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用技术创新定义行业,管理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
2022-07-11 17:33 文章来自:深圳商报 收藏(0) 阅读(24845) 评论(0)
微众银行:用技术创新定义行业

  它是一家持牌商业银行。服务个人客户超过3.2亿人、小微企业法人客户达270万家。

  它更是一家高科技企业。身为中国银行业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迄今累计申请专利超过3200项,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55%以上,每年将10%以上的营收投入IT研发。

  2014年12月16日,中国首家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吃着银行的饭,像科技公司一样进行创新。”

  微众银行,以技术创新改变了人们对银行业的认知,开创了中国乃至全球普惠金融的新纪元,成为“融资难融资贵”这个历史性世界性难题的解题者、普惠金融的开拓者、金融科技的引领者。

  西方国家和金砖国家的同行竞相来访学习。全球极具影响力的独立研究机构Forrester,将微众银行定义为“全球领先的数字银行”。

  它用短短7年时间,完成了普通商业银行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的跨越。其日金融交易峰值达7.98亿笔,接近国内头部银行处理量级。2021年,微众银行管理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今年前5个月,其纳税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在深圳500强榜单上,这个7岁的稚童已然赶上甚至超越很多前辈、大哥,傲立于榜单前列。

   6月29,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的“稳中求进向未来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实地踏访众银行,探究其普惠金融破局之道,破解其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时代产物

  金融改革和普惠金融的结晶

  微众银行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

  微众银行是国家深化金融改革的产物。

  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同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2014年3月,经过反复论证、择优选择,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确定,分别为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上海华瑞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

  2014年12月16日,中国首家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在深圳经济特区及中国金融创新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

  尚在“十月怀胎”之际,微众银行的出资方和管理者就在思索:如何在“银行多过米铺”的深圳生存下去?

  彼时,中国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产业方兴未艾,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突破口。而面对“融资难融资贵”这个亘古以来的世界性难题,自联合国2005年首次提出“普惠金融”概念后,西方各国都在寻找破局之道,但收效甚微。及至2014年微众银行获批试点时,世界银行估计全球仍有约20亿成年人无法享受最基础的金融服务。

  微众银行找到了后发制人的突破口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打造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走普惠金融的全新道路。

  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告诉记者,深圳敢闯敢试,具有创新基因;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开业的民营银行、首家互联网银行,当仁不让要秉承和发扬深圳的创新特质,以技术创新开创银行业和普惠金融的新天地,不走寻常路,不搞同质化竞争。

  “根据中央精神,发展普惠金融,目的是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可以说,微众银行是国家深化金融改革和发展普惠金融的结晶。在国家战略支撑下,微众银行的诞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让金融普惠大众,让更多老百姓和小微企业能平等而有尊严地享受到国家改革开放和深圳改革发展的红利。”李南青透露,微众银行没有一家线下物理网点,日金融交易峰值却高达7.98亿笔。2021年,其管理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服务的3.2亿个人客户80%以上为大专以下学历。

  2022年,最新的“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显示,微众银行位列第58位,是榜单上唯一的民营银行。

  破局之道

  探索普惠金融的“深圳模式”

  受制于成本、风险和收益的结构性不对称等因素,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惠及财务状况较差及居住偏远的两类人群。这在业界被称为“长尾人群”。

  如果能找到新的路径,为“长尾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不仅可实现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差异化竞争,还可为“融资难融资贵”这个世界性难题探寻出破局之道,开辟普惠金融的新纪元。

  微众银行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开始了全新探索和大胆尝试:发布全球首个工业级人工智能联邦学习开源框架FATE;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和完善风控规则,运用逻辑回归、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一系列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风控模型及反欺诈能力。

  2015年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微众银行考察时,敲下电脑回车键,卡车司机徐军就拿到了3.5万元贷款,直接手机到账。这是微众银行完成的第一笔放贷业务。这一天,距微众银行开业仅仅半个多月。李克强称微众银行为“吃螃蟹的”,寄望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闯出一条路子,给普惠金融、小微银行发展提供经验,促使传统金融业加速改革。

  调查统计显示,银行业80%的利润来自20%的人群。毫无疑问,这20%的人群自然成为各银行竞逐的焦点。

  微众银行“反其道而行之”。

  它推出500元起贷、笔均8000元的“微粒贷”产品。路边摆摊卖早点的摊主、毕业在异乡漂泊的年轻人、返乡创业的青年、街头卖小商品的杂货店主,都成为微众银行的客户。它以“小”“微”为目标,在“个人银行”与“企业银行”两大业务板块精研产品、优化服务、持续创新,竭力提升小微企业与普罗大众的金融服务可得性与覆盖率。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截至2021年末,“微粒贷”已辐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逾44%的客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逾80%的客户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和非白领从业人员,笔均贷款仅8000元,约70%的客户单笔借款成本低于100元,覆盖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

