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盾科技副总裁、CFO陈达亮:金融科技的下半场会更精细化
2019-12-08 16:48 文章来自:财经 收藏(0) 阅读(1659) 评论(0)

原标题:同盾科技副总裁、CFO陈达亮:金融科技的下半场会更精细化

“中国的企业在讲金融科技的时候,都是我做的有多大,我融了多少钱,我服务了几亿的人口;而老外在介绍他们的金融科技的时候,都在讲是模型透明度,算法的透明度,个人信息保护,ESG社会责任的问题。我们做了很多反省,中国的金融科技的上半场质量还有很大的问题。金融机构作为金融科技的下半场会向着精细化的这个方向发展。”12月8日,同盾科技副总裁、CFO陈达亮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全球格局变化下的应对与抉择”上表示。

同盾科技副总裁、CFO陈达亮

以下为陈达亮发言实录:

陈达亮:我从金融机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观察,今年九月份我们作为一家中国企业,我们参加了好几个国际上的会议,有在伦敦的论坛全球金融机构的论坛,还有新加坡的东南亚的论坛,还有日本的APEC国家监管机构的闭门论坛等等,这些会议走出去的时候作为中国企业我们是很自豪的,我们觉得这个的确中国的这个很多经验很多成功案例在国外简直就是三五年之后才有的事情,像刚刚杨行长所有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反省,讲金融科技的时候,大家发现中国的企业在那里讲的都是我做的有多大,我融了多少钱,我服务了几亿的人口。

但是当我们仔细听一听那些国家就是老外在介绍他们的这个金融科技的发展时候,我们听到他们在讲的这个模型透明度,算法的透明度,我们听他们讲个人信息保护,我们听他们讲ESG社会责任的问题,我们在听他们讲这个不同的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划分的问题,我们会听到他们讲巴塞尔协议系的金融科技下面模型设法迭代的问题。

我们虽然感觉到自己比较牛了,公司的估值方方面面已经属于很领先的地位时候,其实我们做了很多反省,中国的这个金融科技的这个上半场走的快但是质量还有很大的问题。

金融机构作为金融科技的下半场我们自己的观察是会向着精细化的这个方向发展,但是这个精细化的发展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我们回头来看其实国内的我们作为一个从业的机构我们看到的是刚才领导讲到的一地鸡毛,其实国内过去几年过渡耗费非常多的资源重复建设一些科技领域的细分领域。

这个其实是一个悖论,因为有些人会说如果中国三千家银行,每家银行拿一个亿出来发展金融科技,同样的钱包要求花三千遍其实做一件事情,第三方机构来做其实社会成本效益原则上面来讲像我们这样的一个机构,我们如果开发一个工具三百多家银行在用一定意义上面节约了社会成本。

我们回顾过去几年P2P的金融科技的时候,那个时候有一个P2P大家可以用,那样的一个开发应用依然存在重复投资建设社会资源浪费的问题。

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我们作为一个企业,我们意识到金融科技下半场可能有一些新的特点,这个特点包括小步快跑,一个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如果真正的赋能银行,赋能金融机构我们做的不是大而全广而美,如果一个科技公司追求规模效应,当他追求这个所谓的一定要几百亿几千亿的估值的时候很容易发生一个情况就是已经碰了金融的钱不再继续赚科技的钱,用一个比较时髦的话来讲,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我们现在所说的我们要鼓励不同的要素的连接,我们要去鼓励不同要素这个各自赚各自的钱体现各自的价值的时候,我们会很明确的感受到作为一个科技公司我们更加鉴定的赚科技作为要素的钱,而不是赚金融的钱,一旦我们一味扩大规模遵循这些流量的优势,遵循一些要素的垄断优势的时候,我们赚超额收益的时候科技公司已经变了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整个市场的变化非常快,我们现在看到金融机构的自身的科技能力迭代速度非常快,对于我们的这样的一个三方科技公司而言一些要求,这个要求体现在很简单的一个方面,就是在现在的这个时代下面金融科技公司我们必须有非常快的一个迭代速度,七八年前可能一个银行好的APP工程师没有几个,那个时候做一个APP下工具给银行用很适合时宜的,今天银行不缺这样的程序员,我们这个公司第三方机构培养自己算法工程师的团队,我们做非常深度的算法模型赋能银行,我们相信中国银行不需要三到五年自己可以培养一大批算法工程师,那个时间点如果金融科技公司不能快速转型一定带来很多的问题,就像今天P2P,很多P2P给银行做倒流,银行自己已经有勇有了倒流能力的时候,三方公司不能找寻自己的位置科技公司非常快的消耗社会资本浪费资源自身的比较也会面临瓶颈,这个最终很有可能只能跟银行抢生意赚资本作为要素的收益。

