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丸还是药丸?云计算爆炸式发展这些银行加速上“云”如此降成本值得吗?
2020-06-11 22:24 文章来自:券商中国 收藏(0) 阅读(1813) 评论(0)

“一季度手机端获客增长468%。”近日,上海华瑞银行科技部负责人叶宁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透露该行通过推动核心业务系统加速向云架构转型后的业务新变化。

华瑞银行的个案,是一些中小银行、保险机构、支付机构正加速上云,积极拥抱第三方云服务厂商的缩影;而疫情给银行数字化摁下快捷键,无接触式金融的出现,更进一步催快了两者的合作节奏。

当前的金融云计算巨头争霸,阿里云占据市场领先份额,腾讯、百度、京东、金山等云服务商均在发力。与此同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他们的产品方案逐渐缩小了早期背靠母集团资源协同带来的特色化,而是随着业务侧重点一起趋于同质化。

云计算属于重资金、重资产、需要不断投入的行业,对于中小金融机构而言,选择链接入其中,好处很明显:减少低效的重复建设。不过,问题也就来了,对于中小金融机构而言,他们一旦选择了第三方云厂商的服务,也即选择了后者的标准。而这一标准由谁定,将意味着谁来主导游戏规则。

未来,在符合监管导向的基础上,充分竞争的金融云厂商与金融机构合作将达到怎样的深度广度,值得期待。

银行上云一季度手机端获客提升468%

“2020年一季度,华瑞新移动银行获客提升了468%,金融科技助力业务发展的实效性逐步显现。”近日,上海华瑞银行科技部总经理叶宁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透露一个新变化:该行通过推动核心业务系统加速向云架构转型,系统开发周期缩短30%以上,同时大幅缩短系统环境准备和资源扩容周期,有效提升业务响应时间。

2019年年初,华瑞银行和阿里云开始接洽,到了当年底,华瑞银行基于阿里云“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金融分布式架构 SOFAStack、mPaaS移动开发平台和大数据风控平台等金融科技技术,构建了“祥云”专属金融云平台,支撑起该行手机银行、营销系统、反欺诈系统、贷款核算等业务系统运行。

从概念走进现实,过去三年来,国产云服务商无论是业务规模还是入局者数量,都在不断爆发。2019年,阿里云营业收入首次超过400亿元大关,腾讯云也首次迈过百亿元,全年营收超过170亿元、增速87%,占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总收入的约17%。

在这个过程中,第三方云服务商里的公共政务行业、金融行业云业务更是其收入增量里的两大重要支柱。对于银行来说,在选择云供应商时,最看重后者的哪些指标?

“中国绝大部分云厂商都是在开源的基础上做一些定制开发应用。”叶宁及其专家团队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市场上,SaaS层面涉及到刷脸、认证等差异并不大,相对来说比较好选择”,“最重要的因素在PaaS层面。”

在华瑞银行上阿里云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短期目标是移动银行的升级,将原有的架构笨重的APP变轻,将其升级为一个专业化的自营渠道。“要达到这个目标,第一个面临的就是要研发一个专业化的移动银行产品,第二个是研发架构要自建还是采用专业化组件,如果自建,有多少能力和资金投入?”他介绍,选择mPaaS研发组件后,底层技术基础问题解决,开发效率得到保障,用户端的使用感更加流畅。

叶宁介绍,在APP升级之后,“为线上业务的展业提供高频化的交易或者小额高频交易的平台”会被列入考虑,随着技术基础难题解决,从科技的合作延伸到生态资源的共享会成为可能,“逐渐发展到场景、客户合作这方面。”

降成本定标准,只有“云”知道

一些中小银行、保险机构、支付机构拥抱第三方云厂商的速度正在加快。

“一个资产规模400亿元的银行,手机银行每年维护成本少则三四百万元,多则六七百万元,mPaaS一次性解决的话大概花费四、五百万元。”一位民营银行业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算了一笔账,采购第三方云厂商服务的效益产出,从成本来看是“值得的”。

云本身是降成本,正成为金融科技人士的共识。

“现在说online,实际上对于系统来讲,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公有云上,差别已经不大了。”恒生电子首席架构师章乐焱向记者分析,在近期恒生电子推出的云原生统一运维平台上,与传统运维关注高可用、连续性、隔离性、容量预留、精细化、人工化不同,云原生运维更看重敏捷性、弹性扩展、经济性、容量共享、自动化和服务化。

