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壹账通陈建光:后特殊时期,数字化转型成金融机构生死大考
2020-05-18 14:42 文章来自:晶报网 收藏(0) 阅读(774) 评论(0)
特殊时期,金融壹账通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为金融行业提供了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产品、智能运营、智能办公五大解决方案,赋能金融机构线上业务的各个环节,帮助金融机构从前端的获客、营销,中端的风控、产品,到后端的系统、运维以及经营管理全面实现线上化无缝链接,流畅运转,全面提升金融机构线上化水平,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金融支持与服务,助力广大金融机构打赢这场抗疫持久战。

自2020年初特殊时期暴发以来,全球经济被蒙上一层阴霾,在这场世界级的联动抗疫中,中国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不仅有效控制特殊状况蔓延,还积极恢复生产,全力保障民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时期阻击战中,“隔离”“无接触”成为头等大事。防疫抗疫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得“科技”成为各行各业的不二选择,尤其是在金融业抗击特殊时期的过程中,科技实力成为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最坚固的“护城河”。

如果说“科技转型”过去仅仅是一些金融机构锦上添花的可选项,那么,突如其来的特殊时期则成为了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生死大考。从当前全球特殊时期的发展态势来看,特殊时期或许不是短时间能结束的,因此,数字化转型也将不再是金融机构的权宜之计,而是生存必备。

一、远程智慧办公能力将成为行业标配

就如非典推动了电商行业发展一样,特殊时期初期,为了减少工作人员聚集,减少面对面沟通,不少企业开启远程办公模式,这成为对企业在线办公效率的首个考验。即便是平安集团这样国内人员规模和业务规模屈指可数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复工复产”期间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对于小型公司而言,拥有直播或微信、邮件等即时通讯工具或许就能够“将就”一时,但是,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对高安全性、高保密性、低延时性和全在线实时处理的要求,都决定了其远程办公系统需要拥有丰富的应用和超强处理能力,因为金融机构的远程办公并不只是员工线上沟通交流,还涉及企业内部流程线上流转操作、云桌面使用、业务处理,甚至包括员工培训以及公司信息安全远程运维等深层次的内容,考验着一家公司的整体线上作业能力。

作为一家科技服务公司,为了帮助客户早日复工,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融壹账通”)通过整合“快乐平安”“知鸟”等内部智能办公平台,对外实现远程办公项目输出。比如,在“快乐平安”App上,员工可随时通过移动邮件、音视频通话、语音输入、AI翻译、差旅报销等功能提升办公沟通效率。在“知鸟”App上,打通“教、学、研、考、管”五大核心环节,形成O2O培训闭环,并且具备智能教学、智能管控、智能作课、智能规划、智能推荐、智能陪练、智能学习助理等多种功能。智慧办公系统打通了内部人事、行政、财务等业务,形成协作顺畅的数据化经营管理模式。

二、全在线数字经营能力决定金融未来

如果真如外界预测,特殊时期发展将跨越全年,那么仅仅靠通信和交流等远程办公暂时缓解的权宜之计将不再可行,对金融机构而言,全在线运营才是其本质,需要在前台、中台、后台全面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这在过去或许仅是一家金融机构标榜数字化实力的“配饰”,而在未来可能就是决定其生死的“饭碗”。

1.从前台营销来说,获客是第一道生命线,失之则亡

从金融机构客户运营来看,虽然很多移动工具已经部分替代了线下,但是理财、放贷、保险销售、理赔、资管等业务,之前很多还是通过门店网点或线下拜访拓展进行线下获客。特殊时期的发生使得线下营销受限,金融机构几乎临时“休克”,大多数只能依靠线上获客,这背后涉及用户数据分析、线上渠道触达、应用场景开发、产品结构调整等关键信息,都需要大规模的线上迁移。

例如,为增强与客户的沟通,提升获客能力,金融壹账通结合银行产品和特殊时期信息,嵌入“线上诊疗”模块,帮助某大型国有银行线上客户日均停留时长提升20%;由于特殊时期产品结构发生变化,一家线上资产管理平台通过金融壹账通“SAT营销获客解决方案”分析调整产品结构,其注册量和访问量上升近7%。

2.特殊时期导致金融供给受阻、风险暴增,综合融资平台和智能风控畅通供给渠道,守住金融风险底线

受特殊时期影响,各行各业停工停产,一些金融机构在放贷时无法进行面签和现场审核,还有些小微企业还款能力受经营压力和资金链紧张影响较高。即使已经复工复产,受全球特殊时期影响传导,出口收缩,内需承压,金融风险陡然升高。为提振经济,国家多措并举,力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复苏,扶持中小微企业等。

