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新技术环境使供应链金融边界得到拓展
2019-07-04 14:52 作者: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 收藏(0) 阅读(26517) 评论(0)

6月27日,在第七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盛大举行期间,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供应链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三家发起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平安集团金融壹账通联合成功举办了中国供应链金融高峰论坛。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供应链金融工委会特聘专家杨涛教授在论坛上表示,新技术环境下,供应链金融边界得到很大程度的拓展。产业与金融融合的边界,不再像过去一样刻意,而是变得更加天然、更加密切。

“产业与金融之间,已经由过去讨论的股权、债权为主的结合,更多转变为智力与战略的结合、数据与信息的融合。新型供应链金融的实质,实际上就是在金融科技时代,对全新产融结合模式的探索。”他进一步指出,当前讨论供应链金融创新,从战略角度考虑,更重要的是助力国家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几点是:金融要为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服务;金融主体自身要优化;防范金融风险,更好补短板;金融改革开放等。”

杨涛认为,未来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的融合,更主要是为了实现 “三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合一。最终解决三方面问题:第一,金融资源服务提供者是多元化的,既有资金的提供者也有其他服务的提供者。第二,从需求者角度来讲,其需求也可以是多元化整合的,包括风险管理、资金、支付结算等需求。第三,供给与需求的平台建设者,可能也是多元化的,甚至是依靠技术规则自身来维持的。

以下为现场演讲速记内容全文:

刚才几位代表都是从不同角度做了致辞,一会儿还有更多业界的代表,可能有更加务实的分享。作为一个研究者,我自己从学者的角度,从关注问题的思路,看一下有哪些重点的方向值得进一步思考。

今天我谈的题目是“金融科技背景下供应链金融要往哪些方面走?”更多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大家可以看到,整个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到今天,究竟发生哪些变化?趋势往哪方面走?需要做简单判断。在这样大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如何进一步从业务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思考?这是值得我们探索的。

首先,大家可以看到,金融科技变革趋势已经涌现而来,其中离不开对两个问题的关注:有哪些技术对金融带来重要冲击和影响?另外的指教,究竟影响到金融的哪些功能?说到技术的时候,大家有“A、B、C、D”、“大、云、物、移”、“大、云、平、移”等等说法,需要注意的是,在金融领域谈金融应用时,既不能高估金融的影响也不能低估。而不同技术它本身的成熟度,及应用的广泛度都是有差异的,结合不同的金融业务特征,需要对技术本身有一点更深刻的理解。比如谈到区块链时,究竟它能够成熟应用的领域在哪里?避免在短期过度炒作和高估,这是我们关注技术的正确思路。

除了技术之外,另一端需求端到了业务跟功能端。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地借鉴FSB相关思路,谈到金融科技创新有两大供给侧因素跟一大需求侧因素。技术、监管+消费者、客户的需求共同形成金融科技创新的动力。与此同时,从业务跟功能角度,越来越多地借鉴巴塞尔委员会的思路,把所有金融科技业务活动,从功能角度分四大类:支付结算类、存贷款资本筹集类、投资管理类、市场设施类。里面基本覆盖市场上大家看到令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产品。

进一步小结一下,当我们谈金融科技的时候,其实有两理解思路:一种是下面刚才说的,理解哪些是重大技术、哪些是典型的金融需求跟应用场景。上面这种思路就是究竟我们现在说金融科技的业态这么活跃,从互联网金融往金融科技过渡,究竟哪些算能够提供金融科技服务的行业主体?起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持牌金融机构,可以包括典型的互联网企业,近期国内外都关注的Big Tech,也包括纯粹的新一代技术企业,它不做金融业务,更多是为金融机构、类金融组织,政府及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服务或外包。最后一类实际上还是互联网金融类金融组织,包括地方金融所关注的“714”里面的很多类型。如果有效地利用新技术合规发展,典型的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点。

当我们理解金融科技的时候,离不开四个主题词:

第一个主题词是我们希望的金融科技创新,还是要有效促进增长。金融领域、金融机构本身就是技术应用的最重要的群体、最重要的场景。如果利用金融科技的进步,可以不仅仅服务于金融自身的优化,而且更重要的作为新一代技术重要的实验场景,进一步地可以带动这些技术用到其他一些应用场景中。通过提升技术的外溢性,服务于经济增长的社会发展,这可能是金融科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这是增长。

