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信息戴可:银行数字化进入架构重塑时代
2022-07-11 17:36 收藏(0) 阅读(30657) 评论(0)
 四化浪潮叠加 银行架构进入重塑阶段

  过去二三十年间,中国银行业经历了信息化、移动化、开放化、智能化四次数字化浪潮。90年代,我国开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行业信息化提升;2010年左右,开启了移动互联网全新感应方式,包括基于移动端的产品重塑、业务经营、甚至管理模式的转型;2015年后,整个银行体系开启了以“开放银行”为代表的开放化改造;几年,银行业智能化水不断提升,智能风控、智能运营、智能营销等相继出现。

  现阶段银行面临着信息化、移动化、开放化、智能化四个时期同时发生,但各阶段不同的情况,结起来当前中国银行业处于信息化末期、移动化成熟期、开放化成长期、智能化探索期。很多银行在探索定制化发展路径,不断追逐一些新应用,但对自身数字化的发展路径和举措仍很迷茫,在数字化的投入产出上也存在缺乏工具、难以衡量的问题。对于银行,未来一段时期,尤其在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的背景下,如何打造符合自身发展目标的特有数字化转型路径成为每家银行新的挑战。

  在四化浪潮的叠加下,银行数字化进入深水区,神州信息金融研究院最与很多银行在技术架构、业务架构、组织架构等诸多方面的探索不断深化,也看到更多差异化数字化路径在大行、中小银行之间发生了重新定位,很多银行开始不断审视传统架构如何更好地提升和转变。神州信息金融研究院认为,银行业在架构上已经到了需要重塑的阶段。

  银行架构重塑 支撑拓展未来银行的边界

  数字化转型呼应了数字经济的变化,银行的定位需要重新审视。首先数字经济下,金融的本质仍然是要“服务实体经济”。对于银行而言,无论未来银行是怎么样的业务状态,科技赋能从哪个角度切入,银行的本质仍然包括提供信息中介等等核心职能。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的背景下,银行的边界在不断扩展。除了传统的金融资产外,很多领先银行已经将数据资产这种新型资产纳入到资产范围内,可以说未来银行的业务边界是由数据决定的。数据所能转化成的“数据资产”,就是银行未来需要管理的业务范围。“原始数据”经过数据的资源化形成“数据资源”,再由“数据资源”资产化以后形成“数据资产”。未来的“数据资产”范围也会远远超出整个现在大家能看到的金融资产、实物资产等范围,银行的边界在未来会大大扩展。基于未来数据的资产范围,银行如何提供服务?如何运转?成为新的课题,并且不是用传统的方式就能解决的。这对银行数字化转型,特别是架构转型提出了强烈的诉求。

  如何重塑银行架构:“业务-数字化转型-科技”的底层逻辑

  如何重塑银行的整个架构?这里的架构不仅限于业务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组织架构,而是整体银行的运转和经营管理上,要以怎样的方式服务未来客户和未来经济。

  首先,我们应该回归到本源来看底层的逻辑。从科技赋能看,科技是一种手段,银行最终目标是如何经营管理,所以出发点应该是从银行的业务需求出发,推导出如何用科技使银行变得更好。因此从底层逻辑上来看,业务需求的转变是从最顶层的“经营战略”,一层层向下分解到“经营目标”和具体的“业务举措”。这些具体业务举措包括零售转型、渠道管理,甚至一些基于场景的新布局等等。基于此,就对整个数字化提出了新的诉求,包括“数字化战略”“数字化业务”“数字化场景”。比如,支付和财富管理逐渐形成碎片化的服务方式,进入到C端、B端客户日常生活、经营管理当中,这些诉求不是传统的单个金融产品或服务就能完全满足的,所以数字化转型要匹配数字化战略,同时能够分解到业务场景。

  基于此科技如何赋能金融,就是要提供相匹配的咨询与场景运营、解决方案、数据价值挖掘、数字基础建设,整个体系构成了未来银行的架构。这里需要着重提出的是,基于咨询和场景的金融科技服务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主要原因在于未来的科技人才不仅需要懂科技,也需要懂架构、业务,甚至需要帮助银行客户运营他们的客户。所以,未来的架构转型应该是从上到下、体系化的变化,需要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变化,而不是局部优化,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银行在科技创新应用上很难实现预期效果的原因 。