  “微粒贷”的成功,大大提振了创新者的信心。2017年,微众银行尝试开拓小微企业市场。

  “中国小微企业约5000万家,但是跟头部的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在金融服务方面的获得率仅约10%。”微众银行行长助理公立表示,小微企业融资具有风险成本高、运营成本高、服务成本高三大特点,这是制约银行有效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水平的最根本因素。

  随着国家政策不断鼓励服务中小微企业“新赛道”,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微众银行创新推出“微业贷”金融产品,并通过4年多的实践,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了新的解法,探索出“发展可持续、风险可承担、成本可负担”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截至2021年底,“微业贷”辐射22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累计触达小微企业超270万家,累计授信客户89万家,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超1万亿元。

  目前,“微业贷”科创贷款已在全国19个省及直辖市、100多个地级市开展业务,吸引近18万户科创企业前来申请,授信1115亿元。其中,深圳180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每3家中就有1家选择微众银行融资。

  如今,微众银行每分钟就可服务200家小微企业,累计服务的企业占全国在营企业约5%。该行授信客户中,约60%为首次获得银行企业贷款。2021年,该行新增首贷户9.5万家,足见它对普惠金融的贡献。

  微众银行探索的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模式,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好评。“金砖国家”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纷纷来访,有意借鉴这一模式。西方各大银行也纷纷前来交流经验,称赞微众银行为全球普惠金融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立身之本

  创新成就世界领先的数字银行

  没有实体网点,又不与信贷客户见面,微众银行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普惠金融?

  在李南青看来,金融科技是微众银行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微众银行的独特优势。

  “我们凭借科技、数据、渠道三大优势,实现了普惠金融在商业上的持续可得。这是微众银行的立身之本。”微众银行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王立鹏说。

  现代银行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聚合的软硬件大数据系统。一直以来,商业银行的核心系统都是采用国外“IOE”系统,即IBM(国际商用机器)、Oracle(甲骨文)和EMC(易安信)。

  然而,微众银行从一开始就在追求技术及设备的全部自主化、国产化。该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解释说,IOE系统属于集中式架构,成本高,且银行如果需要扩容,就得换容量更大的计算硬件;其次,IOE系统属于“闭源”商用系统,其应用程序以外的、所有基础软件的源代码通常不公开,银行过度依赖核心厂商,容易埋下安全隐患。

  “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当所有人都不敢跳出框框时,微众银行选择了这条最难走的路。”马智涛说,微众银行意欲打造一个完全不同的“心脏”,做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分布式架构、“开源”的银行核心系统。这样既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又可大幅提高数据读取能力。“分布式架构就像一个个标准容量、价格较低的小水杯,水满后,不需要换更大的、价格贵的杯子,只需再增加一个低价的小水杯即可。”

  创新的种子已结出果实。如今,微众银行已建起国内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支撑亿量级客户和高并发交易的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真正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100%自主研发和银行核心系统的软硬件全面自主可控。上线至今,该系统已实现“24×365”无间断运转,单日交易峰值达到国有大型银行的规模水平;同时,每账户运维成本降至2.2元,不到国内外同业的1/10。

  高效率、低成本,成就了微众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传统银行的客户数量越多,单个账户维护成本不变,总维护成本就水涨船高。微众银行的客户越来越多,平均分摊到每个账户的运营成本却越来越低。

  凭借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微众银行率先打破了金融科技的大容量、低成本、高可用性“不可能三角”,同时实现了这三个目标。在有效满足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小额高频金融需求的同时,为实现既“普”且“惠”的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这在全球银行业引起了强烈反响,微众一时声誉鹊起。

  就在上个月,业界有名的《亚洲银行家(The Asian Banker)》评选出“全球100家数字银行排行榜”,微众银行雄踞首位。

  “微众银行并非通过非盈利活动或政府捐赠,而是通过采用技术主导型创新建立可持续盈利的业务,发散性地促进了中国普惠金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独立研究机构之一Forrester,将微众银行定义为“全球领先的数字银行”。

  7年来,微众银行持续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深度研发。截至2021年末,微众银行风险模型数量超过600个、风险参数逾10万个,核心风险指标均优于国家监管要求和行业平均水平。

  创新,让微众如此与众不同。

  对话

  李南青:

