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小微企业调研报告:穿越生死线
2020-05-21 11:51 文章来自:招商银行研究院 收藏(0) 阅读(5769) 评论(0)

摘要:

据收集有效问卷23,524份估算,4月末我国小微企业(雇员人数小于50)产能仅恢复四成,大中企业(雇员人数超过100)产能恢复约七成。受产能恢复缓慢影响,小微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也更为悲观。令人担忧的是,除湖北外,对复工前景最悲观的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北京、广东、上海。

当前企业仍临着供需、经营、融资等多方面的困难。供需方面,受访企业同时受到海内外供需变化的负面影响,需求冲击大于供给,国内冲击远超海外。经营方面,受访企业的收入和支出两端均面临压力,其中收入端困难主要来自营收减少、回款变慢,支出端压力主要源自工资、租金、偿还贷款本息等刚性支出。更多大中企业受到了防疫政策、用工和原材料价格的负面影响。融资方面,半数受访企业的压力主要源自及时还款和融资成本。

3/4受访企业一季度营收显著下滑,且预期上半年难有改善,超过五成企业预期上半年营收将下滑50%以上。对上半年营收预期最悲观的是住宿餐饮、教育和文娱体育行业,预计营收显著下滑的企业占比将近九成。

受访企业的利润和营收整体上高度相关,但对上半年利润的预期相对更为悲观,近3/4的企业预期上半年利润同比下滑超过25%。值得关注的是,即便在预期上半年营收正增长的企业中,仍有超过1/4的企业反映“营增利减”,表明其受疫情影响经营成本上升。

面临疫情的“生死大考”,近六成企业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综合考虑供求修复和政策支持,当前企业的现金流与2月调研结果相比边际好转。但整体上看,企业生存压力仍然巨大,约两成企业正挣扎在“生死线”:预期上半年现金流将耗尽但产能难达75%。

由于营收利润下滑、现金流吃紧,受访企业普遍选择收缩。一方面,超过九成受访企业预期上半年雇员数量和薪酬相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的缩减。另一方面,受访企业的投资计划整体上极其谨慎,仅有不足一成企业计划上半年增加投资。小微企业的投资收缩幅度远大于大中企业。

正文:   

执行概要

2020年,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国实施了不同程度的封锁和隔离,使得全球经济陷入停滞。尽管我国疫情拐点和复工复产的进程领先全球,但海外疫情的蔓延一方面冲击我国的外部需求和供给,另一方面使得我国的防疫措施无法全面解除,压制了我国经济修复的进程。有鉴于此,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当前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成为政策和市场关注的焦点。

评估疫情冲击,调研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5月14日,美联储基于4月第一周对1,000户美国居民的调研,发布了《美国居民福利报告》【注释1】。报告发现,新冠疫情对美国低收入家庭形成了更为严重的经济冲击,加大了美国居民的经济福利分化。

招商银行今年在企业网银和企业APP客户端启动了对企业客户的跟踪调研,并于今年2月发布了基于20,735份有效问卷的首份研究成果《新冠疫情众生相:招商银行小微企业调研报告》。4月16-22日,招商银行投放了第二轮线上问卷,共收集有效答卷23,524份。由于数据维度丰富,调研结果将拆分成三篇系列报告发布:本文为第一篇,着重分析全样本特征;第二篇将聚焦进出口企业;第三篇将聚焦粤港澳大湾区。

总体上看,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受访企业的经营仍然挣扎,我国的“疫后重建”仍然任重道远。不论从产能恢复、营收利润、现金流,还是雇员和投资计划看,受访小微企业的表现要远弱于大中企业。教育、文娱体育、住宿餐饮为综合经营压力最大的三个行业(表1)。

表1:各行业经营压力排名

 

注:1. 本文简化了各大类行业的名称(简称与全称的对应关系参见附表);

2. 数值表示行业在该分项中的排名,数值越小表明压力越大;