在线下面签、履约等难以实施的情况下,为更好地平衡风险管控与支持实体经济,智能风控成为维持金融活力的重要稳定器。

比如,放贷方面,金融壹账通通过贷前智能进件、贷中智能审批、贷后智能管理将信贷的全流程都线上化,在贷前通过OCR、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丰富数据留痕,在贷中通过智能插件技术及丰富的数据接口实现一键授权数据采集,在贷后通过关联图谱、多源信息比对及数字水印等技术核验信息真实性,实现风控预筛。线上化之后,80%以上的欺诈风险得到缓释,60%以上的申请流程得到简化,进件时效大幅提升。

以北京某保理公司为例,特殊时期许多业务无法完成最后的协议签署,即使线上完成审核的单子也由于合同需要面签而一再停滞。但是,通过区块链智慧合约云平台,该公司合约撰写效率比以前提升了4倍,运营管理效率提高了2倍,人力建设成本减少了2/3,合约操作风险也降低了80%。

在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方面,单一的风控举措可能难以满足融资和风控的双重需求,而整合金融机构、企业和政府资源的综合融资平台,就具有了更高的风险识别、处理和融资能力。

一方面,金融壹账通积极支持政府融资平台。以广东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为例,运用人工智能研究各级政府、机构的补贴政策以及20多家主流银行的特殊时期特殊政策,在广东省全量企业中选取了10.8万家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进行企业画像及信用护照的建档,通过金融壹账通的大数据风控及AI自动排查筛选,平台精准定位出第一批10824家重点扶持企业。其中,湛江农商行“医融易贷”1天内向湛江某医院紧急发放疫情防控应急贷款100万元,2天内完成对众多医药类企业的优惠利率授信方案,第一时间满足了企业的“抗疫”资金需求。同时,金融壹账通还帮助平台紧急开辟特殊时期防控金融服务专区,为特殊时期民生领域的中小企业开通绿色通道。

另一方面,金融壹账通开发中小企业线上贷服务,搭建起智能金融超市,连接广大小微商户和金融机构,整合电商贷、餐饮贷等多种贷款产品,解决电商商户和餐饮商户的燃眉之急,使其从申请贷款到获得放款的每一个流程都无需出门,全程在线办理,让一笔笔救急贷款注入到践行“抗疫情保民生”的主体中。

3.服务智能化,确保全在线运营落地,确保服务质量

线下业务转为线上后,可能导致线上处理能力的不足。为了全力支持金融机构线上业务的高效运营,金融壹账通智能运营解决方案通过提供金融云、智能语音和智能理赔三大服务,助力金融机构线上运营无忧。

以银行、保险公司的智能客服为例,特殊时期,大量客服人员无法复工、返岗,而积压的各种咨询、投诉势必会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此时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就可以解决以往客户遇到的常见问题。

以新契约回访场景为例,采用“机器人”回访可降低57%的成本,提升50%的外呼回访效率;对于中高风险的业务,还可应用远程音视频、智能核身、在线文本共享交互及电子签名等技术,实现座席远程协同办理。

三、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 将成全行业数字化转型重要推动力

此次特殊时期不仅倒逼金融机构正视数字化短板,更推动了监管对金融科技发展与应用的重视与支持。2月15日,银保监会发布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金融服务工作重点,其中着重提到了“加强科技应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鼓励各银行机构要积极推广线上业务,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探索运用视频连线、远程认证等科技手段,探索发展非现场核查、核保、核签等方式,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快贷、应赔尽赔快赔。

在监管政策的指引下,金融行业“无接触”数字化转型的基调再一次被加强,市场上一些亟待转型的城商行、农商行,以及一些区域型、中小型金融机构也迎来了新的变革契机。

与已经率先开启数字化转型大幕的部分国有或大型金融机构不同,一些包括城商行、农商行等在内的区域型、中小型金融机构由于自身科研能力有限,无法独立支撑大量科研人员和研发投入,在科技转型的过程中很难自给自足,因此走在了科技转型的最末端,很多还停留在线下拓客、上门办理等传统服务阶段,特殊时期的出现将这种数字化鸿沟进一步放大,使之明显感受到了残酷的竞争与挑战,甚至面临评级下调,资金紧张的局面。

作为主要连接中小微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科技转型已成必然,重新搭建自己的科研团队难度系数比较大, 通过借力第三方,尤其是一些经验丰富、技术或产品都相对成熟且经过多年积累与实践的主流金融科技公司, 可以加快启动业务及整体数字化转型。

特殊时期,金融壹账通应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为金融行业提供了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产品、智能运营、智能办公五大解决方案, 赋能金融机构线上业务的各个环节,帮助金融机构从前端的获客、营销,中端的风控、产品,到后端的系统、运维以及经营管理全面实现线上化无缝链接,流畅运转, 全面提升金融机构线上化水平,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金融支持与服务,助力广大金融机构打赢这场抗疫持久战。

可以预见,随着特殊时期的发展,更多的新兴技术将逐渐被市场所接受和认可,进一步推动并加速我国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