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A:物联网时代新龙头
2019-12-21 20:02 文章来自:半导体风向标 收藏(0) 阅读(54589) 评论(0)

来源:半导体风向标

联系人陶胤至:13581942812

陈杭:ForBetterChina

执业资格:S1220519110008

本文来自于外发深度报告免责和风险条款见下文

《京东方:物联网时代新龙头》

顺应物联时代,企业创新转型

京东方自2005年自建第一条LCD产线以来,半导体显示业务规模持续扩张,近10年营收复合增速超过30%,LCD显示面板销售总额及五大子类传统产品均居全球第一。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的发展,已成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第一波浪潮。预计到2035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58万亿美元,接口数量由目前的200亿个增长至1万亿个,市场规模及接口数量都将急剧增长。为顺应发展需要,2014年京东方启动了有限、相关、多元的战略转型,2016年京东方举行首次全球创新伙伴大会(IPC),并提出“开放两端,芯屏气/器和”的物联网市场战略。

DSH全面布局,实现物联网时代协同发展

2017年以来,京东方在DSH三大事业上合理布局,分别发力。主营显示与传感器件事业优势明显,未来随着LCD 面板大尺寸及柔性显示的普及,以及万物物联的推动,公司将持续在细分领域受益。物联网智慧系统事业稳步推进,公司业绩亮眼,有望迎来新增长。健康服务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一系列成果,随着生命科技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深度整合,公司有望成为行业领头羊。公司三大业务板块均存在良好的发展机会,公司业务持续取得新突破,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业务领域垂直整合,打造物联网时代高护城河

物联网涉及八大产业链及四大层次结构,整体呈现“云管端”的闭环生态体系,支持政策、产业生态、客户需求是带动物联网发展的三大驱动因素。以硬件终端为切入口决定了物联网业务布局的相对高门槛和早期低毛利,这也是很多以内容端见长的互联网公司所不具备的。而终端产品并不成熟的阶段去培育内容端,经营的风险太高。相反,以终端硬件为起点,而逐渐向高毛利的数据与运营延伸,不仅更为合理,也更为容易筑起物联时代的业务护城河,这也将是京东方的优势所在。

风险提示:

市场供需变化,行业景气度大幅波动;产能投放及良率爬坡进度低于预期;物联网产业应用进度低于预期。

盈利预测:

目录

1.顺应物联时代,企业创新转型

  1.1 主营业务增长迅速,稳坐全球显示龙头

  1.2 顺应物联,创新转型

  1.3 智能社会催生物联网世代的来临

  1.4 BOE的业务进化

2.DSH全面布局,实现物联时代协同发展

  2.1 物联转型,公司制定“顺应两端,芯屏气/器和”发展战略

  2.2 显示与传感器件事业(D)

  2.3 物联网智慧系统事业(S)

  2.4 智慧健康服务事业(H)

  2.5 持续创新,成果显著

3.业务领域垂直整合,打造物联时代高护城河

  3.1 物联时代的“云管端”业务体系

  3.2以终端为入口,打造物联产品高粘性

  3.3 垂直布局打造业务高护城河

盈利预测与评级

1.顺应物联时代,企业创新转型

京东方自2005年自建第一条LCD产线以来,半导体显示业务规模持续扩张,近10年营收复合增速超过30%,LCD显示面板销售总额及五大子类传统产品均居全球第一。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的发展,已成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第一波浪潮。预计到2035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58万亿美元,接口数量由目前的200亿个增长至1万亿个,市场规模及接口数量都将急剧增长。为顺应发展需要,2014年京东方启动了有限、相关、多元的战略转型,2016年京东方举行首次全球创新伙伴大会(IPC),并提出“开放两端,芯屏气/器和”的物联网市场战略。确立了显示和传感器件(D)、智慧系统(S)、健康服务(H)的业务布局。

1.1 主营业务增长迅速,稳坐全球显示龙头

京东方自2005年第一条LCD产线量产至今,目前已共计实现了10条LCD产线以及4条柔性OLED产线的布局,显示面板产能及年出货量持续增长。2019年前三季度,京东方LCD显示面板销售额已居全球第一,在手机、平板、笔电、显示器、电视等传统五大类显示面板产品,出货份额也分别居全球第一。

从营收情况来看,自2008年至2018年,随着公司产能的扩张及经营效率的提升,公司总营收规模保持持续高速增长,2018年全年公司营收达971亿元,近10年复合增速达31%。2017年受LCD市场价格利好因素影响,公司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5.68亿元,同比增速接近300%,显示出公司在行业高景气度下极强的盈利能力。2011年至2017年业绩复合增速为54.3%,随着公司产线结构的日益优化,以及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对于市场供需及价格的影响能力也逐步增强,公司总体盈利有望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

在产线建设与投资扩张方面,京东方在大陆企业中,乃至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均处于领跑地位。从1997年公司B股IPO至今,公司显示面板及模组产线总投资规模约4506亿元,其中在LCD相关产线投资规模达2646亿元,柔性OLED相关产线投资规模达1860亿元。半导体显示由于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资金壁垒,要保持产线以及份额的跟随乃至引领,常年的资本性开支高达年均几十亿美金,其未来的竞争格局很可能会逐步走向大厂商的寡头垄断,京东方的龙头优势地位显现。

从产线运营来看,截至2019年12月,公司已满产运营产线达9条,产能爬升中产线2条,拟投产产线1条,在建产线1条,拟建产线1条。其中,合肥、武汉10.5代TFT-LCD产线量产后将有效填补65寸和75寸超大尺寸的产能市场缺口;成都、绵阳、重庆6代AMOLED生产线主要定位于日益增长的智能车载、Tablet等中小尺寸的高端显示产品市场,建成后能够提升公司在中小尺寸高端显示,特别是柔性AMOLED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并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从产品份额占比来看,LCD领域2019上半年京东方已经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液晶电视等五大传统产品领域市场份额占据第一。2017年全球半导体显示市场份额约26%,预计2020年将提升至30%左右。与此同时,公司的智慧系统、智慧健康等业务营收规模也在稳步增长。2018年公司智慧系统智造服务整机出货量约1800万台,电视、显示器市占率分别排名全球第三与第四。

