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晓慧 通讯员 王桂芬 余天门
六月的阳光,灿烂而又热烈。
在多瑙河畔的小镇斯梅代雷沃,河钢集团塞尔维亚钢铁公司(以下简称“河钢塞钢”)热轧车间里,机器轰鸣、钢花四溅,带着金属光泽的产品陆续下线。这样的场景,让人们兴奋而踏实。
2016年4月,河钢集团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全资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成立河钢塞钢。七年来,河钢人深入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推动河钢塞钢经营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2022年产值创历史纪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目前,河钢塞钢的产值、技术指标等都达到钢厂成立110年以来最好水平,对塞尔维亚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近2%。
共筑“繁荣之路”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河钢塞钢首席运营官(COO)瓦拉丹米哈伊洛维奇珍藏着一幅照片,在2022年欧洲金属板材加工技术展览会上,河钢塞钢展位吸引了众多客商驻足参观。
每每翻看这张照片,瓦拉丹米哈伊洛维奇都感慨万千:“这几年,市场形势比较严峻,可我们从未停止生产,不仅保持了稳定生产态势,还赢得了许多客户的信任。”
自收购以来,河钢集团不遗余力动用所有资源运营管理好这个企业,实施“问题大起底、措施全覆盖”把脉问诊,把河钢塞钢供应链、客户端嫁接到河钢集团全球采购网络和客户端,最大限度将极具区域性特点的企业变成全球性企业,输出20多项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加快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不仅要救活一个企业,更要赋予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河钢方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给予了河钢塞钢可以预见的美好未来。
去年以来,欧洲通货膨胀持续高企,能源危机再次发酵,许多企业深陷高昂成本和低迷需求的困境,河钢塞钢生产经营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直面市场挑战,河钢塞钢从经济效益入手匹配各项生产要素,对技术、工艺、产品指标等进行新一轮优化升级——
经营策略,更灵活。积极调整销售策略,清晰定位目标客户群和优先服务区域,持续将销售重点转移到周边市场,进一步降低运费影响和物流风险;
生产组织,更高效。始终贯彻低库存策略,坚持以销定产、以效定产,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强化订单化生产,确保产线长期处于最佳效率;
成本管控,更多元。加强战略原材料采购策略管理,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合作伙伴关系降低原材料采购价格。优化新烧结系统燃料结构,降低烧结矿固体燃耗成本,实现成本控制能力新提升;
……
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压茬推进,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截至目前,河钢塞钢直供客户比例达95%,大幅提升了吨钢创效能力,去年全年综合售价同比提高65欧元/吨。
共建“绿色之路”
驶入绿色发展快车道
仲夏时节,河钢塞钢厂区草木葱茏、绿意盎然。
沐浴着阳光,河钢塞钢环保部门经理柳比卡德拉克早早来到钢厂,这位2004年入厂的老员工对企业的绿色“蝶变”由衷赞叹:“厂区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了!”
时间回拨至2016年。河钢集团接管之后,持续输送自身领先的钢铁制造、绿色环保、能源利用等技术工艺和先进理念,从整体上提高河钢塞钢工艺、自动化、循环利用、能源效率和绿色制造水平,累计投入超过2亿美元建设实施绿色高效生产工艺改造项目,随着新烧结机、加热炉、煤气柜等重点工程陆续投产、良好运行,河钢塞钢驶入了绿色发展“快车道”。
向“绿”而行,因“绿”而兴。河钢塞钢紧紧牵住降碳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先进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技术作用,加快释放装备潜能,将改造红利体现出来——
能源消耗,再降低。设定“每月电力和天然气消耗量同比减少15%”的节能目标,实施月度电量监测。最大限度减少天然气消耗量,新建步进式加热炉100%使用高炉煤气运行,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监测手段,再升级。在新烧结线安装连续排放测量系统(CEMS),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参数,并对可能威胁环境的技术过程迅速启动预案,马上作出处理。安装高炉煤气质量监测装置,连续测量高炉煤气浓度和排放情况;
保障机制,再完善。组织开展节能环保项目及环境监测系统操作技能培训,培养技术和操作团队,提升对新建项目的掌控能力,最大限度挖掘装备设施潜能;
……
一个个亮眼的数据、一项项喜人的成果,勾勒出河钢塞钢绿色低碳发展的昂扬曲线——高炉煤气柜煤气放散率基本为零,达到了国内钢企高炉煤气系统运行管理先进水平。新烧结机保持高效稳定运行,烧结厂排放量优于欧盟允许排放标准。吨钢粉尘排放逐年降低,目前是钢厂自2006年有环保排放记录以来的最优水平。
绿色发展不仅改善了环境,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新烧结机最大台时产量达240吨,最高日产5500吨。高炉煤气柜运行10个半月以来,仅减少天然气消耗量一项可节约500多万美元。今年3月,河钢塞钢绿色环保项目“用现代技术减少粉尘污染”,荣获欧盟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联合颁发的奖励证书,河钢塞钢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中资企业。
共享“文明之路”
书写合作友谊新篇章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大地。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河钢塞钢烧结车间副主任齐凤来回到办公室,看着办公桌上的迷你兵马俑,笑意涌上了脸庞。“这是塞方同事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有了它的陪伴,异国他乡的日子特别温暖。”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基础。河钢集团创新推进“战略管控+本土化管理”模式,落实好“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三个本地化”经营原则,清晰诠释出共商共建共享的“河钢解读”。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如何深度融入并造福当地社会,成为新形势下的新命题。
河钢集团优选7名技管人员赴塞,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面对新环境,这支平均年龄37岁,70%以上人员具备硕士学位的年轻团队,展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融入能力和驾驭能力——
主动负责加热炉热负荷试车期间工程项目管理,对信息技术、设备升级及基础管理等提出优化方案;
积极参与钢水质量改善提升攻关,提出保护浇铸和钢水洁净度控制措施;
牵头组织技术人员成立攻关小组,协力完成部分钢种焊接参数优化;
……
这样的奋进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河钢塞钢管理团队的成员们坚持做最好的自己,不断延展丰富着“时代楷模”的精神内涵,感染影响着更多的人。
向上的力量不断汇聚,更大的引领作用正在发挥。今年1月,受塞尔维亚中资企业商会委托,以河钢塞钢为主举办了塞尔维亚中资企业媒体素养培训,40多家企业负责人积极参与、互通互鉴,为进一步畅通中塞企业经济文化交流凝聚共识。
在积极搭建平台的同时,河钢塞钢管理团队真情融入,赋予“中塞一家亲”新的时代内涵。今年春节期间,“欢乐春节——丝绸之路上的友谊大篷车”到访斯梅代雷沃,河钢塞钢管理团队的成员们来到现场,为当地居民讲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塞两国朋友聊日常、谈民俗、叙合作、送祝福,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民心相通、梦想相连,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注入了厚重、坚实、持久的钢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