第二个主题词是如何提高效率?我们现在看现实当中各种各样非常花哨的所谓金融科技的创新,但它都离不开金融学本科教材告诉我们的一些基本概念,金融是什么?金融做什么?金融缺什么?尤其金融缺的这样一些东西正是希望金融科技能够解决的。比如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费用问题、经济问题、定价问题等等。所有的创新不管抬得怎样高,都要回答在金融运行最根本的矛盾方面,是否真正提升了效率?之所以领先的一些金融科技方案能够占得住脚,归根结底,确实它们解决了传统金融运行中典型的痛点,上面这些痛点涵盖了金融业务活动中经常能见到的现象。

第三个主题词,增进普惠。现在都谈普惠金融,理解视角有不同层面。如果宏观层面看,过去讲金融好不好?脑海中想到各种各样的规模指标、增量指标,但对结构跟功能重视程度有所不足。比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虽然这两年略有下降,但2018年在7.68左右,这在全球都属于不低的水平。各种各样的金融发展领域都追求的是规模,但是如果脱离了功能,只是想大干快上,这个过程肯定会带来矛盾。当年P2P网贷平台已经给了我们前车之鉴。

第四个主题词是保障安全。正如前些年各个领域金融创新当中曾经出现的问题一样,如果说一系列创新最后造成各方利益的损失,那么这个创新就站不住脚。首先从金融科技大趋势的角度,有这么一点简单的思考。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正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创新的类型。我们可以看到,讨论供应链金融创新的时候,首先从战略定位的角度,从理论上是离不开刚才我说的那些重点,但是从当前的战略上,更重要的是助力国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家有不同层面的解读,其中最重要的有几点,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服务中小微跟民营,金融主体自身要优化,稳增长防风险,如增进就业。另外防范风险本身,如何更好补短板,还有金融改革开放的问题。

与之对号入座,金融领域大量的创新都可以进行思考,比如要做的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是否有效地保证了防范风险的问题?是否间接地促进了特定的服务对象?是否给就业带来一些好处?是否在开放环境下推动要素的开放供应?所有这些进一步的思考都有大量的领域可以讨论。

当我们讨论供应链金融、讨论产业链金融,从理论背景下看,都有内在的东西、不变的东西,外在也有一些不断的在改变的东西。比如说供应链金融虽然经历过多个阶段的发展,有众多模式,但它的本质还是基于真实贸易背景下,给供应链条中或产业链条中各类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只是随着互联网发展,原有比较清晰的供应链的结构,进一步受到冲击。

供应链或者产业链与金融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这是我们当前环境下讨论这个问题的节点。当然,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当中,大家共同关注的都是信息流与资金流如何更好匹配的问题,这在理论上已经有大量的研究。

当然在现实当中,我们确实也面临很多挑战,刚才很多专家其实谈到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这个挑战最突出的是几个方面:

一是来自信息流本身。我们知道,信息化时代面临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与噪音信息过度所并存的现象。在供应链发展过程当中,无论是传统企业、各类企业、中小微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同样也会面临信息如何优化配置的问题。有时候是信息的真实性存疑,有时候是海量信息里面可能有大量的虚假信息,以至于无法有效地甄别信息。所以信息流还是最重大的一个挑战。

与此同时,还有管理风险跟市场风险的问题。因为当你面对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时候,这时候基于管理层面所考虑的风险特征、资金流的特征、现金流的特征,跟针对单个主体肯定是有差异的。与此同时还有市场风险的挑战,因为现在市场环境出现极大的不确定性,所处的行业无论是基于周期的因素、还是基于宏观政策的因素,都有大量的不确定性在里面。这也使得着眼于不同产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面临的市场风险也会遭遇更多的挑战。所以这是直观上有几方面的问题。

当然从发展方向上来看,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我这里面提出和别人略有差异的理解。我认为新型的供应链金融的实质,实际上是金融科技时代全新的产融结合模式的探索。这也就是说在新技术跟新制度的支持下,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关系会不会发生一些变化?在这种变化里面,我们所说的供应链金融正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又可以分为狭义的跟广义的两种,基于产融结合视角下所谓新型供应链金融创新。从狭义视角下来看,发生哪些变化呢?过去的供应链金融或者叫产业链金融,都是指的有核心企业,依托于核心企业才能拓展金融服务,服务提供者往往是固定的以银行业机构为代表。但在新技术、互联网环境下,这样一些概念都变得更加模糊。假设一个产业链里面,没有典型的核心企业,或者是比较弱势的核心企业。如何整合它们之间的信用关系的传递?这就突破了原有的约束。与此同时,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也不仅仅是银行,而且出现了大量的服务提供者,直接的或间接的,批发的或零售的,融资的、非融资的,狭义意义上新型供应链金融突破原有银行主导的产业链比较清晰的这种模式。