3. 综合压力为所有分项指标标准化后的加权平均。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考虑到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五六七八九”的特征【注释2】,这一方面表明小微企业仍需政策重点扶持,另一方面则指向若仅“抓大放小”片面钉住某些宏观指标(例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显著高估当前我国经济修复的程度。从当前受访企业面临最大的困境出发,扩大内需是当前“稳增长”“保就业”的关键所在。

1. 样本关键词:小微企业、第三产业、经济发达地区

小微企业在受访企业中占据绝对比重。受访企业中,87.9%员工数量小于50人,93.7%员工数量小于100人(图1);

图1:受访企业员工数量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70.5%营收规模小于500万,80.9%营收规模小于1,000万(图2)。

图2:受访企业营收规模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在后文的分析中,我们以员工数量为标准区分了小微企业(小于50人)和大中企业(大于100人),以对比不同规模企业的经营现状及预期【注释3】。样本结构使得全样本的统计指标非常接近小微企业子样本。

尽管受访企业涵盖了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全部20个大类行业,但在后文中关于行业的讨论中,我们未考虑受访企业数量少于100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66家)、电热燃水(64家)、公共管理(55家)、采矿(16家)以及国际组织(8家)。

从行业分布看,受访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占比达85.6%。其中批发零售、租赁商服、信息软件、科研技术的企业数量在样本中合计占比达71.1%。第二产业占比14.1%,主要为制造和建筑行业企业(合计占比13.8%)。第一产业占比2.7%(图3)。

图3:受访企业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区域分布看,受访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合计达15,774家,占比67.1%)(图4)。

图4:受访企业产业及区域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样本中湖北地区企业数量(1,399家)相较前次调研(387家)大幅上升,指向湖北地区复工状况相较2月显著改善(只有在问卷发布期间登录的用户才能参与调研)。

类似地,尽管样本覆盖了中国大陆的全部31个省市自治区,但在后文关于区域的讨论中,我们也未考虑观测值少于100的省份,包括内蒙古(99家)、广西(85家)、贵州(83家)、宁夏(54家)、青海(34家)和西藏(4家)。

2. 复产程度:大小企业“冰火两重天”

当前小微企业的复产达产程度显著落后于大中企业:小微企业中,58.7%产能恢复程度低于50%,28.5%产能恢复程度低于10%,仅有15.3%产能恢复程度超过90%;大中企业中,产能恢复程度低于50%的占比为18.9%,产能恢复程度超过90%/75%的占比分别达到39.8%/62.7%。全样本的产能恢复程度仅略好于小微企业(图5)。

图5:小微企业复产进程显著落后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由于小微企业产能利用率更低,对未来的预期也更为悲观。在被问及何时产能可恢复至75%以上时,仅有61.6%的小微企业表示三季度前可恢复,有24.4%的小微企业表示年内恢复无望。而在大企业中,80.1%的企业表示三季度前可恢复,认为年内无法恢复的不到一成(9.4%)(图6)。

图6:小微企业复产预期更悲观(产能>75%)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若假设企业在每个选项上服从均匀/正态分布,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平均复产程度/产能利用率:全样本的产能利用率约45.7%,其中大中/小微企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3.3%/42.5%,可谓天壤之别。

此外,企业对未来产能恢复的预期与其经营现状正相关,即复工程度较低的企业预期产能恢复也较慢。当前仍未复工/产能利用率低于10%的企业中,认为年内无法复工的占比接近六成/超过四成(图7)。

图7:企业对产能恢复的预期与其现状正相关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行业分布看,除样本数量较少的行业外,产能利用率较低的主要行业包括(括号中数字为该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25%的企业占比):教育(78.0%)、文娱体育(61.5%)、居民服务(47.9%)、租赁商服(47.8%)、住宿餐饮(46.2%)、科研技术(39.7%)和建筑(38.2%)。产能利用率较高的主要行业包括(括号中数字为该行业产能利用率超过75%的企业占比):金融(49.7%)、制造(45.2%)、地产(42.6%),但即便这些行业产能利用率超过75%的企业数量也未过半(图8)。