1.2 顺应物联,创新转型

20世纪至今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进步,催生了互联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中,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物联网的理念由MIT工学院执行董事凯文阿什顿最早于1999年提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已成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第一波浪潮。预计到2035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58万亿美元,接口数量由目前的200亿个增长至1万亿个,人均拥有超过100台端口设备,涉及穿戴、家居、交通、教育、通信等各领域。

物联网的发展将带动半导体显示向智慧端口的转变,并且其应用场景及数量也将急剧增长。2014年京东方启动了有限、相关、多元的战略转型,由单一显示器件业务向显示器件、智慧系统和健康服务三大板块转型,即“DSH”战略。而2016年7月,京东方正式升级企业定位,即由半导体显示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加速转型为物联网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2016年京东方举行首次全球创新伙伴大会(IPC),并提出“开放两端,芯屏气/器和”的物联网市场战略。公司顺应物联,创新转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公司传统显示业务已经居于全球第一,预计2020年LCD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至30%左右,考虑到公司的产能规模与产线结构已较为健康,并且未来LCD市场需求增速也相对平稳,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已无必要。随着物联网的发展,非标准化显示产品将会逐步增多,未来更多需要围绕半导体显示为智慧终端入口,提升打造物联网终端生态垂直整合的能力。

IHS最新的预测数据显示,2017至2022年TFT-LCD的需求面积将保持4%的年复合增长率,LCD中TV面板的大尺寸化将是需求的主要增量。随着TV平均尺寸的增长,未来高世代线切割TV面板将更具经济优势,京东方未来LCD产能也将以四条8.5代线与两条10.5代线为主,充分享受经济切割尺寸上移带来的市场利润蛋糕。随着技术的成熟及产能规模的扩张,OLED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长。其中柔性OLED出货量占比持续扩大,手机OLED面板出货量将由2015年的2.8亿片提升至2022年的7.5亿片,柔性OLED出货占比将由2016年的13.9%提升至2022年的55.5%。

另一方面,进入物联网时代后,“万物物联”的应用驱动下将会带来更多的非标准化显示器件需求,而公司数年来深耕显示端口业务,显示产品与业务垂直整合能力不断加强,顺应物联转型不仅能够发挥公司优势,也将进一步打开公司业务成长空间。根据麦肯锡的研究预测,在2030-2045年将迎来物联网2.0发展阶段,其特征为多对多的智慧连接,并且将应用强人工智能或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产业规模也将急剧扩张,这个阶段所谓的万物智慧相联,将会真正实现。作为物联网设备的终端载体,无论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电视、智能家居产品、车载导航仪还是数字信息显示等,这些均离不开显示器件。在京东方看来,显示屏是物联网系统的硬件出入口,传感器是物联网信息采集端的关键器件。考虑到在传统标准化显示产品业务增速相对平缓的背景后,未来基于以显示屏终端为优势,进行物联网的创新转型将是适时的、明智的。

    为顺应物联时代变革,BOE将自身业务重新定位为,一家为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业务服务的物联网公司。在信息交互与人类健康这两个业务方向上,BOE将通过显示、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四大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实现全球领先的目标;在智慧端口和专业服务两个产品维度上,BOE将通过不断深耕新应用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等途径,实现细分市场的绝对优势。

虽然“得入口者得天下”,但要想在价值万亿美元的物联网市场中开拓新机会,京东方仍需面临诸多挑战。京东方前董事长王东升指出,开拓物联网新机会,需要解决三大问题:即更强大的信息收集、传送、计算、存储和展示能力;更科学合理高效、并不断优化的算法支持;高质量的大数据。而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推动技术不断进步,需要一个开放合作、联动创新的过程。

为此,在2016年11月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上,王东升创造性地提出“开放两端芯屏气/器和(Ecoresystem: Open and Connected)”的物联网生态理念。王东升认为,芯片是计算、通信、传感等单元的核心部件;显示屏是人机交互单元的核心部件,也是未来物联网最重要的信息出入口;软件和内容是无形的,如同空气一样存在或被传送,不妨称之为“气”;各类功能硬件是有形的,不妨称之为“器”,它们要成为物联网的节点或端口,需要加上芯、屏和软件。物联网就是将相关的芯片、显示器件、软件和内容、功能硬件和谐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连的价值创造系统。因而公司的业务也被有机的划分为显示和传感器件(D)、智慧系统(S)、健康服务(H)等三大业务部,每一业务部下又包括若干子业务方向。

在此基础上,公司将通过软硬融合、应用整合、服务化转型促进业务的转型进化。包括建设物联网平台,提供数字艺术交流平台、移动健康平台等,以消费者为中心,为用户提供O2O的产品和服务;上线B2B解决方案,实现软硬融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系统集成方案;发展核心器件,创新应用,深拓细分市场。公司正全力推进互联网转型,努力成为互联网领域全球领先企业。

1.3智能社会催生物联网世代的来临

当下,人工智能完成了基础积累,通过与部分细分学科和专用领域渗透融合,触发了第四次产业革命,人类正迈入智能社会,5G的发展也将加速物联网应用的到来。正是基于产业发展趋势的预见,BOE在5年前开始业务转型。公司的基础业务是半导体显示器件,在此基础上发展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相关的传感器件。一是将显示与传感功能整合,将显示屏进化成物联网系统的人机交互智慧端口。二是将传感、显示和生命科技相融合,形成若干生命数据专业智慧端口。由此向显示、传感并重升级,为物联网系统提供各类智慧端口。