  不忘普惠初心 闯出科技之路

  在人工智能方面,微众银行发布了全球首个工业级人工智能联邦学习开源框架FATE;在区块链方面,微众银行联合国内多家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深圳市金融区块链发展促进会,并搭建了金融级的区块链底层平台FISCO BCOS;在云计算方面,微众银行在开业之初便集中资源搭建起国内首个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支撑亿量级客户和高并发交易的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在微众银行身上,人们能感受到高科技企业的浓郁气息,而不像是一家银行。

  凭借技术优势,微众为银行业发展蹚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与此同时,它的身上依然有着银行对于金融的敬畏之心及社会责任感,比如对于“长尾客户”的聚焦以及多年执着的“让金融普惠大众”使命。

  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通过与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的深度对话,洞察其普惠初心及对未来方向的研判。

  走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之路

  问:微众到底是怎样一家银行?与普通商业银行、高科技企业有何异同?微众是如何从先天不足到稳健发展、后来居上的?

  答:作为国内首家成立的数字银行,微众银行是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的产物,肩负着“让金融普惠大众”的使命。

  7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普惠金融的定位不变,坚持差异化竞争的特色不变,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严控风险的底线不变,坚持人才、科技、创新驱动业务发展的方向不变,打造了一家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有贡献的新型银行,成功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微众银行以服务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为第一任务,专注普惠金融、深耕金融科技,在践行社会责任、支持脱贫攻坚等方面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努力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但普惠金融在世界范围几乎没有先例,这条路并非坦途。微众银行刚成立时,品牌知名度不高、客户基础弱、吸收存款能力不足、没有线下网点、服务载体少。面对这些困难,如何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

  微众的实践经验就是加强科技自主创新,抓住金融科技的时代机遇。自成立之初,微众银行即依托数据科技能力,通过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缩小数字鸿沟,解决困难人群面临的使用不足、效率不高和信息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效能,努力让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获取可持续金融服务的权利。

  通过7年多的不懈努力,目前微众银行已累计服务个人客户超过3.2亿人、小微企业法人客户超过270万家。

  问:金融科技在国家战略中有怎样的地位?微众银行在普惠金融方面的探索实践,对银行业乃至世界金融业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民营银行设立的初衷,是丰富和完善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对中小微企业、“三农”等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作为国内首家成立的民营银行,微众银行的初心是希望以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解决长期以来围绕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客户获得平等金融服务的难题。这些年来,微众银行以国家战略为支撑,致力于为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贡献价值。

  譬如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对金融科技的建设和投入——微众银行自成立之日起,就率先制定了“ABCD”(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 Computing云计算、Big Data大数据)金融科技战略。至今,微众银行持续深耕四大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实现一系列前沿技术的积累和应用,在部分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通过运用科学技术的优势,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微众银行初步走出了一条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有效支持了中国及世界普惠金融的发展。

  同时,我们充分认识到“长尾客户”和小微企业发展的难处与特殊性,依托数据科技能力,不断推出普惠型金融产品及差异化服务,努力让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金融服务的权利。

  通过有效运用这些前沿技术,微众银行得以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支持业务放量,并能做好成本管控,降低经营风险,同时打破了金融科技的“不可能三角”,在高容量、高可用及低成本三个方面做到了三者兼备。

  用更高的社会责任标准来要求自己

  问:微众银行是一家企业,如何在企业天然的逐利本能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求平衡?

  答:微众银行是一家以科技创新驱动的数字银行,也是一家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银行。在创新产品、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用更高的社会责任标准来要求自己。

  比如持续升级无障碍金融服务。在金融业,微众银行“微粒贷”是全国较早增设手语视频客服的银行金融产品。早在2016年,我们就针对听障客户,专为听障人士开通了远程视频身份核验流程,并聘请专职手语专家,组建了一支手语服务团队,同时为视频手语服务搭建了专门的网络设备。通过全年不间断的远程视频手语服务,“微粒贷”满足了听障客户的咨询、借款、还款等需求,提供及时有效、安全便捷的无障碍普惠金融服务。截至2021年末,“微粒贷”已累计服务听障客户超13万人次。

  不仅如此,“微粒贷”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无障碍服务。自2021年起,针对视障客户的金融需求,又组建了一支无障碍专项团队,对产品进行无障碍改造。截至2021年末,微众银行APP无障碍版已累计服务逾5000位视障客户,提高了视障客户的金融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此外,微众银行长期投身于各项社会公益行动,以期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更好地回馈社会。

  问:微众银行的探索和创新,在哪些方面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理论的精髓?下一步还有哪些设想?