图8:各行业产能恢复程度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各行业对产能恢复的预期与其现状高度相关(括号中数字为该行业预期年内产能利用率难达75%的企业占比)。教育(37.4%)、文娱体育(37.5%)、住宿餐饮(30.1%)、租赁商服(28.9%)、居民服务(28.6%)、交运仓储(24.8%)行业的预期最为悲观(图9)。

图9:各行业产能恢复预期(产能>75%)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区域分布看,防疫措施最为严格或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省份产能恢复程度最低(括号中数字为该区域产能利用率低于25%的企业占比):北京(52.6%)、黑龙江(47.9%)、湖北(46.5%)(图10)。

图10:各区域产能恢复程度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各区域对于产能恢复的预期与现状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部分反映了企业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不确定。令人担忧的是,除湖北外,对复工前景最悲观的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认为年内产能难达75%的企业占比最高的省份/直辖市是北京(30.0%)、广东(23.6%)、上海(23.5%)(图11)。

图11:各区域产能恢复预期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3. 疫情冲击:供需、经营、融资

(一)供需和物流

整体上看,受访企业同时受到海内外供需变化的负面影响(括号内数字为受负面影响的企业占比,此题为多选)。需求冲击大于供给,国内冲击远超海外,小微企业对国内供需变化更为敏感。66.7%的企业国内市场订单减少,远高于国内供给不足/受限的企业占比(31.1%);16%的企业表示物流不畅。有16.8%/9.3%的企业表示受到了海外需求/供给的负面影响。仅有10.3%的企业表示未受疫情负面影响(图12)。

图12:小微企业对国内市场依赖度更高(多选)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行业分布看,需求方面,所有行业中受国内需求冲击企业占比均超过45%,受冲击企业占比超过70%的行业包括住宿餐饮(78.4%)、文娱体育(73.9%)、教育(72.3%)、居民服务(70.2%)、租赁商服(70.1%);受海外需求冲击企业占比最高的行业包括制造(38.0%)、交运仓储(36.1%)、批发零售(22.3%)、租赁商服(12.0%)、信息软件(11.8%)。 

供给方面,受国内供给冲击企业占比最高的行业包括文娱体育(39.2%)、建筑(36.4%)、科研技术(33.5%)、租赁商服(32.7%)、信息软件(32.1%);受海外供给冲击企业占比接近或超过10%的行业包括交运仓储(17.2%)、制造(13.7%)、批发零售(11.5%)、住宿餐饮(9.6%)。

物流方面,受影响企业占比较高的行业包括交运仓储(37.1%)、批发零售(21.3%)、制造(19.9%)、水利环境(19.6%)。

表示供需“免疫”企业占比最高的行业为金融(32.5%)、地产(20.3%)、建筑(17.0%)、水利环境(15.2%)。

综合来看,交运仓储、制造、批发零售行业中的企业受到海内外供需和物流负面影响的企业占比最高(图13)。

图13:各行业供需和物流受影响企业占比(多选)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二)收入和成本

受访企业在收入和支出两端均面临压力(括号内数字为受负面影响的企业占比,此题为多选)。收入端的困难主要来自营收减少(71.2%)和回款变慢(41.7%),支出端的压力主要源自工资、租金、偿还贷款本息等刚性支出(51.7%)。在这三个方面受影响的小微企业占比显著高于大中企业。

大中企业受防疫政策的影响要大于小微企业:一方面大中企业的防疫压力(33.1%)要高于小微企业(25.5%);另一方面,大中企业在用工和原材料方面的困难相对小企业更普遍(约有两成企业表示遭受融资能力下降、用工难和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的困难)(图14)。

图14: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多选)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行业分布看,水利环境(47.3%)、批发零售(46.6%)、制造(45.9%)行业反映客户回款变慢的企业最多;教育(61.3%)、住宿餐饮(59.6%)、文娱体育(59.3%)、信息软件(55.4%)行业的刚性支出压力最大;卫生社服(46.7%)、住宿餐饮(36.3%)、教育(33.5%)行业的防疫压力最大;信息软件(25.0%)、建筑(23.1%)、批发零售(22.6%)行业的融资压力最大;建筑(39.8%)、房地产(33.6%)、水利环境(29.5%)行业中面临用工难的企业最多;制造(32.1%)、住宿餐饮(27.2%)、批发零售(25.6%)、建筑(25.4%)等行业中不少企业反映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企业营收我们将在后文展开分析,此处不再赘述(图15)。

