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创新下一波方向何在?专家建议关注数字金融服务均衡性
2024-06-07 16:39 文章来自:中国经营报 收藏(0) 阅读(7606) 评论(0)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近年来,金融科技在经历多轮严监管与整改后,业务模式与技术创新点不断演变。什么是值得鼓励的创新方向?市场也在发展中不断校准。

“金融科技创新需要更加关注均衡性,如果中小微企业得不到格外的帮助,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与大型企业形成代际的差距。如何构建层次更加丰富的数字金融生态,体现数字金融服务的普惠性,这是当下有待解决的问题。”

5月30日,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在“第九届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上做出如上表述。

杨凯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等媒体采访时进一步表示,应该坚定发展多层次的、多元化的融资市场,以满足不同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中的金融需求,这一过程中需要整个金融系统协同作用,也需要金融业不断地改革发展。

关注数字金融服务的均衡性

“进入数字化时代,特别是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以后,金融业除了面临技术性变革以外,更重要的是金融文化和经营理念的变革。”杨凯生认为,银行数字化需求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经营环境从过去被动式服务更多转入主动式服务,产业、政务、生活运作模式都在不断升级、转型,各种新的需求被催生出来。

他认为,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在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当中,尤其需要注重对客户的帮助,更加关注数字金融服务的均衡性。

具体看,一方面,需要注意对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数字金融服务,消除与大型企业间的代际差距。如何构建层次更丰富的数字金融生态,体现数字金融服务的普惠性,这是当下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弥合C端的数字鸿沟,这也是金融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不同人群对于数字化发展成果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存在差异,但不管数字金融怎么发展,不应成为部分人群获取金融服务的新障碍。

作为上一届案例评选获奖机构,交通银行、微众银行和火山引擎在现场介绍了创新业务与经验。整体来看,人工智能、开源大模型基础上的金融垂类精准调用以及针对金融机构的运营技术与模式创新,成为受到市场和专家认可的金融科技创新方向,也折射出当下机构的业务竞争重点。

数字金融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事实上,数字金融是过去20年里中国金融体系最重要的创新之一。我国在移动支付、在线投资理财、大科技借贷、手机银行、场景化金融服务等领域全球领先,但面向未来,金融科技的创新侧重是市场机构关注的焦点。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卓认为,未来数字金融将呈现四个发展趋势。

第一,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数字金融。ChatGPT和生成式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应用跨越奇点。未来,数字员工、智能办公助手、智能风控、投资者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数字金融。针对差异性的产业需求和独有的数据特点,需要金融科技企业探索出适配的数字化金融服务。

第三,数据要素驱动的数字金融。随着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未来公共数据有望进入规范流通和使用,有助于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基于数据的金融服务。

第四,跨境数字金融与中国数字金融/金融科技企业出海。这不仅能提升我国数字金融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很好的底层支撑。

上述趋势在为机构提供创新布局方向的同时,其实已经在市场实践中得到了部分验证。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在平台类金融和针对个人消费金融的助贷模式公司之外,一些专注AI、产业金融、跨境金融领域的垂类机构已经崭露头角,甚至受到资本市场的欢迎。

(编辑:何莎莎 审核:朱紫云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