  答: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作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重任的银行业,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责无旁贷。一方面,数字化是银行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是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

  微众银行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在科技创新上持续投入,发力数字金融、金融科技,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有力支持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还大幅降低了成本与风险。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微众银行数字金融所支持的“非接触金融服务”有效助力疫情防控,加快了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

  未来,微众银行将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的能力和价值,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及数字经济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目标。

  四个方向发力,争取掌握普惠金融国际话语权

  问:微众的成功与国家的大环境、深圳的小环境有什么关系?

  答:微众银行的成长,离不开国家战略的指引与支持,同样也离不开深圳开放、创新的城市文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

  从国家大环境来说,作为国内首家成立的民营银行,微众银行是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的产物。促进民营银行发展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激发金融市场活力、优化金融机构体系的具体举措,是加强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金融服务的重要突破口。

  而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凭借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也正因为根植于深圳这片热土,微众银行血液里就有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基因。自诞生以来,微众创新思维,聚合力量,不断探索创新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融合,并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金融服务实践,构建普惠金融的新模式、新业态。如今,微众银行已跻身中国银行业百强,并被国际知名机构定义为“全球领先的数字银行”。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和标普分别给予微众银行“A3”和“BBB+”评级,这是仅次于六大国有银行、与优秀股份制银行相同的评级。

  问:在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双区”驱动的背景下,微众在助力深圳乃至大湾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答:过去,微众银行的金融科技在助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我们也在思考,由于金融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科技的本质是最大程度发挥技术和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因此金融科技也应该助力产业数字化及其他国家战略,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金融科技的使命应从聚焦于“提升效率”逐渐过渡到聚焦于“促进公平与可持续”。

  具体来看,我们将主要从四个方向发力:

  一是赋能乡村振兴,精准滴灌小微。微众银行已推出了基于金融科技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精准滴灌小微,在农业领域打造了差异化的服务。譬如不仅通过前沿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风控手段,与饲料、化肥、农机等行业的核心企业建立合作,挖掘这些核心企业的采购、生产、仓储、物流等环节的数据价值,为其上下游供应商提供服务;还基于小微养殖户与核心企业的交易记录、纳税记录等可信数据,为其提供信用贷款服务,有效支持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二是弥合数字鸿沟,解放数据要素生产力。微众银行已开展了移动金融APP的无障碍改造、适老版本的APP,通过AI语音合成,结合速度传感器、人脸边缘检测、光线活体等技术,为视障、听障、有语言障碍客户及老年人提供更切合其体验的服务。未来,金融科技还可在解放数据要素生产力方面发挥关键的推动作用。

  三是实现绿色经营和绿色计算。微众银行通过金融科技实现了业务的全流程数字化、无纸化,从源头上确保绿色低碳。其次,通过分布式架构及云原生技术,有助于形成绿色计算范式,实现弹性分配计算资源,提升计算效能,从而减少服务器的用量,达到减少碳排放的效果。例如,微众银行2021年每客户每年的碳排放量已降至基于传统IT架构1/3左右的水平。

  四是实现关键软硬件的安全可控,推动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未来希望进一步推动将我们的优秀实践提炼形成事实标准乃至行业法定标准,进一步提升全行业的自主可控程度,提升我国金融科技技术的竞争力。

  问:6月初,深圳发布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提出将加快建设全球金融创新中心,微众计划如何参与其中,为深圳作出哪些努力?

  答:未来的金融中心,也必然是金融科技中心。科技是微众银行驱动业务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一大特色。过去几年,微众银行大力进行技术攻关,确保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和信息安全,推出了30多个开源项目,累计申请专利超过3200项。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的推广应用,强化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及实体经济的基础技术支撑能力,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争取掌握国际话语权,助力深圳加快建设全球金融创新中心。

  同时,人才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金融科技行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的核心。在人才培养方面,微众银行已与多所国内外高校保持紧密合作。同时,通过开展校企协作、高校技术大赛的方式,为行业输送优质人才。通过这些举措,微众银行将为行业培养和储备更多的优秀金融科技人才,满足深圳乃至整个大湾区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提升大湾区金融科技在全国、全球的竞争力。

  代表视角

  徐毛毛:数字化转型是战略选择

  “科技赋能在微众银行经营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根本上发挥了科技和数字化引领高质量发展,非常值得传统银行学习和借鉴。”对同样来自银行业的资深金融从业者,深圳市人大代表、北京银行深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徐毛毛发出了这般感叹。