“我们说的云原生不是只有公有云,我们还可以帮助行业搭建行业云,因为现在金融机构‘家里’机房规模也很大了,足够他把私有云搞起来。云本身还是降低成本。”章乐焱认为,“所谓云原生,我的理解就是让原来拥有很多服务器、很多人的事,不用想了,只要把业务系统做好了,这是云原生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在定位开放银行加速过程中云服务商承担的角色时,叶宁认为是“公路”。“传统银行把一个网点开在小区门口就方便小区老年人、住户存钱,开在商场就方便购物,进入了线上金融、互联网金融,就必须把银行网点开在一个信息化高速公路旁边,”他认为,能拥有流量入口、资源和综合研发能力的云服务商平台,就是新一代信息化高速公路。

云计算属于重资金、重资产、需要不断投入的行业,对于中小金融机构而言,选择链接入其中,好处很明显:减少低效的重复建设。

“华瑞不想做农民也不想做养殖户,我们就想在超市里把已经加工好的半成品拿过来做符合自己口味的菜。”叶宁的理解是,“你要做菜,有人说我自己种、自己养猪自己榨油,什么都自己做,但更多人就是买回家自己一炒就可以了。做一个好的厨师、好的农民很好,但是每一个家庭主妇没必要这些都做,做符合家人口味的菜式,一加工就好了。”

技术开发架构标准化,是叶宁在谈及选择与第三方云服务商合作时反复提及的原因。不过,问题也就来了,对于中小金融机构而言,他们一旦选择了第三方云厂商的服务,也即选择了后者的标准。而这一标准由谁定,将意味着谁来主导游戏规则。

金融云群雄争霸,侧重点同质化

当前的云计算巨头争霸赛,内有阿里、腾讯、百度、华为、金山等巨头,外有AWS(亚马逊)、谷歌、微软。

6月8日,蚂蚁集团官宣将自研数据库产品OceanBase独立进行公司化运作,成立由蚂蚁全资控股的数据库公司北京奥星贝斯科技,蚂蚁集团CEO胡晓明任董事长、蚂蚁CTO胡喜为董事。这一业务地位的升格,也被业内解读为蚂蚁将大力推动OceanBase面向金融等行业的技术输出。

调研机构Canalys近期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公共云服务市场报告,阿里云继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上涨至46.4%。第二为腾讯云,市场份额18%。百度云排名第三,份额为8.8%。IDC《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跟踪》报告中,截至2019Q3,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是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和AWS,此外还有百度云、京东云正在发力,独立云服务商浪潮云、UCloud、青云等也都有各自资源优势。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国内云计算服务商多在开源基础上的定制化开发应用,也意味着,各大云服务厂商早期的一些产品特色,和母集团的资源协同密切相关;但在日益激烈的云服务市场中,他们的产品和业务侧重点正在趋同。

数月前刚登陆美股的金山云,在成立之初应用场景合作商主要来自两个行业——视频和游戏,从2018年开始重点聚焦金融、政务行业,2019年第二季度,金山云政府业务同比增长近5倍,金融行业业务激增超10倍。记者从金山云方面人士获悉,当前,在银行领域,已与建设银行、众邦银行落地了大数据云平台方案。

金融云在合作具体行业的分布数量上,又以银行机构案例相对较多。“银行数字化转型启动相对较早;此外,目前保险、证券行业的进展也比较迅速。”腾讯金融云相关负责人分析。

据其透露,腾讯金融云当前合作的金融机构中包括150多家银行以及数十家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5月18日,腾讯云与中国银联达成合作的“银联云”项目、金额达3.86亿元,也是金融云市场首次拓向支付类机构项目的最大单。阿里云方面的情况类似,合作金融机构有上百家银行及半数的保险公司及券商。

值得一提的是,各家云厂商输出的产品方案差异化也在缩小。券商中国记者从机构获悉,无论是腾讯金融云“1+4+5”总体架构解决方案,还是京东数科方面的金融云产品方案,都提及了在基础能力之上的区块链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以及覆盖金融业务场景的用户连接平台、开放金融平台,以及金融营销、风控和运营平台,强调其能为金融机构提供从底层架构到上层应用的全场景金融科技能力。

毫无疑问,金融云市场日益激烈的充分竞争,必将带来云服务商们更快的技术解决方案创新迭代,也不难想象,将加速其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深度广度。

“银行全部业务迁移没有那么快、周期可能相比较长,”华北一家头部平台金融科技事业部技术总经理向记者分析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数据库迭代时称,但“在未来,可能五年左右的时间,金融分布式数据库会替换传统数据库,必然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