根据麦肯锡的分析与预测,物联网产业发展将主要分为四个阶段:1999年至2015年,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阶段,物联网端口数量增长趋势并不明显。到2016年AlphaGo等系列科技事件的出现,人工智能已成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触发点科技,目前业界把2016年看作是弱人工智能或专用人工智能(ANI)的元年,同时也是物联网1.0的开启,其特征为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智慧连接。预计物联网1.0时代,智慧端口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平均每分钟就有5000个以上的端口连接入网。

2030年到2045年对应的物联网2.0发展阶段,其特征为多对多的智慧连接,是万物智慧相联和迎来强人工智能或通用人工智能(AGI)阶段。预计到该阶段智慧端口连接数量将会扩大到1万亿,平均每个人会拥有超过100台端口设备,它们将涉及穿戴、家居、交通、教育、通信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此背景下,物联网给全球带来的价值影响也将是前所未有的。到2045年以后,将迎来超级人工智能阶段(ASI),届时物联网发展将会进入3.0阶段。

 根据麦肯锡最新测算,到2030年,物联网引领的市场规模将比2017年扩大20余倍,从1.1万亿到27.6万亿美元。物联网涉及的领域也进一步细分,由信息、制造、交通拓展到智能驾驶、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能工厂等数十个领域。预计到2035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58万亿美元。物联网技术为交通、零售、能源、医疗、制造等领域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量的同时,也将极大改善人们生产生活。如智慧零售行业,因为电子支付的使用,将减少顾客88%的等待时间,降低商家75%的结算成本。再比如智慧健康领域,智慧诊疗手段的普及将会降低慢性病患者50%的医疗费用。还有智慧交通领域,传感器导航将降低40%的事故,减少60%的交通堵塞等。

1.4 BOE的业务进化

基于产业发展趋势的预见,BOE在5年前即开始业务转型。公司的基础业务是半导体显示器件,在此基础上发展信息交互和人类健康相关的传感器件。一是将显示与传感功能整合,将显示屏进化成物联网系统的人机交互智慧端口。二是将传感、显示和生命科技相融合,形成若干生命数据专业智慧端口。由此向显示、传感并重升级,为物联网系统提供各类智慧端口。同时确立了显示和传感器件(D)、智慧系统(S)、健康服务(H)的业务布局。

公司将人工智能与智慧端口技术进行软硬融合和应用整合,在智造服务、智慧车联、智慧零售和智慧能源(4.820, -0.01, -0.21%)四个细分领域,提供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不断夯实智慧系统事业核心能力,快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同时将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健康医疗专业技术跨界融合创新,在移动健康、再生医学、数字医院、生命保险和健康园区五个细分领域提供专业的智慧健康服务。以知识、技术和应用创新为人类健康幸福做出贡献。

京东方在基于物联网2.0发展背景下的公司定位,将通过软硬融合、应用整合、服务化转型促进业务的转型进化。以显示、传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四大核心技术能力和DSH三类业务形态服务于全球客户,由核心器件向系统方案、专业服务转变,不断优化用户体验、创造客户价值。从营收总额上来看,公司计划未来五年营收实现三年翻一番的目标,大幅提升软硬融合与服务营收占比,预计2022年智慧系统与健康服务的营收占比有望由目前的20%左右提升至40%。

2.DSH全面布局,实现物联时代协同发展

2017年以来,京东方在DSH三大事业上合理布局,分别发力。主营显示与传感器件事业优势明显,未来随着LCD 面板大尺寸及柔性显示的普及,以及万物物联的推动,公司将持续在细分领域受益。智慧系统事业稳步推进,公司业绩亮眼,有望迎来新增长。健康服务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一系列成果,随着生命科技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深度整合,公司有望成为行业领头羊。公司三大业务板块均存在良好的发展机会,公司业务持续取得新突破,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2.1 物联转型,公司制定“顺应两端,芯屏气/器和”发展战略

    为加快落实业务转型,公司于2016年明确了“开放两端,芯屏气/器和”的发展战略,为落实上述战略目标,公司将全力推动DSH事业创新转型,实现物联时代事业升级。在技术端方面,公司将以显示、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开放OLED、触控、芯片、人机交互、深度学习、云计算、基因科技、远程医疗等技术。在应用端方面,公司将做好新硬件、新应用的开放,比如智能家居、医疗穿戴、智慧零售、细胞膜片、分子天线、基因检测、安防传感等。开放两端,全面推动半导体芯片、显示器件、软件和内容、功能硬件的和谐组合,开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建立物联网合作新生态。

京东方深耕显示领域20余年,基于在显示、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积累的技术基础,于2014年启动了 DSH 战略转型,由显示和传感器事业向智慧系统事业和健康服务事业发力。未来京东方持续坚定推进并落实DSH事业战略,做强做大显示和传感器件事业,加快推进智慧系统事业发展,加速健康服务事业布局,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

2.2 显示与传感器件事业(D)

京东方显示与传感器件事业(D:Display Device)主要提供TFT-LCD、OLED、 AMOLED、 Micro Display等领域的智慧端口器件和解决方案。京东方计划与上下游厂商携手推动信息交互端口的用户体验和全面升级。主要是深耕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五大传统应用细分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拓展新应用细分市场,向透明、车载、工控、医疗、镜面、穿戴、拼接、虚拟显示、传感器等方向转型发展,加速物联网战略布局。重点是以下三个方面:

打通“8425”产业链条:公司前瞻性布局了“推广8K,普及4K,替代2K,用好5G”的“8425”战略,与相关领域厂商合作,引领物联网时代显示端口升级,构建8K超高清显示生态系统,为公司发展注入新动力。

引领柔性显示新纪元:IHS在2017年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AMOLED总营收规模有望达3163亿元,其中中小尺寸营收2789亿元,大尺寸374亿元,同比2016年总体呈3倍增长。公司加码布局柔性OLED产线,目前成都第6代AMOLED产线已实现量产出货,综合良率超过70%。随着柔性OLED技术与产能供应的成熟,未来其应用市场、产品形态、技术等有望得到拓宽或提升。