当然,更广义来看,因为产融结合大家谈得比较多。产业与金融现在继续在各个领域发生融合。更广义地看,我们希望供应链金融或产业链金融在改变产业部门跟金融部门之间的关系。看到现实当中已经有很多的迹象,比如过去谈产融结合的时候,可能关注产业部门如何介入到金融部门,掌握金融机构做金融业务。也可能关注传统的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由融到产,跟产业部门建立更密切的联系。

所有这些新技术环境下,都在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二者融合的边界,不再像过去一样非常刻意,而是变得更加天然,依托于技术更加密切。与此同时,产业与金融之间,过去讨论的股权、债权为主的结合,更多地变成智力跟战略的结合,变成数据信息的融合。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所谓供应链金融的边界,而是从整个产融结合讨论问题。

还有一个产融结合的思路,大的企业集团内部金融资源整合,当我们面临外部产融结合时,也面临内部如何进行有效的金融资源的整合。这也是广义的产业链金融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因为你要服务好别人,自己的资源先要有效地进行整合。

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大致上把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阶段可以分为三个典型的阶段:第一阶段,早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我列了比较早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基于B2B电商平台、基于B2C电商平台、基于支付的、基于ERP系统的,所有这些是依托于已有的模式跟渠道,能够掌握更多数据信息。当你有了数据信息之后,大量机构就可以进入到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服务中,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和资金提供者包括银行在内,进行有效地合作,更好地服务于原有它的业态当中所涉及到的这些客户。

再有基于一站式供应链管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基于SaaS模式行业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金融,基于大型商贸园区与物流园区的供应链金融,基于大型物流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大家可以看到,所有这些第一阶段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的代表,它的核心都在于你能否有效地抓住信息流,信息流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匹配金融服务的资金流等等。这我觉得是所谓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的供应链金融,它的核心特点是什么?是全面应用新技术。第一阶段更多依托于新模式、新渠道,第二阶段更多依托于新技术。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加密技术都可以在创新供应链金融做一些事。比如大数据,通过高性能计算、边缘计算等等,对于信息分析、数据分析、统计分析都有助于缓解难点。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看到产业链当中由于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源源不断,本身像一个大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落地不谋而合,能够把技术更好地融入到每个环节中。区块链技术大家谈得比较多,也能够有效地缓解,在供应链当中,尤其二三级供应商,距离核心点比较远的,它的信息真实性,有时候是遭遇很大挑战的。比如加密技术,同样也可以进行有效地应用。

这里面引用一个信通院专家所做的报告里面,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当中,利用联盟链能够解决一些相关有效的问题。当然第二阶段我想补充的一个观点是什么呢?当我们利用新技术,希望解决供应链金融一些矛盾的时候,不能够为利用技术而用技术。而是真正抓住供应链金融当中的痛点,来看我是否需要用这个技术。我自己也看了很多用人工智能、区块链改造的一些项目。后来我突然发现,这些项目比起原先没有真正提高效率,而是为利用技术而利用技术。举粗浅的例子院校里有一段时间为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有些地方为避免科研人员排队报销。为减轻负担,用电子途径把相关材料传给财务部门,会快速处理。但每个人每张票据扫描上传,这给每个科研人员带来巨大的成本负担。虽然不是很精准,但想说技术应用真正解决什么矛盾是值得思考的。

第三阶段是更高层面的产业与金融的互动。所谓的“三流”合一。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它表达了我们希望的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的融合,未来不再是刻意的,从资金提供者想往资金需求者给予什么样的服务,而是更主要地实现所谓的三流合一。最终解决的是什么呢?第一,金融资源服务提供者是多元化的,既有资金的提供者也有其他服务的提供者。第二,从需求者角度来讲,他的需求也可以是多元化整合的,可能有风险管理、资金的需求、支付结算的需求。第三,整个这样一个供给跟需求的平台建设者,可能也是多元化的,甚至是依靠技术规则自身来维持的。这样的话真正能够实现所谓的三流合一。

以上做一个粗浅的分享,不对之处请大家多批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