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鸽在线IPO:营收高增长难掩亏损困局,保险科技独角兽面临多重考验
1天前 文章来自:公众号:港美通讯 收藏(0) 阅读(109) 评论(0)

近日,香港交易所再次收到白鸽在线的IPO申请,这家自称“中国最大场景类互联网保险中介”的企业,在营收高速增长的表象下,实则隐藏着持续亏损、客户集中度高、现金流紧张等一系列隐患,发展之路布满荆棘。

2025 年8月29日,白鸽在线(厦门)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距离其今年 2 月底首次递表失效,仅仅过去了半年时间。作为在第三方场景互联网保险中介市场占据份额第一的企业,白鸽在线近年来营收增长迅猛,从 2022 年的 4.05 亿元一路攀升至 2024 年的 9.14 亿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快速增长并没有转化为盈利。在 2022 - 2024 年期间,公司累计净亏损约 7000 万元。在保险科技企业纷纷进军资本市场的当下,白鸽在线的发展模式无疑受到了市场更为严苛的审视。


搭建保险与场景平台的桥梁

白鸽在线成立于 2015 年,其创始人涂锦波拥有长达 24 年的保险行业经验。公司将自身定位为场景险数字化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通过场景险这一工具,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承保服务。例如,我们在骑共享单车时弹出的 1 元意外险、网购时勾选的 “退货运费险”,以及网约车平台的行程保障等,都属于场景险的范畴。

白鸽在线在保险产业链中扮演着关键的桥梁角色。在上游,它与超过 70 家保险公司紧密合作,共同设计、开发并优化保险产品;在下游,它与各类 APP 和平台,如滴滴、美团、银行软件等展开合作,将保险巧妙地嵌入这些平台的服务流程中,从而实现保险产品的精准触达。


营收猛增,亏损却持续扩大

从财务数据来看,白鸽在线在2022-2024年期间,营业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分别为4.05亿元、6.60亿元和9.14亿元,2023 年和 2024 年的同比增长率更是分别高达63.1%和38.5%。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的盈利状况却不容乐观。同期,公司净亏损分别达到2507.5万元、1718.0 万元和2771.2万元。进入2025年,前五个月公司收入为4.67亿元,净亏损1867.9万元,亏损率也从2023年的 2.6% 进一步扩大至4.0%。不仅如此,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也相对较低,2022 - 2024 年毛利率分别仅为 8.3%、7.9%、9.1%,远低于保险科技行业平均15%-20%的水平。

以上其主要原因在于过度依赖单一业务,收入来源集中。白鸽在线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保险交易服务、精准营销及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TPA服务这三大板块。其中,保险交易服务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其占总收入的比例从2022年的77%一路上升至2024年的90.3%。这一数据清晰地表明,公司的收入来源正日益单一化。而另外两项业务,精准营销及数字化解决方案和TPA服务,不仅收入占比微乎其微,而且还呈现出波动或下降的趋势。

在保险交易服务中,普惠金融生态的佣金收入占比高达 46.9%。自 2023 年 7 月白鸽在线推出支付延迟险产品后,该产品迅速崛起,成为公司创收最高的业务。支付延迟险产品凭借其高佣金率的特点,使得普惠金融生态的平均佣金费率从 9.1% 大幅飙升至66.7%。


资金紧张,亟需上市 “补血”

白鸽在线目前面临着客户集中度高的严峻风险。在2022-2024年期间,公司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5.3%、69.0%和77.2%,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到了2024年,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更是达到了38.3%。客户集中度如此之高,意味着一旦公司失去重要客户,或者与大客户的合作出现缩减,都将对公司的业务增长及收入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白鸽在线在招股书中也明确承认了这一潜在风险。