图15:企业经营困难的行业分布(多选)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三)融资

在融资方面,受访企业最主要的困难是及时还款压力大(49.8%)和融资成本高(39.6%)(括号内数字为受负面影响的企业占比,此题为多选)。其中,超过半数的小微企业(51.4%)面临还款压力,比例远高于大中企业(35.5%);而大中企业则反映融资的最大困难是融资成本高(46.9%)。对于金融机构的服务,均有超过两成企业表示面临授信门槛高、效率低、额度不足等困难。此外,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企业被抽贷断贷的压力相对较小,小微/大中企业中仅有9.7%/6.6%的企业面临这一风险(图16)。

图16: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困难(多选)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行业分布看,住宿餐饮(61.4%)、居民服务(58.6%)、建筑(55.%)、文娱体育(55.2%)行业的及时还款压力最大;水利环境(47.3%)、教育(47.1%)、金融(45.4%)、制造(43.3%)等行业反映融资成本高的企业较多;信息软件(30.3%)、文娱体育(27.4%)不少企业表示融资门槛高;建筑(24.7%)、教育(23.2%)、信息软件(23.1%)行业部分企业表示融资额度不足;卫生社服(26.7%)、制造(26.3%)、信息软件(23.7%)行业不少企业反映金融机构授信效率低(图17)。

图17:企业融资困难的行业分布(多选)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4. 经营预期:亏损、裁员、收缩

(一)营收及利润

近3/4受访企业一季度营收显著下滑,且预期上半年难有改善。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超过25%的企业占比达74.2%,超过三成(34.3%)企业营收锐减75%以上,仅有6.6%的企业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总体上企业认为上半年营收状况相较一季度仅有微幅改善:预期下滑75%的企业占比减少了6个百分点,但预期营收负增长25-75%的企业占比增加了近5个百分点(图18)。

图18:五成企业预期上半年营收下滑超过50%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企业对营收的预期与其当前的复产状况正相关(图19)。

图19:产能恢复较慢的企业营收预期较为悲观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与复产情况类似,小微企业的营收现状和预期也要显著弱于大中企业。小微企业/大中企业中,预期上半年营收下滑超过25%的占比分别为75.6%/47.5%,预期营收下滑超过75%的占比分别为30.9%/7.1%。但即便对于大中企业而言,预期上半年营收实现正增长的占比也很小(13.4%),正增长的小企业更是屈指可数(6.4%)(图20、21)。

图20:三成小微企业预计上半年营收锐减75%以上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图21:大中企业营收预期明显好于小微企业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行业分布看,各行业均超半数企业预计上半年营收显著下滑超过25%:其中住宿餐饮(89.7%)、教育(89.0%)、文娱体育(85.0%)预计营收显著下滑的企业占比将近九成。同时,这些行业中亦有较大部分企业对上半年预期极度悲观(括号中数字为预计上半年营收下滑超过75%的企业占比):教育(58.7%)、文娱体育(50.2%)、住宿餐饮(40.4%)、租赁商服(38.0%)、居民服务(37.9%)。相比之下,金融(14.1%)、信息软件(9.9%)、制造(9.5%)、科研技术(9.4%)等行业对上半年盈利较为乐观(括号中数字为预期上半年营收增长的企业占比),均有10%左右的企业认为上半年仍能实现营收正增长(图22)。

图22:各行业上半年营收预期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此外,除卫生行业外,其他多数行业预期上半年营收较一季度仅有微幅改善,营收显著下滑的企业占比变化均小于3%。其中水利环境、交运仓储行业中显著亏损的企业预期上半年营收将进一步恶化(图23)。

