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关闭近两千家 银行网点怎么了?
2020-08-02 19:31 文章来自:券业行家 收藏(0) 阅读(1972) 评论(0)

此前行家曾在《魔都券商地图》一文中戏谑的表述:上海中心城区券商分支机构的密度,已经超过地铁站。

同为金融行业,要说网点数量,券商与银行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了。长期以来,遍布各处,数量繁多的网点,曾经是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的一大特点。

然而,你有没有注意到,身边的银行网点越来越少了?

以行家为例,前阵子拿到了新版社保卡,想要去激活,却发现附近数公里内都没有网点。这是怎么回事?

银行网点的消失

据媒体报道,银行网点“收缩”的趋势日益明显。

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显示,在7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内,全国已有34家银行网点终止了营业。截至7月27日,今年全国共有1,730家商业银行网点关停。


六家国有大行网点对比,券业行家制图

来源:上市银行年报

行家梳理上市银行2019年年报得知,六家国有大行合计减少836个网点,其中农行和工行减少的网点数量最多,分别为232家和220家。而员工数量方面,六大行合计减少了1.15万人。

是什么原因导致银行网点纷纷关停?未来,实体的网点会消失吗?

离柜业务的增长

银行网点数量不断减少的背后,离柜业务率走高是重要原因。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银行业的离柜率在不断攀升。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离柜业务率达89.77%,相比2018年的88.67%提高了1.1个百分点。而在7年前,银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还仅为63.23%。

所谓银行离柜率,是指客户离开柜台办理的业务量与银行总业务量的比率。这一比率越高,说明银行业务对营业网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相应的,通过网络、移动支付和电子自助渠道办理业务的客户越多。

目前,多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柜面交易替代率在90%以上。换言之,目前有接近九成的业务可以在柜台以外办理。

同时,电子银行交易额增长迅猛。2019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网上银行交易笔数达1637.84亿笔,同比增长7.42%,交易金额达1657.75万亿元;手机银行交易笔数达1214.51亿笔,交易金额达335.63万亿元,同比增长38.88%;电商平台交易笔数达0.83亿笔,交易金额达1.64万亿元。

参与竞争的还有互联网巨头。腾讯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微信支付月活用户超过8亿,目前微信的商业支付日均交易笔数超过10亿,月活跃商户超过5000万。与此同时,银行网点的个人柜面业务占总业务量的比例已不足5%,且仍在持续下降。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互联网和信息科技为手机银行、智能客服等服务方式提供了强大支撑,一部手机就相当于一个支行,95%以上的零售业务可通过手机办理;越来越多客户偏爱数字化、移动式的服务体验,银行网点难以满足客户随时随地获取服务的需求。

如今的银行网点更像是为解决“疑难杂症”而设,只有遇到不能在线办理的业务——比如开户、挂失、贷款等,人们才会选择跑一趟营业厅,寻求柜台或大堂经理的帮助。

有分析人士认为,因为社区银行的数量有上限,当周边居民不足以让其维持盈亏平衡时,这个银行网点就可能被关停。

数字货币的进程

银行网点的大部分业务都为现金业务,但在互联网支付的快速发展下,无纸币支付显然更有优势。加上今年以来的新冠疫情,更是让无纸币交易加速普及。

广州农商银行战略企划部研究员尹义华认为,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网点业务下降更加明显。如果央行数字货币替代纸币的使用,将大大降低客户到网点办理现金业务的需求,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网点业务量下降40%,这将会对银行物理网点经营提出很大的挑战。

麦肯锡研报认为,向智能网点转型能显著提升银行利润。而交易向线上迁移、自助服务技术以及缩小网点布局等也能实现降本增效。

在大趋势下,未来物理网点数的减少仍将持续下去。

来自研报的观点

从“跑马圈地”到关停瘦身,银行网点的快速收缩是否意味着在未来,它们会消失呢?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王满仓表示,银行传统网点调整虽然是趋势,但不会彻底消失。因为线下网点与客户互动价值难以被替代,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在知名度和获客方面难以与大银行相匹敌,需要网点作为物理载体更近距离地接触客户。除了部分业务必须在线下办理外,还有部分中老年人以及不会使用线上工具的客户也需要线下的网点。

有研究数据表明,国内30%用户只通过手机银行获取银行服务,但此类客户对银行收入贡献最低,而使用线上、线下多渠道获取银行服务的客户所贡献的平均收入为前者的数倍。而且一旦银行网点过快裁撤还会降低对特定群体,比如老年人的服务质量。

此前,粤开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曾有过深度研究:

从受众群体上来看,未来银行网点的重点服务客户可集中在两类人身上:一是中老年客户,他们对互联网和电子银行的接受度和信赖度都比较低,更容易接受实体网点的服务。二是对服务要求较高的高净值客户,他们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比较多样化,面对面的沟通更容易传达和了解需求。

从网点类型来看,社区支行是目前各银行瘦身的重点。,社区银行方便了周边居民生活,让更多人享受到基础金融服务。要通过网点智能化改造或智慧银行建设,让柜员由“操作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为客户提供好的体验。

泛功能化的转型

网点的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新冠疫情只是加速了趋势。

未来,银行物理网点何去何从?

尹义华指出,银行应主动优化相关业务结构,只保留必须的线下业务,在客户结构上,未来承接的服务客户群体主要是中老年客户,网点未来的定位需要重点考虑;在区域分布上,城区网点业务量已经相对较小,而城郊或者乡镇核心网点业务量很大,乡镇将是物理网点服务的重点区域。

近年来,多家商业银行推出了多种线上金融服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大显身手”。同时,推动网点向轻型化、智能化、场景化转型,加快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提高辐射能力和服务张力,为客户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服务。

金融壹账通智能风控总经理施奕明举例说,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帮助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实现数字化。以往银行面审环节都是在线下网点进行的,对于一些年轻客户来说,这样的方式体验感特别不好,现在可以用远程视频面审、微表情反欺诈、智能问答等,替代原来的现场面审环节,不仅加强了体验,也提高了效率。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施奕明认为,5G具有的高速度、低功耗、安全性高等特性,使任何地点都能提供金融级别的服务。以全息投影为代表的虚拟客服使用比重也会越来越高。

如此一来,专门的银行网点将可能继续瘦身,而咖啡店、茶坊、商场、餐厅等日常生活的线下场景将会带有金融属性,可以提供金融级别的服务。金融服务将会在一个消费者喜欢的环境中,实现更加个性化和便捷化。

中国邮政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张勃博士说,根据美国的调查数据,银行网点的总量并没有显著减少,虽然部分业务由线下转至线上,但网点作为银行营销的实体渠道,对银行、对客户而言都是必不可少。

网点通过智能化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创新业务发展、收集客户数据,通过轻型化来提供非金融功能,打造“泛功能化”网点。

银行也将线下网点由“千点一面”逐步向“一点一策”转变,建立合理的网点转型规划方案,结合银行发展战略、网点客户人群特点、网点自身资源禀赋,将网点分类,发挥网点特长,实现网点资源价值。

“长远来看,网点会面临一个阵痛调整的过程,那些善于抓住机遇、努力改变自己适应市场环境的银行有望抓住机遇获得更好的发展。”李奇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