颠覆创新,传感转型:公司将充分利用半导体显示技术的基础和优势,颠覆创新,在传感等非显示领域快速突破。目前京东方传感器事业包括基因测序、分子天线、光电传感、安防传感和多体征传感等,业务进展迅速,并已为公司营收做出贡献。

传统的TFT-LCD显示,近年来也迎来发展的新机会。面板的大尺寸化趋势将持续带来增量需求,预计2020年TV面板平均应用尺寸将有望从2017年的44.1寸增加到48.5寸。京东方也前瞻性布局了高世代线为主的产线结构,以保证更大尺寸的面板供应,届时也能享受更大尺寸经济切割带来的利润蛋糕。同时物联网的发展将进一步带动其它细分市场对显示器件的需求,包括智慧车联、智慧零售、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等领域,定制化终端也有望带来更为可观的产品利润率。

其次,LCD显示性能的提升也将带动新增需求。如4K/8K/10K等高分辨率显示将增加面板的曝光次数,对于产线的有效产能消耗也将带来需求增量。而随着全球LCD面板产能供应以G8.5及G10.5等高世代线为主,未来在传统显示领域也将逐步带来供应结构的调整。移动类产品将向G6及G8.5转移,同时G5及以下低世代线也有可能集中关闭,或转向OLED、传感等新应用领域。供应结构的调整有望改善LCD整体供需关系,也利好BOE等产线布局结构优良的龙头厂商。

京东方是中国大陆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先行者和领导者。目前共有半导体显示产线14条,其中11条量产,1条即将投产。OLED方面,重点布局小尺寸柔性AMOLED(成都Gen6、绵阳Gen6、重庆Gen6、福州Gen6),在鄂尔多斯(8.660, -0.09, -1.03%)拥有约4K的刚性AMOLED产能,在合肥有2条大尺寸AMOLED实验线。不论是在LCD领域,还是柔性OLED领域,京东方的技术与产能布局都是国内乃至全球领先。其领域内的龙头地位,将确保显示与传感器件事业的发展优势。

图表18:京东方TET-LCD&AMOLED产线布局

2.3 物联网智慧系统事业(S)

京东方物联网智慧系统事业(S:Smart System)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方向,构建智造服务、数字艺术、智慧零售、智慧车联、智慧能源五大物联网解决方案。在新零售、交通、金融、教育、艺术、能源等领域,搭建物联网平台,提供“硬件产品+ 软件平台+ 场景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智造服务事业部着力打造智能工厂,主要提供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显示产品背光源和整机制造服务。目前京东方在合肥、苏州、重庆均有整机智能制造工厂,智造服务竞争力显著提升。2018年智造服务整机出货量超1800万台,电视与显示器整机出货市占率均超过7%,分别排名全球第三与第四。

数字艺术事业部重点拓展公司B2C的画屏系统业务,构建数字艺术物联网为客户提供O+O数字艺术品交易平台。截至2017年,京东方的画屏产品已签约艺术家1000余位,合作的美术馆近百家,内容提供端收到画作、影像内容10万余个。在技术端和科大讯飞(33.430, -0.51, -1.50%)、北京大学展开合作在产品应用端,已拥有10万以上注册用户,已建设北京798等7家BOE画屏数字艺术馆,并与喜来登集团、小燕画院、特斯拉等200家以上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数字艺术交易100万次以上。通过人工智能和新型显示等技术,京东方的画屏产品连接了内容提供端与用户,形成集艺术欣赏与交易交互为一体的画屏生态系统。

智慧零售事业部致力于提供“硬件产品+软件平台+场景应用”的新“零售解决方案”,打造一个基于物联网的智慧零售体系。产品包含电子货架标签系统、理财终端、自助终端、透明显示等一系列的艺术零售、商超零售、金融零售解决方案。2017年6月,公司成功收购法国SES-imagotag公司,借助电子标签系统进入新零售生态圈。以电子货架标签同步客户线上线下商品信息,采集卖场环境数据,对商品状态、销售状态、备货状态等进行分析,提高用户卖场运营效率,为零售业全产业链提供解决方案。同时,京东方以自助服务终端为基础,为银行营业厅、医院挂号支付等场景中的金融应用构建智慧金融系统,为智慧银行、数字医院提供金融零售解决方案。

    智慧车联事业部可提供高清、异形和曲面车载显示产品,并致力提供全车显示系统、液晶天线系统、先进驾驶辅助系统、高精度定位系统等全车电子系统等,及车联网解决方案和服务。2017年9月,京东方HUD(抬头显示)系统实现了首个客户开案;10月e-mirror(智能后视镜)系统成功上市;2017年智慧车联业务新增合同额突破100亿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7倍。2017年成都车载模组基地顺利量产,加快产品升级。京东方车载显示产品已应用到全球几乎所有的主流汽车品牌商中,目前在Passive车载显示市场已位居全球第一。未来公司将借助汽车产业变革契机,通过抬头显示、分子天线系统等创新产品进入车载显示系统和全车电子系统市场。

智慧能源事业部主要提供光伏电站集成与运营、EMC节能改造、智能微电网、植物工厂等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推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打造智能微电网平台,从而实现发电侧与用电侧的高效互联,为用户提供清洁、透明、高效的能源服务。2017年自持电站规模超270MW,持续推进节能EMC、智能微网、植物工厂等业务发展。

目前智慧终端的市场规模较大,2017年智慧终端市场容量达19亿台,收入规模达6200亿美元,全球联网终端数有望突破200亿大关,预计2025年将增至近1000亿台。其中,计算机、手机等传统互联网终端增长已趋缓,新增长主要来源于物联网在家电、零售、制造、交通、能源、健康等各行各业的渗透。2017年智慧系统业务营收181.35亿元,同比增长45.04%,智慧系统业务近四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过40%,高于公司整体营收复合增速均值,未来将逐步成为公司营收来源的新增长点。