图23:营收显著下滑企业占比变化:H1-Q1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区域分布看,受疫情冲击最严重、产能恢复最慢的地区的企业对上半年营收最为悲观,北京、湖北、海南、黑龙江等省份预计营收锐减75%以上的企业占比最高,分别达到41.%、36.0%、35.9%和34.5%。小部分企业预期上半年营收可实现正增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括号中数字为该地区预计上半年营收正增长的企业占比):浙江(9.4%)、福建(8.8%)、江苏(8.6%)、重庆(8.5%)、上海(8.0%)(图24)。

图24:各区域上半年营收预期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受访企业对营收和利润增长的预期显著正相关,对利润增长预期相对更悲观,并认为上半年相较一季度无明显改善(图25)。

图25:企业营收预期与利润预期显著正相关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假设企业在每个选项上服从均匀/正态分布,一季度/上半年全样本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48.4%/-45.9%, 大中企业为-30.3%/-27.2%,小微企业为-50.4%/-48.0%;上半年全样本的利润同比增速为-47.9%,大中企业为-29.6%,小微企业为-49.8%。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企业对上半年营收和利润的预期出现分化:预期上半年营收正增长的企业中,认为“营增利减”的企业占比超过1/4(27.6%),表明这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成本上升(图26)。

图26:部分企业“营增利减”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这一情况在卫生社服、文娱体育、交运仓储、住宿餐饮等行业更为明显(图27)。

图27:各行业预期营增利减企业数/营增企业数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二)现金流

在疫情带来的极端冲击下,企业的生存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现金流。与2月调研结果相比,当前企业现金流边际好转。两次调研的受访企业大部分并不相同,但对现金流可维持企业经营时间判断的分布形态高度一致。认为现金流支撑生存时长在3个月内的企业占比下降了9.9个百分点,生存时长在3个月以上的企业占比相应上升(图28)。

图28:企业现金流相较2月边际改善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但整体上看,即便综合考虑供求修复和政策支持,受访企业的现金流仍然十分紧张。根据均匀/正态分布假设估测,受访企业现金流可支撑生存时长平均为4.1个月,小微/大中企业分别为4.0/5.7个月。小微企业/大中企业中表示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的占比分别为58.9%/41.2%,现金流仅能维持生存1个月的占比分别为18.1%/6.1%。大中企业生存时长超过半年的占比(35.6%)显著高于小微企业(6.2%)(图29)。

图29:小微企业现金流更为紧张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行业分布看,几乎所有非金融行业都有超过半数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其中压力最大的集中在部分服务业及建筑业(括号中数字为撑不过3个月的企业占比):住宿餐饮(69.0%)、教育(66.4%)、文娱体育(62.5%)、建筑(61.0%)、居民服务(59.0%)、租赁商服(58.1%)、信息软件(57.8%)(图30)。

图30:企业现金流支撑经营时长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这一方面由于服务业对现金回款依赖度较高,另一方面也与复产进程高度相关:复产程度较低的企业/行业现金流更为紧张(图31)。

图31:企业现金流压力与复产进度相关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相比之下,地产、制造、交运仓储、批发零售等行业产能利用率恢复程度较高,也有更高比例的企业表示当前现金流能坚持半年以上(占比分别为25.7%、24.5%、22.8%和20.2%)。

值得关注的是,约两成企业短期内面临生存困境:有4,634家企业(在全样本中占比19.7%)认为当前现金流情况已难以维持生存到6月末,但届时产能仍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的75%(图32)。

图32:上半年高现金流风险企业的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区域分布看,除北京(57.1%)、天津(54.9%)外,其他产能恢复程度较低的地区,现金流紧张给企业带来的生存压力更为明显(括号中数字为该地区撑不过3个月的企业占比):包括湖北(63.8%)、新疆(63.6%)、山西(63.0%)、海南(62.4%)、黑龙江(62.2%)(图33)。

