7月下发后,蚂蚁回应称,公司已经设立独立团队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的相关要求,并积极参与征求意见。

另一方面,蚂蚁从前几年开始刻意淡化“金融”属性,强调“科技”属性。多位高管反复强调“蚂蚁从来没有想过成为一家金融公司,从来就是家技术公司”,2017年,蚂蚁高调宣布未来只做tech(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由Fintech变成Techfin,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大数据支撑。2018年,蚂蚁密集进行开放合作,先后与多家银行开展合作,余额宝接入多家基金公司,花呗也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

从支付和技术业务营收占比也能看出些端倪。据腾讯《棱镜》报道,2015年时营收六成来自支付接入服务费,两成来自金融服务,另有超过一成来自技术服务。到2017年,其支付接入费用占比下降至五成,技术服务收入上升至三成。2019年末,蚂蚁支付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的占比已经持平,各占45%左右,剩余10%的收入来自于金融云、技术开放平台、区块链等2B的硬技术收入。而蚂蚁集团规划2021年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将达到65%,超过支付收入成为第一大收入项。

但不管名称怎样更改,无论是“Fintech”还是“Techfin”,技术都只是它竞争力的来源之一,其收入根本上仍是来自金融行业,其“金融服务”的本质也没有改变。

作为曾经的先行者,搅局者,蚂蚁如今依旧走在前列。游走于金融和技术两者之间,它比银行有着更便捷的获客渠道、更低的成本、更丰富的数据沉淀,迭代更快的技术支持。它的每一步尝试和探索,都值得业内去思考和研究。

另外,弃“金融”奔“科技”,从上市的角度考虑,有利于获得更好的估值。无论是美股、港股还是A股,目前科技板块估值都远超金融板块,未来有更多想象空间。

大而不倒了吗?

《大而不倒》是一部讲述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最知名几家金融机构、财政部、国会之间斡旋博弈的电影。这些金融机构无视风险盲目扩张业务,最终酿成危机,却因为自身体量巨大,在金融系统和整个经济系统中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其中任何一家倒闭都可能引发和加剧系统性风险,政府不得不花费巨量公共资源进行救助。

中国金融系统是否存在“大而不倒”现象?人民银行的一份报告暗示了答案。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中指出,尽快推动金融控股集团的管理办法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细则落地实施,对金融控股集团实行并表监管,建立特殊处置机制,妥善解决“大而不能倒”问题。

拥有多块金融牌照,总用户数超过13亿,年营业收入12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70亿,估值过万亿,蚂蚁是否在其中呢?

单从金融业务的角度考虑,即使有风险可能也可以控制在金融系统内,避免向更广范围扩散。但向科技的转向意味着蚂蚁野心不止于此。一方面,通过不断更新迭代的技术积累,蚂蚁多年前已开始向金融机构开放多年积累的云计算能力和技术组件,技术上形成依赖后,还能脱离蚂蚁吗?恐怕很难。另一方面,支付宝已逐步跳出工具属性,成为一个大平台,进而成为数字生活的基础设施。任何人都无法将其绕开。

但不管怎样,蚂蚁也只是阿里系版图中的一块。马云曾说要做全球电子商务的水电煤,现在看来,在搭建平台以外,它已经开始四面出击。恶性竞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情况不少见,如“双十一”活动中强迫商家只能选择一个平台,在一些领域的推广中,利用大量补贴撒钱模式将小企业挤压出局等,有些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市场的自由竞争,甚至形成了类似垄断的地位。

近年来,针对互联网大公司“赢者通吃”,出现了很多关于阿里、腾讯是否应该拆分的讨论,参考的案例则多为美国反垄断法律体系最著名、最彻底的两次肢解大企业的行为,一次是1911年,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被肢解为34个独立石油公司。一次是1984年,AT&T被肢解成8个公司。近年来,美国社会对于Facebook、Google等互联网巨头是否已形成垄断,是否应予以拆分也有较多争论。

但与中国不同,美国对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业务有着严格的限制,而中国是否在这方面走得太远,还需要时间验证。

作者:雷石投资董事长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