2.4 智慧健康服务事业(H)

京东方智慧健康服务事业(H:Healthcare)以“物联网技术和生命数据”为核心,打造移动健康、数字医院、再生医学、健康园区、生命保险五大业务体系。主要提供便携式健康监测、线上问诊、线下医疗,以及再生产品和健康园区整体解决方案等综合性服务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服务。

移动健康方面,京东方打造移动健康管理平台,通过智能终端检测数据,智能医学助理可以预测健康风险、出具治疗建议方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诊疗和健康管理方案。数字医院方面,京东方在北京、合肥、成都等地布局了多家数字医院,并与美国医疗集团Dignity Health、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展开合作,将国际顶尖的医疗技术和运营理念应用到数字医院中。再生医学方面,京东方从自体细胞入手,推动一批临床转化项目的落地与实施,生产出符合临床应用标准的可分别用于心脏、角膜、皮肤等再生的细胞膜片产品,已与北大、清华、日本大阪大学等海内外大学进行联合开发合作。健康园区方面,京东方整合物联网智慧产品和健康医疗服务资源,构建智慧健康家庭物联网生态体系,提供家庭健康服务和安养解决方案。

2017年移动健康产品MTX(无创多参数检测仪)实现上市体验,COG(无创组合血糖仪)成功通过CFDA(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证,打通线上与线下销售渠道;合肥数字医院建设项目9月如期实现结构封顶,成都数字医院完成框架协议签署并与项目公司设立,北京明德医院持续优势学科品牌建设,数字医院事业有序推进;循环肿瘤细胞筛选项目完成玻璃基—胶体结构微流控芯片制备;无扰血压检测与皮肤癌筛选项目完成诊断模型搭建;再生医学研究院8月正式运营,为开展临床转化奠定基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及BOE的市场研究与预测数据,在2030年全球健康服务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9.8万亿增长至20万亿美元,中国将超2.5万亿美元。预计全球年复合增长率为6%,而中国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健康服务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物联网医疗行业当前正在迅猛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埃森哲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物联网医疗的总价值预计将达到1630亿美元,五年内年均增长率超过30%。2020年,医疗有望成为物联网投资与应用开发的第一行业。在我国医改背景下,国内的物联网医疗行业也在迅速发展,2019年国内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00亿元。

物联网医疗能够保证医疗行为的透明化,能加强疾病预防、完整记录病史、实施病情24小时监控,以及实现区域内医疗信息优化配置等。利用物联网技术平台,让服务、药品等各个业务环节参与者相互补位,深度连接,形成良好的生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有价值的服务。2017年,京东方健康服务事业营收10.24亿元,同比增长12.86%。在健康服务事业上,公司已经形成了以数字医院为线下载体,以移动健康设备为端口,可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健康医疗服务的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和生态系统。随着国家医改的推进、相关法规的完善、相关技术的进步,健康服务事业群可以为公司提供较好的盈利来源。

2.5 持续创新,成果显著

京东方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领先、全球首发、价值共创”创新理念,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加强专利攻防体系建设,确保技术和产品的前瞻性和领先性。从金额投入来看,京东方近8年年均研发投入不低于当年营收规模的7%。在显示器件领域连续多年在专利申请、首发产品覆盖率等指标位居全球业内第一。

2017 年京东方新增专利申请量8678 件,授权专利超过4600件,其中发明专利超85%,累计可使用专利数量超过6 万件,位居全球业内前列。公司海外新增专利申请超过3000件,覆盖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截至2018年底,京东方累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2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1项。

   根据美国专利服务机构 IFI Claims 发布的2017年度美国专利授权量统计报告,京东方全球排名由2016年第40 位跃升至第 21 位,美国专利授权量达 1413 件,同比增长了 62%,在 TOP 50 中增速继续保持第一,连续两年成为美国 IFI Claims TOP 50 增速最快的企业。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17 年全球国际专利申请(PCT)情况中,京东方以 1818 件 PCT 申请位列全球第七。

   此外,京东方还主持推进了包括IEC国际标准、中国国家标准、电子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等42 个国际、国内标准的制修订项目,累计参与制修订国内外技术标准120 余项,涵盖LCD、OLED、3D、触控、透明显示、健康显示、系统整机、接口应用等多个技术领域。

基于技术与产品创新的持续投入,带动了BOE的分业务及产品的持续增长。DSH三大事业在顺应物联、创新转型的战略目标指引下,在过去一年取得了一系列的转型成果:画屏和MTX上市体验是BOE在软硬融合与服务营销转型上重要举措,并取得不错成绩;合肥自动化智能工厂量产;与法国公司SES合作的电子标签产品上市销售;合肥医院建筑工程封顶;明德医院通过了JCI国际认证;成立再生医学研究院,并推出了第一款细胞膜片产品;AMOLED实现量产出货等。这些成果的取得,为BOE在软硬融合、应用整合、服务化转型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以来,京东方在DSH三大事业上均衡布局,分别发力。主营显示与传感器件事业优势明显,未来随着LCD 面板大尺寸及柔性显示的普及,以及万物物联的推动,公司将持续在细分领域受益。物联网智慧系统事业稳步推进,营收增速亮眼,在新品持续推出的带动下有望迎来持续高增长。智慧健康服务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一系列成果,随着生命科技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深度整合,公司有望成为行业领头羊。公司三大业务板块均存在良好的发展机会,在“技术领先、持续创新”的战略定位指引下,公司业务持续取得新突破,转型升级效果明显。

3.业务领域垂直整合,打造物联时代高护城河

物联网涉及八大产业链及四大层次结构,整体呈现“云管端”的闭环生态体系,支持政策、产业生态、客户需求是带动物联网发展的三大驱动因素。类比过往智能手机及移动物联网的发展经验,我们认为物联网时代从终端硬件为入口,更为容易形成细分产品领域的突破口,再以“端”为基础培育应用内容的垂直生态则有望打造物联产品用户的高粘性。以硬件终端为切入口决定了物联网业务布局的相对高门槛和早期低毛利,这也是很多以内容端见长的互联网公司所不具备的。而终端产品并不成熟的阶段去培育内容端,经营的风险太高。相反,以终端硬件为起点,而逐渐向高毛利的数据与运营延伸,不仅更为合理,也更为容易筑起物联时代的业务护城河,这也将是京东方的优势所在。