  她说,微众银行作为一家互联网银行,诞生在前海,创新的基因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加速了企业从小到大。微众从公司文化、客群定位、业务拓展模式都与传统银行有所不同,将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充分与业务相融合,实现科技赋能,真正做到了数字化引领。特别是10天即可上线一款全新产品,这是大多数传统银行都难以做到的,非常了不起。“微众银行对科技、人才、创新的坚持,对服务大众、服务小微的坚持,从根本上体现了科技创新引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群众的本源。”

  “无科技不金融”早已成为业界共识。徐毛毛以北京银行为例介绍到,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认为数字化转型是商业银行发展壮大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目前,北京银行全面进入打造“数字京行”、以数字化转型统领发展转型的新阶段。北京银行深圳分行在总行党委领导下,目前正全面布局、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包括购置专业书籍,组织员工学习数字化转型专题课程,参加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师认证培训,加强数字化转型理念传导和数字化能力培养等。同时,总行与分行联动,成立“敏捷团队”,快速推进短期急需解决的问题,围绕营销数字化、运营数字化、风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四个方面,全面推动26个数字化项目研发和落地。

  “北京银行深圳分行与微众银行在‘微粒贷’‘微车贷’和同业投资等创新业务上早已开展合作,接下来还会在‘微业贷’‘微粒贷经营版(微户贷)’及微众银行货基快赎垫资等业务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徐毛毛说。

  她认为,传统金融机构要积极响应国家要求,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深入贯彻银保监会《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传统银行固有优势,主动拥抱互联网,探索营业物理网点经营的新发展路径,不断建立、丰富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机制,提升客户体验,让客群服务更加下沉,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徐毛毛说:“深圳各大金融机构应抢抓‘双区’建设机遇,尤其是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及20大先进制造园区,为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开展定制化的专属金融服务。”

  专家观点

  刘蓉欣:对传统银行业的一次改变

  “深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座创新之城,正是拥有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市场主体和勇于创新创业的个体,而微众银行的发展壮大正是众多以创新谋发展的成功案例中的一个缩影。”参与调研微众银行的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区域所总监、博士刘蓉欣对记者感叹道。

  刘蓉欣认为,作为国内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仅用了7年时间就发展到在国际同类机构的排行中名列榜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微众不仅是一家银行,还是一家高科技企业,其科技人员占到55%以上,IT投入占营收比超10%,专利申请量超3200件。看似简单的数据,背后体现的正是对人才和科技的重视。微众依靠创新科技,极大降低服务客户的运维成本,破解了民营和小微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承担起国家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使命。”

  “调研发现,微众还是我国银行业首家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银行,实现了完全的数字化。不得不说,这是对传统银行业的一次改变,也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产物。”刘蓉欣强调,深圳的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的基因,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将传统金融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就有可能在数字金融方面实现更多更大的突破,实现更多的创新和运用。当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主动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管。微众通过7年的探索和实践,为金融业树立了一个标杆。可见,传统银行这么多年面临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改变的。

  “创新无止境,科技可以创造出更大的潜能和价值。”刘蓉欣说。

  记者观察

  从“微”到“众” 从中国到世界

  产品从研发到投入市场最快10天、员工半数以上是科技人员、秒级授信速度……不难看出,微众银行是一家“用互联网思维办银行”的持牌金融机构。

  作为中国银行业的新生力量,众银行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成一个数字化银行和科技创新型企业,仅用7年多时间就一跃成为中国银行业百强之一,被业界称为“银行业的BAT”。

  “微”,指小微企业;“众”,是普罗大众。字明其志,为“微众”而生。微众银行的成功并未偶然。它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更深入地了解用户,更直接地切入行业痛点,找准了市场的空白点,把握住了客户需求。

  微众银行的成功实践,也给立志于数字化转型的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原来,银行可以这样高科技。

  未来学家布莱特金的《银行4.0》认为,未来银行的发展和变革,不应该是现有模式的迭代或改善,而是如苹果、特斯拉、优步那样,从无到有、从零开始的设计方式,重新思考并设计未来银行的商业模式和业务。

  微众银行7年多的实践和跃升,映射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及其广阔空间。“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意义更加凸显。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微众银行正继续发挥数字银行和互联网银行的优势,坚守“让金融普惠大众”的使命,将连接更多的民众与小微企业,打开通向未来银行的道路。

  1694年创办的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制银行。1987年,我国第一家股份制的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成立。而在普惠金融这个跨越百年的世界性课题面前,微众银行基于底层技术的革新,所带来的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性,成为破局的可能。这一模式和创新经验有望从中国走向世界,并在中国金融改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