图33:各区域企业现金流情况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三)雇员及薪酬

由于营收和利润遭受显著冲击,且预期无显著改善,超过九成(91.5%)的受访企业预期上半年雇员数量相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的缩减。根据均匀/正态分布假设估测,受访企业平均裁员幅度为22.8%,其中小微/大中企业的平均裁员幅度分别为24.1%/11.5%。预期上半年将裁员25%以上的小微企业/大中企业占比分别为35.5%/14.7%。随着裁员幅度的上升,小微/大中企业的分化愈发显著。预期雇员数增加的大中企业有14.3%,而小微企业则只有7.7%(图34)。

图34:小微企业大幅裁员占比显著高于大中企业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行业分布看,住宿餐饮(61.7%)、文娱体育(57.1%)和教育(53.5%)行业计划裁员超过10%的企业比例位居前三,这也是营收预期最悲观、现金流最紧张的三个行业。雇员计划增加超10%的企业占比最高的三个行业是水利环境(12.5%),信息软件(12.1%)和制造(10.8%)(图35)。

图35:各行业上半年雇员变化预期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除裁员外,企业也可通过削减员工薪酬降低人力成本。根据均匀/正态分布假设估测,受访企业平均减薪幅度为18.5%,其中小微/大中企业的平均降薪幅度分别为19.4%/10.5%。四成企业(39.6%)表示上半年将降薪10%以上。其中,大中企业/小微企业中,降薪超过25%的占比分别为13.7%/28.1%,上半年员工薪酬有所上升的占比分别为15.2%/9.6%(图36)。

图36:小微企业降薪比例显著高于大中企业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全样本观察,在“裁员”和 “降薪”之间,企业似乎更倾向前者。这也是企业为维持劳动生产率的合理选择(图37)。

图37:企业更倾向于裁员而非降薪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行业分布看,与裁员情况类似,教育(58%)、文化娱乐(56%)、住宿和餐饮(54%)三大行业中降薪超过10%的企业占比最高(图38)。

图38:各行业上半年薪酬变化预期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各行业对于裁员和降薪的倾向性存在差异:如在疫情冲击下,卫生社服和金融行业更倾向于降薪而非裁员,而建筑行业则更倾向于裁员而非降薪。此外,仍有少数企业在疫情中雇员和薪酬均有所上升,主要是制造(6.2%)、信息软件(6.0%)、水利环保(5.4%)、科学技术(5.2%)等行业(图39)。

图39:各行业雇员和薪酬均上升的企业占比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区域分布看,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裁员/降薪的企业占比更高(括号数字为裁员/降薪超过10%的企业占比):海南(53.8%/48.7%)、云南(50.7%/41.5%)、湖北(50.6%/48.4%)、北京(50.4%/46.6%)、黑龙江(49.6%/46.2%)均有近半数企业预计裁员10%以上。也有部分地区的部分企业表示将增员/加薪(括号数字为增员/加薪的企业占比),包括四川(12.7%/12.9%)、安徽(12.5%/15.8%)、浙江(10.7%/12.8%)、江西(10.6%/12.1%)、江苏(10.6%/13.5%)。

(四)投资计划

受访企业的投资计划整体上极其谨慎,仅有不足一成企业计划上半年增加投资。根据均匀/正态分布假设估测,受访企业投资计划平均收缩幅度达32.3%,其中小微/大中企业的平均投资收缩幅度分别为34.1%/16.6%。投资大幅缩减25%以上的小微/大中企业占比为50.7%/23.0%;投资活动基本停滞(同比下滑超过3/4以上)的小微/大中企业占比23%/8%(图40)。

图40:两成小微企业上半年投资将收缩超过75%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复工复产是企业投资的前提和基础。产能利用率低于25%的企业中,超过七成(70.9%)选择大幅收缩投资25%以上,仅有3.8%选择扩张;相比之下,在复产程度超过90%的企业中,仅有21.0%的企业大幅收缩,投资扩张的企业占比为14.4%。

企业投资计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预期收益:在预期上半年仍能盈利的企业中,38.2%的受访样本投资同比扩张,投资大幅缩减超25%的企业占比为9.2%;而在亏损25%以上的企业中,扩张和大幅收缩的占比分别为4.6%、61.5%(图41)。