3.1 物联时代的“云管端”业务体系

    从业务体系来看,从终端的软硬件系统,到数据连接、管理平台、应用与运营成了物联网时代的业务生态闭环。物联网作为一个由多行业再融合后形成的新兴产业,具有涉及面广、应用面宽的特点:涉及八大产业链环节,包括芯片、传感器、无线模组、网络、平台、操作系统、智能硬件与集成应用,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行业。自上而下来看,物联网的八个产业链环节可以归类为四大层次,分别是:感知层(芯片/传感器)、网络层(芯片/通信模组/通信网络)、平台层(平台/操作系统)和应用层(智能终端/集成应用)。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底层,指植入在硬件上的芯片和传感器。低功耗、高可靠性的半导体芯片是物联网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之一,依据芯片的功能来划分,物联网芯片既包括集成在传感器/无线模组等中实现特定功能的芯片(如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定位芯片、安全芯片等),也包括嵌入在终端设备中的系统级芯片——嵌入式微处理器(如MCU/SoC片上系统等)。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的芯片设计水平相对偏弱,但封测具有规模优势。传感器是用于采集各类信息(如压力、温度、流量、位置等)并转换为特定信号的器件,广义上包括敏感元器件、RFID、定位、摄像头、测量表计等;目前,全球传感器市场主要由海外公司主导,如TI、 ST、博世、飞思卡尔等,我国传感器企业与海外仍有较大差距,国内约70%的份额被外资企业占据。

网络层是指无线模组和各类通讯协议。无线模组是将射频芯片、基带芯片、存储器、功放器件等集成在一块线路板上,并提供标准接口的功能模块,可以方便各类终端集成进而实现联网;包括蜂窝类通信模组和非蜂窝类通信模组,蜂窝通信模组年出货量正由千万级提升至亿级。物联网的连接网络包括蜂窝通信网和非蜂窝通信网,前者包括2/3/4/5G、NB-IoT、eMTC,后者包括WiFi蓝牙、ZigBee、LoRa、SigFox、电力载波等;目前,物联网连接数中,蜂窝物联网占比约10%左右,其中存量以2G为主,但4G占比正快速提升;非蜂窝物联网占比约90%左右,其中存量以WiFi连接为主。全球来看,在电信运营商、设备商的大力推动下, NB-IoT和eMTC已成为物联网的主流技术,虽各有优劣,但部署进度都很快,我国布局更是全球领先。

平台层包括操作系统,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主要是对硬件设备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处理。操作系统用于支持软件应用的部署,谷歌、苹果、BAT等巨头在均有所布局;设备管理平台进行监管维护,提供云端数据存储等;连接管理平台用于保障硬件设备联网通道的稳定性,行业代表有斯科、爱立信等硬件制造商。

    应用层是物联网产业链的最顶层,直接面向各类使用场景。其中智能硬件是集成了传感器和通信功能,可接入互联网并实现特定功能或服务的设备。按照面向的购买客户来划分, 智能硬件可以分为To B类和To C类:To B类指B端付费,如车载前装T-BOX、 无线POS机、智能控制器、智能水表等;To C类指C端付费的消费电子,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车载后装设备等。

智能控制器是一种集成了MCU或DSP芯片,并辅以外围模拟及数字电子线路,置入相应计算机软件程序的电子器件,是硬件智能化的关键部件;智能控制器的下游客户多为家用电器、智能家居等企业,而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推动智能家居走向普及,促进智能控制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智能控制器走向制造专业化(家电企业外包+市场集中度提高)、高附加值化(技术含量提高+应用场景丰富),并具备了“入口”优势(跨终端+跨平台)。集成应用指系统集成、应用开发及增值服务,是物联网的部署和落地。

物联网的发展包括三大驱动因素:1.支持政策,国家政策的引导、支持及推动是物联网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产业生态,良好的产业生态,包括“云管端”基础能力的全面提升,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3.客户需求,旺盛的需求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也是物联网的价值所在。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策红利加速释放。2013年至今,国务院、国资委、工信部等部门陆续出台政策文件,鼓励信息通信行业及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其中2018年8月工信部和发改委印发《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达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信息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带动作用将显著增强,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到15万亿元。

从其细化方向来看,在新型显示产品、智能网联汽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通信等应用领域,都提出了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其中在提升消费电子产品供给创新方面,提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提升手机、计算机、彩色电视机、音响等各类终端产品的中高端供给体系质量,推进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增强现实、超高清终端设备、消费类无人机等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超高清视频在社会各行业应用普及。

在加快新型显示产品发展方面,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突破新型背板、超高清、柔性面板等量产技术,带动产品创新,实现产品结构调整。推动面板企业与终端企业拓展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不同领域应用,在中高端消费领域培育新增长点,进一步扩大在线健康医疗、安防监控、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范围。可见此次《三年行动计划》文件,与京东方的物联网布局战略不谋而合。

我们预计在国家专项政策的定向支持下,国内的半导体显示技术进程,及量产生产节奏将有望进一步加快。新型背板、超高清显示等技术发展,及产品创新,有望持续拓展半导体显示下游应用领域,在5G及物联网应用时代,京东方依托半导体显示技术,在智能终端的布局将形成卡位优势。

