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共话:数字经济驱动银行业转型
2020-12-16 21:03 作者:金融时报 赵萌 收藏(0) 阅读(1511) 评论(0)

近日,在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由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中国银行业》杂志社联合主办,深圳市银行业协会、金融壹账通协办的第四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

据悉,本届论坛以“发展数字银行 融合创造价值”为主题,聚焦银行数字化转型,明确科技是助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发展金融科技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

国务院参事、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在新的环境下,中小商业银行生存发展之基石,最核心的竞争力构成要素,概括为“6好+1强”,即好的员工高管团队、好的体制机制、好的公司治理与风控、好的文化基因与传承、好的发展战略与模式、好的服务与信誉。“6好”基础之上加上较强金融科技的支撑,相互融合,才构成中小商业银行在新的环境、新的形势、新的风险挑战之下生存发展之根本,才构成中小商业银行应对当前风险挑战和竞争的最核心的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持续锻造数字化竞争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金融与科技融合进一步深化,中国银行业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金融科技应用成果,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层出不穷。这些金融科技应用成果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数据孤岛、个人隐私保护等行业‘痛点’、获客引流、精准营销、智能风控等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行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表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级阶段,挑战依然不小,可以说道阻且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将广泛借鉴金融科技在行业的成熟应用经验,夯实信息科技基础,增强自身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促进与金融机构间的经验交流与协作,助力银行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表示,数字金融强调科技对于金融形态的改变,其与金融科技是一体两面,而银行数字化转型是数字金融的重要内容。当前,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竞争的主战场之一,希望金融业深化科技融合,推出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加持续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更好地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题为《2021的嬗变》演讲中提出,在疫情“黑天鹅”的冲击之下,市场选择了数字经济来解决线下市场和行为,数字金融、数字银行、数字支付、数字清算、数字结算、数字信贷、数字信用等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

王忠民特别强调,云端化决定了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后疫情阶段,金融服务需要更为下沉、壮大原有的应用场景,数字化转型正是不可或缺的加速器。只有金融真正实现后台云端化,才可以链接出更多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金融产品。”

平安集团联席CEO兼执行董事陈心颖认为,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已然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站在十字路口,数字化转型已然是“生死之战”。她提到,从2006年到2018年,全球银行业ROE增速从17.4%下降到9.5%,中国银行业ROE增速从2012年的20.51%下降到2020年的10.04%,银行业的综合价值回报正在持续收窄。

目前,在运用金融科技转型之路上,多数金融机构都面临着“四大”关键要素的考验:吸引、培养尖端科技人才;丰富的应用场景促进成果转化;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战略投入;多源的数据基础加领先的数据治理能力。在陈心颖看来,在数字化时代,客户要求的是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全渠道、无缝式、定制化服务。

“数字化应用包含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风控、数字化服务,这应该是横向一体化、纵向全覆盖的形式。”陈心颖表示,平安近10年累计投入1000亿元,未来5年将投入2000亿元,建立集群化、矩阵化、原创化的科研体系。具体来看,平安已经建立领先的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语义分析等基础感知能力;拥有完善的KYR知识体系;可以实现运用AI协助服务断点识别商机,带动销售增长;利用微表情测谎及反欺诈技术,实现纯线上信贷审批,有效提升审批效率、降低信贷损失;智能语音机器人取代人工提供高质量客服服务;在数字化中台建设上,以Gamma O平台提供四大中台解决方案,协助各类机构降本增效,通过以上种种,平安集团用户基础不断深化,客户交叉销售充分挖掘。

陈心颖表示,运用科技,可以促进政府及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之间打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过构建生态,最终实现以数字经济生态服务实体经济。

“在新形势下,金融企业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已成共识。”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理事长、平安集团监事会主席、纪委书记孙建一认为,从宏观层面看,金融企业要主动适应,并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及转型升级中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从微观层面看,金融企业要不断提升经营管理的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有效满足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等主体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本着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使命,中国平安从两方面发力,服务实体经济,助力金融普惠。

据介绍,一方面,平安积极落实中央要求,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业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金融和科技优势,助力中小微企业和精准扶贫,累计为超过300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5000亿元,发放扶贫资金227.84亿元,惠及73万贫苦地区人口。另一方面,在数字化转型这场战役中,2017年中国平安与全国260多家中小银行联合发起成立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致力于促进银行机构优势互补、抱团发展,通过科技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截至当前,联盟会员单位超过260家,涵盖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类别的银行金融机构,总资产超过55万亿元。

“成立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初衷就是致力于成为国内最有价值的银行金融机构交流、互动、合作的大平台,携手全行业为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多项服务。”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执行副理事长、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表示, 加快金融科技发展的战略布局在业内已经取得了共识,金融科技成为了中小银行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实现全面转型的内生动力,金融科技的应用日益深入、成效日益显著。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采纳率从16%增至64%,中国目前更是高达87%。

叶望春表示,过去5年里,金融壹账通陪伴金融机构走过了数字化转型的初始阶段,也积累了大量的一手经验。疫情之后,中小银行延续并加强数字化迭代升级的趋势已成共识。当前业界正在急速向“五化”发展,包括端到端转型、中台化整合、智能化创新、国产化核心和云端化基建。为抓住“五化”带来的机遇,金融壹账通在整合众多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基础上,向“整车式输出”升级,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流程、端到端的科技赋能。

展望2021年,金融壹账通将持续深化“整车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金融机构、监管和政府的数字化转型需求。联盟将坚定站在中小银行群体的背后,锚定银行4.0时代提出的要求,为金融机构提供云到端全方位赋能,持续探索深化赋能会员、赋能行业的合作模式,向构建更有价值的平台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