最后做一个总结,也是我自己的思考,中国金融科技机构我们其实希望我们自己秉持初心赚最难赚的钱,我们看到很多金融科技公司,他们自己对标比拟的公司不是纽约美国的公司不是以色列的公司,他们经常下南洋马来西亚、印度、缅甸那些国家做生意,这个一定意义上面代表了国人急功近利的心态,因为中国技术比那些国家领先,所以中国20万人民币的东西卖到东南亚小国家两百万,但是其实多少家企业愿意自己的核心技术跟纽约伦敦这样的世界级金融中心做比较,看一看我们的技术和那些国家的这个差距。

行业从业者角度思考一些顶层设计的问题,包括个人隐私的保护包括金融适量性、金融责任等等这些更长期有情怀愿景的金融科技公司愿意投入做的事情,我们作为一家独立的第三方科技公司,其实我们一直说我们自己只赚小钱,每一笔交易我们赚几毛钱一块钱,我们永远不碰金融,我们公司成立到今天没有做过一笔贷款跟倒流兜底业务,我们希望真正的可以金融科技赋能公司可以一个长期的投资作为一个情怀,可以放弃短期的所谓的规模优势,短期的这种要素的垄断优势,而去追求一个长期有利于国计民生,让中国科技真正的非常领先角色占领在世界的长河的一个能力。

主持人:我们的金融科技具体应用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链在于KYC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收集了解客户的需求精准定位营销服务,这个里面初级硬币的另外一面,个人数字资产或者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到了欧洲已经出台了非常严格的法律,中国现在也酝酿当中,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当前在这个金融科技领域去践行的每一个人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平衡这个问题,如何在你满足这个商业需求KYC同时兼顾合规个人信息权益保护。

陈达亮:中国大概4亿中等收入人群,8亿中低收入人群,KYC主要后面8亿收入比较低的困难人群,这部分人群放弃了自己一部分的隐私信息,原来只能服务前面四亿中等收入人群的金融机构有能力服务他们,这个金融科技当中比较明显的趋势,原因很简单就是原来服务的4亿人的金融机构没有足够多的数据技术支撑他服务后面8亿人,原来谁可以服务的后面八亿人,我们希望他们尽快变成中等收入物流公司电商公司包括O2O游戏公司这些工业,所谓的新经济的公司,所以过去几年KYC把后面的八亿人打游戏逛街行为抽象化变成了四亿人的补充信息,运营过程当中出现了信息过渡的透支,甚至有机构倒卖身份证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我们作为一个技术公司其实我们自己一个愿景,我们有一天帮助金融机构做KYC不再需要获取信息,言下之意像我们这样的公司数据连接器不碰数据,这个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解决的,比如说区块链技术,比如说人工智能细分领域有联邦学习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只不过这个事情不可能一天完成,需要一个过渡,要有一个先走过这个数据的经过汇总加工处理然后慢慢的到数据主体去中心化的过程,我相信这个不会很遥远应该两三年的左右的时间达到这一步,所以我们希望大家给到KYC的三方机构的一定的宽容度跟理解。

区块链国家掌握的数据还有私营经济民间掌握的数据这一要素的连接器的作用,区块链的效果一定能够尽快的打通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的数据流通,可以数据作为一个要素定价未来不会最后才有一个定价,不会变成一个产品才有定价,这个可能这些要素原始环节,老百姓对于自己的信息掌控程度的时候知道自己的一个信息如果让他提供到金融机构做KYC就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一旦这个经济定价可以前置,KYC的效果变得更好更能够保护个人的隐私信息,这个过程我们愿意一起努力奋斗尽快的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谢谢!

陈达亮:我们知道雁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中国的数字货币,我理解工农中建四大行,比如说阿里腾讯这样的巨头各自其实对于这个中国的数字货币最后出来的形式大家完全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间接,脸书的那个作为一个数字货币本身没有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运行这个数字货币的主体方的信任问题。

大家通常认为国家有信用的,中国央企国企信用的,但是一个货币民营企业发行的时候信用并不会因为区块链技术本身产生信任,这个信用差距永远在那里,因为大家关心法定代表国家主权的东西,最后被一些人用到了不该用的地方。

回到中国角度来讲,他跟中国的一个很明显的对标,我们利用数字货币解决一些区块链的问题的时候,我自己的感受程度是数字货币一块钱假设国家一块钱,一块钱给到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给到了财政,财政给到了央企包工头,包工头可能分包把这个一块钱付给了农民工造楼,整个一块知道在哪里,但是这个过程当中数字货币没有得到一个足够的解决,就是这一块到底在哪些场景上面可以用,哪些场景不能用包括立法的问题包括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包括谁来运行的问题,这些相信随着这个逐渐往前走大家可以慢慢看到一些解决的方案。这个技术层面相对比较成熟的,监管法律环境的公司治理要求需要进一步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