巨头的推动,也加快了物联网产业生态的布局与成熟,主要指向“云—管—端”体系。其中“云端”负责计算资源的分配和数据处理分析,谷歌、微软、阿里巴巴、华为均推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服务平台、应用、系统等;“管端”包括通信接口适配、终端功能定制、运行状态跟踪、流量计费管理、固件软件升级和生命周期管理等,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加快建设蜂窝物联网,力求连接数量持续高速增长。“客户端”主要是显示控制管理,华为、高通、锐迪科等纷纷推出基于蜂窝物联网的芯片,同时海尔、三川智慧(4.560, -0.17, -3.59%)、上汽通用分别发布了基于物联网的终端产品。在行业巨头推动下,“云管端”生态日渐成熟,将实现云、管、端、客户端的互联互通。

当前,“管”和“端”的巨头推动占主导,尤其是管,原因是网络是基础;未来,“云”和“端”的巨头推动将成为主导,原因是“云+端”成就生态。巨头的物联网推动策略虽不同,但布局物联网的动力较强,推动力具有持续性。目前,“管”巨头(运营商)的推动策略最激进,如“快速建网(NB-IoT)+下指标+补贴”,促进了蜂窝物联网快速发展,未来其策略将与“云”和“端”巨头趋向一致;,“云”和“端”巨头的推动力更侧重“搭平台+推产品+投资并购”,旨在摸索/培育需求,打造生态。因此我们看到,虽然智能硬件、智能家电的功能往往差强人意,但仍在快速出货。我们认为,未来这些巨头的上述推动策略有望持续贯彻。

在客户需求方面,物联网客户分为B端和C端,目前在需求拉动方面表现为B端日渐强烈,C端仍在培育。To B端,全球29%的政企客户已应用物联网,其中95%的客户认为应用物联网后收获成效,84%的企业认为2017年应用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较2016年有所增加;物联网可提升效率(55%)、降低风险(49%)、增加收入(49%)、削减成本(49%)。To C端80%的消费者对物联网—智能家居感兴趣,其中,55%对智能安防感兴趣,53%对智慧能源与照明产品感兴趣,48%对智能娱乐互联设备感兴趣。

物联网发展也同样存在阻力,B端C端表现不同。B端客户对于物联网的价值认可度较高,但发展也有阻碍。阻力主要来源于客户在安全/隐私、预算、内部资源、及行业开放标准方面的担忧。其中有18%的受访者将“安全入侵担忧”、15%的受访者将“数据隐私担忧”列为阻碍TOP1。我们认为,安全/隐私问题将长期存在,但会逐步缓解,其它问题可逐步解决。但由于B端对物联网的价值认可度高,因此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歇。而物联网2C端的价值认可度偏低,任重道远。目前,C端客户对物联网—智能家居的首要关注点是性能,但调查结果显示性能体验却最差。近77%的受访者关注智能家居产品的性能,近48%/42%/33%的受访者认为智能家居产品“质量不过关/算不上真正的智能/功能华而不实”,均指向产品性能;另近47%的受访者认为产品“价格虚高”,91%的受访者担心隐私和安全问题,但表示暂不会影响其体验智能家居产品。我们认为,物联网C端还受限于商务模式,如入口争夺、异厂商数据屏蔽等,叠加体验较差,真正繁荣任重道远,但巨头推动下,家居、家电联网率仍会提高。

3.2 以终端为入口,打造物联产品高粘性

根据过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经验,从内容端或者应用层展开,其实需要较长的培育期和时间。但很多公司过早的专注于内容端,反而不容易尽快看到效果。我们认为,物联网时代从终端硬件为入口,更为容易形成细分产品领域的突破口,再以“端”为基础培育应用内容的垂直生态则有望打造物联产品用户的高粘性。

这一点上小米的布局值得参考,小米以终端为入口,一方面培养出用户粘性,另一方面也享受到细分爆款领域的成长。小米通过生态链合作,以米家为平台向企业推广联网方案。由于主要针对家居,联网一般为WIFI。WIFI模块价格目前预计20元/块水平。通过该模块可以实现终端联网。同时平台提供了一系列API,实现云同模组的对话,最终实现终端的控制和信息反馈。云平台同时通过API对接APP,实现用户控制。目前小米已经形成了物联网时代从高粘性的用户群—全面的智能终端布局—消费者数据—云平台和人工智能的物联网闭环布局,小米物联网平台价值将随着小米手机、生态链产品不断积累的大数据而不断放大。

京东方的布局也将会是从端口上展开,计划培育基于物联网应用的100个BU,着重培育10余个具备高成长性的BU。当8K成为标配产品后,公司的效率与竞争优势也将显现。公司在物联网领域,可以选择各个垂直领域的龙头公司进行合作。目前公司在物联网、蜂窝网设备连接数量上,以及智慧城市相关项目上的增速都较高。公司深耕硬件设备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经验,把握物联网的入口级产品,能够更好发挥公司技术优势,同时利于培养用户粘性。

从发展路径上来看,物联网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IT架构有相似之处,其发展路径可以借鉴。实际上,物联网的本质也是互联网。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都是以终端硬件设备如PC设备和移动设备为基础,进而发展桌面系统和移动系统、而后衍生出通信网络,最终发展到互联网时代的场景应用。物联网的发展规律也大致相同,硬件设备的发展例如芯片、传感器由来已久,进而IT行业巨头相继发布物联网操作系统,如谷歌的Brillo、微软的Windows 10 For IoT、华为的LiteOS等,同时发展出基于物联网的蜂窝通信网络5G、NB-IoT等,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者相辅相成,发展出物联网时代的人工智能。

从发展阶段来看,物联网也与移动互联网具备一定的相似可比性,具备借鉴意义。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约始于2004年,直到2013年才全面爆发,历经约10年,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为先:从2009年手机网民2.3亿,渗透率18%,到2013年5亿,渗透率37%,发展以规模见长;二是技术为基:2009年3G商用到2013年4G商用,互联网连接技术更新迅速;三是硬件为辅:如2010年手机网民渗透率23%,但智能手机渗透率仅3%,硬件终端更新换代较慢(也受制于预算影响);四是应用为本:手机应用APP的丰富,是推动移动互联网走向繁荣的终极驱动力。

