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中小银行债券业务的历史与未来
2020-07-08 23:43 文章来自:债券 收藏(0) 阅读(1396) 评论(0)

本文简要回顾了地方中小银行在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参与各项业务的情况,归纳了地方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的演进和特点,并对其未来参与债券市场业务应重点关注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地方中小银行 债券投资 信用债

本篇文章来源于公号债券杂志

本文原载《债券》2020年6月刊

作者刘怡庆,任职单位南京银行资金运营中心

原标题:地方中小银行债券业务主要历程、特点及发展趋势

债券市场发展与地方中小银行的参与

在20世纪末的最后几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初步建成,并成为债券发行的首要场所。此后,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类型逐渐丰富,保险公司、城乡信用社、基金管理公司、财务公司及部分证券公司被允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地方中小银行[1]也成为较早的参与者,并积极参与各项制度的落实,对债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2年,我国债券市场体系基本确立。在交易主体方面,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准入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先后扩充了非金融机构法人和个人(通过间接方式入市)。债券市场首次实现跨市场同时发行国债,并允许商业银行承办记账式国债柜台业务,允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之后,债券市场品种不断丰富,央行票据、商业银行次级债、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公司债、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债券品种相继出现。2009年,由财政部代发的第一只地方政府债问世,填补了我国地方公债的空白。在这一过程中,地方中小银行积极参与到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的角色之中。

在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发展过程中,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直接融资支持作用不断增强,包括地方中小银行在内,商业银行的角色也从传统的信贷提供者逐步转变为拥有投行业务、托管业务、账户综合管理业务的金融服务提供商。伴随着角色的转变,商业银行的内部架构和人员构成等也在发生变化。

地方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的演进和特点

(一)资产配置中有价证券及投资占比逐步提升

从中国人民银行对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2](以下简称“中小型银行”)近十年人民币资金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来看,有价证券及投资在全部资金使用中的占比总体上行,并呈现出阶段性特点(见图1)。

第一阶段:2011年至2017年初,各项贷款和有价证券及投资占比此消彼长。其中,各项贷款占比在2016年末出现低点47.08%,有价证券及投资占比则在2017年初达到高点33.11%。

第二阶段:2017年初至今,各项贷款占比持续攀升至58%以上,有价证券及投资占比则由高点下降至28%附近,基本略高于大型银行的该项数据。

进一步分析有价证券及投资的构成,可以发现中小型银行债券投资规模在多数时间段超过股权及其他投资[3]规模,且增速相对稳定(见图2)。

从各投资项增速来看,中小型银行投资业务大体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见图3)。第一阶段为2012年至2014年,中小型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同比增速一度迅速上升;第二阶段为2015年至2016年,股权及其他投资、债券投资均保持较高增速;第三阶段为2017年至今,债券投资稳步增长,股权及其他投资增速下降并由正转负。

股权及其他投资增速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前期中小型银行为突破信贷规模约束而扩张股权及其他投资业务,而后期金融监管部门对该类业务做了进一步规范。[4]

具体来看,相对于大型银行,中小型银行是金融机构股权及其他投资业务的主力军,其投资规模占全部金融机构股权及其他投资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5%左右。自2012年起,银监会陆续规范银信合作及同业代付业务,经营行为更为灵活的中小型银行开始通过股权及其他投资业务来扩张资产规模,带来了该业务的快速增长。而自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 号)开始,金融监管部门陆续发布一系列文件,加强对同业、理财产品、资产管理等业务的规范和管理。随着监管政策的陆续到位,中小型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增速出现回落。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自此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及各金融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化金融监管的文件。同业等业务回归本源带动中小型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由升转降。

在此期间,中小型银行债券投资增速相对平稳,每年保持在15%左右的增长水平。债券投资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预计随着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中小型银行债券投资规模将维持相对稳定的比重。

(二)地方中小银行债券持有量占比有所提升

债券托管数据也印证了地方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的稳步发展。在全市场债券托管额中,地方中小银行持有债券占比逐步提升。以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为例,地方中小银行所持国债占比呈稳步上升态势,从债券市场建立之初的7%升至2019年末的16%;政策性金融债占比上升幅度更大,从最初的2%上升至2019年末的超过25%(见图4)。

(三)持有债券品种更丰富

伴随着债券市场品种的增加,地方中小银行持有债券品种也趋向多样化,几乎覆盖了银行间债券市场所有品种。地方中小银行债券投资有其自身特点,其中同业存单和金融债的持有规模占该券种托管量的比重相对较高,2019年末二者比重分别达16%和21%。地方中小银行持有企业债的比重则相对稳定,从金额来看,近三年基本都在7000亿~8000亿元的水平,这可能与其自身地域性业务拓展受限以及缺乏跨地区非金融企业信用债投资经验有关(见图5)。

对地方中小银行参与债券市场的展望

随着各项业务回归本源,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实体经济是中央和监管层为地方中小银行后续发展所指明的方向。如何更有效地通过参与信用债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并获取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仍是地方中小银行经营面临的挑战。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后续地方中小银行可能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所侧重。

(一)结合自身区域特点,深挖本地企业融资需求

地方中小银行虽然在资产规模和网点等方面与大型银行相比处于劣势地位,但在深耕属地以及服务本地实体经济方面,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如何将自身的经营特色与本地企业融资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提供企业融资服务的同时,协助企业优化融资结构、拓展融资渠道、增强抗风险能力,需要地方中小银行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尝试。

(二)顺应债券市场发展趋势,拓展投资范围

从债券投资标的来看,目前地方中小银行参与同业发行的金融债和同业存单较多。这可能是因为各家地方中小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业务需求相似,对同业经营状况相对了解,并形成了密切联系和互帮互助机制。

随着票据业务线上化,同业业务回归本源,债券投资作为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其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同时,考虑到资金成本和运营集约化不足的相对劣势,地方中小银行对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信用债投资将会更加重视,信用债有望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投资占比料将上升。

(三)借助市场服务机构力量,增强自身投资能力

为做好信用债投资,地方中小银行要重视信用债投资分析框架搭建工作,从宏观、行业中观等多角度来构建分析框架。要逐步突破区域局限,更全面地看待投资主体,在这方面可借助同业以及日益壮大的债券市场服务机构的力量,加强对有价值信息的获取,提升多角度的市场研判和风险识别能力,从而提高自身投资能力。地方中小银行如何结合已有的研究能力和研究资源,将信用研究同利率、产品、策略、交易等更好地进行结合,运用具体投资方法进行精细化操作,则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的方向。

(四)提升衍生产品的参与程度

今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允许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分批推进参与中金所国债期货交易。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大型银行成为第一批试点机构。由此,头部地方中小银行也加大了对相关衍生产品的研究力度。

此外,地方中小银行在债券市场参与度提升后,对利率互换等传统衍生产品的参与需求将会增加,对信用违约互换等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关注度也将提升。如何利用衍生产品等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成为地方中小银行需认真面对并思考的问题。

相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参与机构的增加,未来地方中小银行将面对更多的来自新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注:

1、本文所指地方中小银行主要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信用社等。

2、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是指本外币资产总量小于2万亿元的银行(以2008年末各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标准),与文中地方中小银行有较大重合度。

3、商业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购买的证券投资基金、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资产管理计划及其他特殊目的载体产品等。

4、参见任建军. 商业银行跨市场交叉投资业务发展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