  如何重塑银行架构:业务视角的XaaS

  我们认为未来银行架构应该是基于业务视角的XaaS服务,即不管是业务作为服务层还是产品,每一层都会变成服务的方式支持整个银行的运转,所以未来会形成一个基于银行高管视角的银行数字化转型评估体系。

  首先,从业务视角明确金融科技的赋能切入点,梳理业务逻辑和流程的变化,之前有过的从资金资产对接到客户导流,再到为银行提供更多元的服务,这些都是不同角度进行的金融科技赋能或者说切入银行业务。银行的业务输入产生变化以后,其业务模式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和转型,然而一时的变化不足以持续为银行提供价值。因此,我们建议银行未来可以通过联合式的业务运营、客户运营等,联合多方力量,更好地实现业绩持久的螺旋式的优化和提升。

  然后就需要将业务视角的落地举措,沉淀到整个金融科技产品,包括大型的解决方案。不管是数字金融移动端,还是SaaS化敏捷产品,这些都提供了前端金融科技赋能的弹药。接下来最主要的是要逐渐形成符合未来发展的数字技术底座,包括技术中、区块链、物联网和金融科技安全,这些串联形成从上到下的视角。中间业务、技术、信创咨询及培训等这些能力直接对业务提供促进作用,都会成为非常核心的能力。之,我们认为,未来的银行架构会是以“业务视角的XaaS”方式重塑银行的业务架构、技术架构以及经营管理体系。


  如何重塑银行架构:以智能营销为例

  以智能营销为例,我们的智能营销整体架构,不再以传统的功能板块进行设计,而是以银行的角度出发,从银行作为营销主体进行营销活动组织的业务动作、流程、能力等来进行设计“智能营销如何服务银行”。

  我们的智能营销,首先包括客户引入、触达、获取、激活、留存等各类业务“动作”。同时我们在营销上会提供营销管理功能,包括营销的前提准备、营销活动和渠道引入、营销活动管理、活动后评价、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和支持等。这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我们会通过算法等科技,对银行营销活动进行全面赋能,如财富管理营销中如何为客户精准地匹配产品。此外,我们有一个策略管理,基于客户的需求和我们能够提供的服务形成精准匹配,组织或协调银行营销的各种活动,打通前中后端。

  基础设施方面,我们建立了数据层、大数据、数据仓库、数据治理和数据建模等,还有最底层的核心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等。

  以上所有内容,整体上组成了围绕银行自身营销体系经营管理活动、以长期优化的方式设计的未来智能营销整体架构。

  如何重塑银行架构:重塑相匹配的数字化组织架构

  除了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的转型之外,相匹配的组织架构转型也是必要的,即通过业务、技术和咨询的结合,帮助银行重塑相匹配的组织架构设计。数字化银行组织架构包括了与开放、开放生态相匹配的“开放型组织”“敏捷型组织”“创新型组织”,需要根据银行自身的战略和所使用的科技赋能方案,提供相匹配的组织形态。同时在人才和企业文化方面也要做到相应的匹配。最重要的是要能达到金融科技、产品、生态形成有机结合。

  此外,与传统的分支机构的设置和职能不同,数字化银行组织架构的行更像是一个大脑中枢,提供整个转型的方向和资源,分行是更具体的策略和计划的落地者。分支行需要在更敏捷、更适应本地特色的情况下展开具体的营销活动、金融业务服务以及本地资源对接。在这方面,我们会匹配相应的组织架构业务咨询。

  银行架构重塑进行时

  最两年,尤其在2021年,国有大行和领先的股份制银行在“架构”之类的大型转型中比较活跃。在今年上半年,部分银行有更大规模的数字化驱动变化,如招商银行3.0改变了过往的服务模式、建行、北京银行也有前中后协同;北京银行推出“京管家”APP等。一些比较敏感、头部的银行已经开始在做整体架构的转型,甚至已经开始布局未来几年数字化转型的路径,这也得益于年初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两个重要文件的出,更加明确了在未来数字化转型中以中为代表的架构方向。

  借此分享和讨论机会,希望将科技作为一种手段,更好地帮助银行经营好整个业务,搭建符合未来银行和未来数字经济下的新型银行架构。

  神州信息副裁 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