图41:预期投资变化与预期营收变化正相关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行业分布看,投资大幅收缩的主要是复产进度慢、营收预期悲观的行业(括号中为上半年投资下滑超过25%的企业占比):教育(67.1%)、文娱体育(62.2%)、住宿餐饮(62.0%)、居民服务(55.3%)、租赁商服(54.9%)。各行业上半年投资增加的企业均占比较低(括号中为上半年投资同比增加的企业占比),其中制造(11.4%)、科研技术(9.0%)、地产(8.8%)、信息软件(8.4%)、批发零售(7.6%)排名靠前(图42)。

图42:各行业企业投资变动预期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从区域分布看,除甘肃省(58.3%)外,复产进度较慢的地区投资收缩更为明显(括号中为上半年投资下滑超过25%的企业占比):黑龙江(56.3%)、北京(55.3%)、湖北(54.0%)、海南(52.1%)等均有超过半数企业投资大幅下滑。而投资扩张企业占比较高的地区更多为内陆地区(括号中为上半年投资同比增加的企业占比):江西(11.6%)、陕西(10.7%)、河北(10.0%)、四川(10.0%)等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图43)。

图43:各区域企业投资变动预期分布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5. 小结:艰难的修复

据调研结果估算,4月末我国小微企业(雇员人数小于50)产能仅恢复四成,大中企业(雇员人数超过100)产能恢复约七成。受产能恢复缓慢影响,小微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也更为悲观。令人担忧的是,除湖北外,对复工前景最悲观的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北京、广东、上海。

当前企业仍临着供需、经营、融资等多方面的困难。供需方面,受访企业同时受到海内外供需变化的负面影响,需求冲击大于供给,国内冲击远超海外。经营方面,受访企业的收入和支出两端均面临压力,其中收入端困难主要来自营收减少、回款变慢,支出端压力主要源自工资、租金、偿还贷款本息等刚性支出。更多大中企业受到了防疫政策、用工和原材料价格的负面影响。融资方面,半数受访企业的压力主要源自及时还款和融资成本。

3/4受访企业一季度营收显著下滑,且预期上半年难有改善,超过五成企业预期上半年营收将下滑50%以上。对上半年营收预期最悲观的是住宿餐饮、教育和文娱体育行业,预计营收显著下滑的企业占比将近九成。

受访企业的利润和营收整体上高度相关,但对上半年利润的预期相对更为悲观,近3/4的企业预期上半年利润同比下滑超过25%。值得关注的是,即便在预期上半年营收正增长的企业中,仍有超过1/4的企业反映“营增利减”,表明其受疫情影响经营成本上升。

面临疫情的“生死大考”,近六成企业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综合考虑供求修复和政策支持,当前企业的现金流与2月调研结果相比边际好转。但整体上看,企业生存压力仍然巨大,约两成企业正挣扎在“生死线”:预期上半年现金流将耗尽但产能难达75%。

由于营收利润下滑、现金流吃紧,受访企业普遍选择收缩。一方面,超过九成受访企业预期上半年雇员数量和薪酬相较去年末有不同程度的缩减。另一方面,受访企业的投资计划整体上极其谨慎,仅有不足一成企业计划上半年增加投资。小微企业的投资收缩幅度远大于大中企业。

附表:行业全简称对照表

 

资料来源:国家质监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招商银行

注释        

1、“Report on the Economic Well-Being of U.S. Households in 2019, Featuring Supplemental DataAprial 2020”,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consumerscommunities/shed.htm. 

2、我国的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

3、本文将大中企业的人数下限设为100人,主要出于平衡两个组别样本观测数的考量:样本中人数大于300人/1000人的企业占比仅为2.1%/0.6%。这也是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中住宿餐饮、信息软件、租赁商服等行业中型企业的人数下限。若将大中企业的人数下限提升,本文的分析结论仍然适用,两个组别企业统计指标的分化将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