在持续亏损的背景下,白鸽在线的现金流状况令人十分担忧。2022年和2024年,公司分别录得经营现金流出净额930万元和700万元。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账上资金仅剩下2445万元,而贸易应收款项却高达 9840 万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更是达到了 1.2 亿元。与此同时,公司的负债总额也在不断攀升,从 2022 年的 5747.3 万元一路增至2025年1月末的1.04亿元。在这种资金极度紧张的状况下,白鸽在线迫切需要通过上市募资来缓解资金压力,为公司的发展“补血”。

当前,中国保险数字化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23年,保险数字化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878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至6336亿元,同比增长13%。保险科技市场规模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从2020年的352亿元稳步增长至2025年预计的1043亿元。

然而,保险科技行业也并非一帆风顺,目前正面临着投资退潮的挑战。2023年,保险科技行业的投融资规模仅为46亿美元,同比降低了45%,几乎回落到了2018年的水平。此外,大型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布局科技领域,加大科技投入。例如,中国平安拥有海量的30万亿字节数据,2025 年上半年平安大模型调用次数高达8.18亿次;中国人保则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AI能力调用次数较 2024 年底提升了27.2%。


多重因素制约发展  未来前景分析

白鸽在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首先,公司高度依赖渠道合作伙伴,通过渠道合作伙伴产生的佣金收入占总佣金收入的比例约为99.9%。而且,公司与渠道合作伙伴签订的协议期限通常较短,大多为一年。这就意味着,这些合作伙伴在协议届满后,有可能转而与竞争对手合作,或者自行开发竞争性服务,从而对白鸽在线的业务产生冲击。

其次,公司还面临着佣金费率降低的风险。佣金费率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保险公司的溢利预期、预期理赔率、客户需求等等。此外,公司向个人保险经纪人支付的佣金费用,以及向渠道合作伙伴支付的转介费及推广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公司的利润率。

再者,保险科技公司通常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盈利。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美国及中国的保险科技公司一般需要 10 年以上的时间才能产生正的经营现金流量,大约15年才能实现盈利。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白鸽在线也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划。公司计划将募集到的资金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研发,以提升智能风控和精准营销能力。同时,公司还考虑进行海外扩张,进一步增强其技术实力与市场竞争力。

早在2024年,公司就启动了向大模型发展的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开始开发包括方舟、飞秒、智瞳、乐荐、睿析、鉴信等六种MaaS业务模型,旨在为保险公司及金融机构提高业务营运效率,降低决策成本。截至目前,公司已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 1700 多个定制保险产品,累计生成数字保单超 84 亿单,为 3 亿多用户提供了风险保障。

白鸽在线虽然身处保险数字化这一优质赛道,但目前却站在了危险的边缘。尽管保险数字化行业规模预计在 2025 年将达到 6336 亿元,年均增速超过 10%,市场前景广阔,但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的困境却无法得到有效掩盖。随着大型保险公司自身科技能力的不断提升,第三方中介的生存空间可能会进一步被挤压。因此,白鸽在线需要向市场证明的,不仅仅是其增长能力,更重要的是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和不可替代的市场价值。投资者也将持续密切关注这家号称 “保险科技独角兽” 的企业,看它能否成功找到通往盈利的路径,还是最终只能成为保险数字化浪潮中的一朵转瞬即逝的浪花。

注:文章根据网络资料整理,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本文只为交流,不作投资参考使用。

相关阅读:

大行科工(02543.HK)开启招股:折叠自行车龙头的护城河构建、行业机遇与资本化征程

奥克斯赴港 IPO:空调 “第五极” 的资本新程,32 亿募资如何平衡增长与挑战?

佳鑫国际港股上市分析:全球第四大钨矿的资本之旅

碳化硅龙头天岳先进(02631.HK)登陆港股 上市首日较发行价上涨6.4%

双登集团港股IPO:储能龙头的新征程与挑战

华新精科启动IPO申购 拟募资7.11亿加码新能源主业

AI制药龙头晶泰科技首度半年盈利!中期收益飙增387%,与DoveTree合作引爆业绩

氢能产业爆发:2025年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下的投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