当前的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09年类似,物联网连接数量先迎来规模式增长,从2016年正式进入物联网1.0时代,智慧端口爆发式增长,平均每分钟就有5000个以上的端口连接入网,到2035年,这个数字会扩大到1万亿,平均每个人会拥有超过100台端口设备;技术发展迅速,目前NB-IoT已经全面商用,且全球来看,在电信运营商、设备商的大力推动下,NB-IoT和eMTC已成为物联网的主流技术,虽各有优劣,但部署进度都很快,我国布局更是全球领先;物联网应用层产品也不断丰富,如共享单车、智能音箱等,将推动物联网产业不断繁荣。

虽然物联网的发展已驶入快车道,但目前仍处于规模化的初期,因此我们预测,接下来2年左右的主要任务应该还是以“联网”为主, 即连接数快速增长,而“增值服务” 有赖于物联网连接数具有一定规模后,才可能爆发, 短期内“增值服务” 将以基础的数据采集、汇总分析及安全服务为主。

参照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之路,物联网的发展路径将是“先连接再爆发”:先连接:即先做大物联网的连接规模,动力可能来自“巨头推动+需求拉动”。我们预计,物联网“连接为主阶段”可能需要至少持续到2020年;再爆发:即基于大量连接及其海量数据(15.710, -0.57, -3.50%),交互衍生出丰富的物联网增值应用服务,如智慧出行、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等,进而推动物联网进入全面繁荣阶段。

结合物联网的发展路径和发展规律,京东方从端口上切入布局物联网产业。依靠技术优势,做好成熟的终端产品,顺应物联时代,做大连接规模,依靠公司在DSH三大业务板块的前瞻性布局,可以打造用户的高粘性,到物联网全面爆发的时代将迎来细分爆款领域增长带来的利润高弹性。

3.3 垂直布局打造业务高护城河

在京东方的业务转型上,以硬件终端为切入口决定了物联网业务布局的相对高门槛和早期低毛利,这也是很多以内容端见长的互联网公司所不具备的。而终端产品并不成熟的阶段去培育内容端,经营的风险太高。相反,以终端硬件为起点,而逐渐向高毛利的数据与运营延伸,不仅更为合理,也更为容易筑起物联时代的业务护城河。

未来物联网设备层、连接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的价值量占比预计分别为21:10:34:35。2020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预测约为1.5万亿,据此比例计算,2020年我国物联网平台层规模将达4950亿元。物联网平台不止承载了后台云端,还起到了自上而下连接系统的作用。物联网平台提供方目前包括共有云厂商、运营商和设备商、终端厂商和平台公司。物联网平台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底层架构平台、SIM卡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平台和垂直行业平台。其中垂直行业平台也可以看成解决方案平台的特例,其中有部分垂直平台是传统厂商不依赖第三方平台,自建平台。

我们预测,物联网平台将是未来物联网市场中占比最大的产业链环节之一。京东方在物联网的布局,会从To B的业务先开始,目前已包括车载显示、零售、智慧银行、智慧教育、智慧拼接等十个产品,未来五年计划做到100个创新BU,目前已超过100亿营收。数据的部分,是物联网的核心,部分可使用,部分不能使用,可使用的部分可直接整合对接服务。

To C的模式包括两种产业方式,一种是完全由公司自主开发和建设,如智慧画屏业务,目前已成体系,产品、平台、app都已成熟,未来是建设渠道。这种垂直行业市场的竞争相对缓和,虽然吸引客户存在一定难度,但京东方作为传统领域的龙头企业,凭借其终端产品较高的市占率,能够培养一部分用户粘性,在新的物联网平台领域成为有力竞争者。另一种是对外合作,未来京东方将与国内互联网巨头合作推出产品,一方拥有成熟的云平台和大量活跃用户,而另一方擅长搭载内容资源的硬件终端,未来推出的产品将是拥有大规模连接数量且科技含量高的物联网产品,在市占率方面将具有很大优势。

根据中性预测,2017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为15.35亿个,2020年将较2017年增长160.59%,达到40亿,其中蜂窝物联网10亿(占比约25%),较2017年增长203%。可跟踪数据显示:蜂窝物联网已加速,15-17年连接净增分别为0.39亿、0.65亿、1.7亿。基于“大连接”战略,预计运营商“补贴+指标”的发展模式可以持续到2020年。

京东方在整个物联网行业垂直布局,在“大连接”的背景下,能够在做大连接规模的同时继续扩大技术优势,实现物联时代的协同发展。在To B端和To C端实现软硬融合,由硬件终端扩展到数据与运营,垂直整合公司的各项业务,高筑物联网行业的护城河,保持竞争优势,打造物联时代的行业龙头。

盈利预测与评级

盈利预测核心假设:

1)显示器件业务,我们认为LCD业务营收未来整体仍然将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物联网的业务布局下有望开拓更多细分应用领域市场,并带动利润率改善。OLED业务2018-2019年主要处于良率与产能爬坡期,其主要业绩导入将从2020年起开始体现,并有望带来较大增量弹性。

2)智慧系统业务,随着智能制造、智慧车联、智慧零售、智慧能源等子方向的逐步拓展,业务规模也将整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3)智慧健康业务,预计销售规模每年也会稳中有升。

4)内部抵消,为公司智慧系统(电视组装)和面板销售业务重复收入核算的部分,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智慧系统业务销售规模的扩大每年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投资建议与评级:

考虑到半导体显示及传感业务较为稳定的业绩贡献,OLED应用渗透带来的业绩增长高弹性,以及物联网布局带来智慧系统、健康服务等子业务营收快速增长,我们认为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已显现。我们预测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20.76、40.87、80.78亿元,EPS为0.06、0.12、0.23元,对应PE为78X、39X、20X,目前公司PB为1.89X,我们认为PB合理区间为2.5-3.0X,给予公司“强烈推荐”评级。

特别声明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