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拓思路 “绣花”见真功———四川银行业保险业扎实开展金融扶贫工作
2019-12-05 15:08 文章来自:经济日报 收藏(0) 阅读(515) 评论(0)

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层层叠叠的梯田里,种植着近40万亩的红心猕猴桃,眼下已是深秋时节,只有少量的猕猴桃挂在枝上,但郁郁葱葱的树叶仍旧焕发着勃勃生机,也给这个国定贫困县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2011年,在外打工受伤的双树村村民冯明武回乡创业,借钱流转了20亩地种植猕猴桃,同时养殖生猪。“由于我第一次创业,对技术不太懂,2014年猕猴桃树得了溃疡病,全都死掉了。”老冯告诉《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面对欠了一屁股债但致富意愿强烈的老冯,苍溪农商银行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授信等创新方式,以扶贫再贷款、小额信用贷款为抓手,先后累计发放45万元,还邀请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农牧业培训,2015年顺利实现了脱贫。现在老冯的自强农场流转了80亩土地,种植猕猴桃7500多株、养殖生猪200多头,土鸡300多只,还带动了周边7户、24人增收致富。

像老冯这样通过金融“活水”发展产业脱贫的在当地还有很多。近年来,四川银保监局引领全省银行保险业机构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根据贫困地区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下足“绣花”功夫,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四川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持。

特色农险护航产业发展

广元市位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秦巴山区,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自2012年政策性特色农业保险在广元开办以来,各农险承办公司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支持和服务地方特色农业稳健发展。

“多亏有了保险,才给了我们继续种植的信心!”苍溪县龙王镇友谊村猕猴桃种植园负责人张平告诉记者,2011年他流转了500亩地开始种植猕猴桃,“三年开花,四年结果。2015年一场突袭的寒潮导致猕猴桃树得了溃疡病,加上前期投入一共损失了500多万。保险公司知道后,不仅立刻上门查勘理赔,还鼓励我要坚定信心,把这个产业做好。”张平说,现在他的猕猴桃园区共流转土地800多亩,除了给予农户土地流转费,还通过就业等方式带动周边89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0人,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据广元市保险行业协会会长、人保财险广元分公司总经理吴运全介绍,广元市共种植猕猴桃45万亩,2012年猕猴桃种植保险一推出就受到了种植户的好评,后来被誉为猕猴桃绝症的溃疡病也被纳入保障范围,有效提高了种植户的投保积极性。据悉,该保险保费100元、保额2000元,散户种植只需承担保费的25%,园区种植需承担45%,其余保费由财政补贴。从开办至今,广元市猕猴桃种植保险共实现保费收入2300多万元,累计赔付3060多万元,为猕猴桃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了猕猴桃保险外,目前广元开办的政策性农险覆盖蔬菜、烟叶、食用菌、中药材、魔芋、花椒、藤椒、辣椒、核桃、水果、土鸡,生猪价格保险、肉牛羊成本价格损失保险、核桃价格指数保险、非洲猪瘟疫病扑杀保险、水产养殖保险等17种,种类不断完善,保障覆盖更加全面。截至2019年10月末,已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12亿元,累计赔付支出达1.22亿元。

“三惠一体”打通“最后一公里”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如何提升贫困地区群众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是一道必解的难题。近年来,农行旺苍支行以“惠农卡”为载体,“惠农通”为纽带,“惠农贷”为抓手的“三惠一体”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使广元市金融扶贫发生了可喜变化。

记者来到位于旺苍县秀海村的“惠农通”服务点时,村民杨向刚刚给自家充了30元电费。“这里很方便,骑车1分钟就到了。以前去镇上办,来回要1个多小时,车费还要好几十元。”杨向说。

据悉,农行与农村小超市、农资店以及村级医疗服务站合作设立的“惠农通”服务点,不但可以办理取款、转账、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还能办理水、电、气、网等生活缴费类以及涉农财政资金补贴、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结算等业务。农行旺苍支行副行长李继松介绍说:“村民每人每天可在服务点取款3笔,每笔不超过2000元,服务点每办一笔业务还能获得1元补贴。”

截至目前,该行已在全县297个行政村建立了金穗惠农通服务点402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据测算可为边远地区农民节约异地存取款和缴费的交通、生活成本约2000余万元。

同时,农行还给村民们办理了“惠农卡”,可以享受免卡成本费、免存折工本费、免账户管理费、年费减半、优惠交易手续费等优惠。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农行的“惠农通”服务点还能办理扶贫小额贷款(“惠农贷”)。据悉,“惠农贷”免抵押、免担保,贷款周期与生产周期相匹配,到期还可以实现无还本续贷或展期,有效解决了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

李继松说:“在农行旺苍支行‘三惠一体’模式的帮助下,村民通过村里的惠农通服务点,足不出村就可享受便捷金融服务。村民们经常说农行服务到身边,惠农业务很齐全。曾经取款要一天,如今只需抽根烟。”

“政担银企户”降低融资成本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然而,要在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并非易事,其中,融资难、融资贵就是制约产业扶贫的一大瓶颈。

2017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在全国吹响。为发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化解其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当年8月,广元市与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合作,在四川省率先启动“政担银企户”财金互动扶贫试点,按照“政府+政策性担保+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五方联动的模式,构建了财政激励金融、金融推动产业、产业带动扶贫的财金互动扶贫机制。

广元市扶贫开发局业务负责人杨仁海向记者介绍说,“政担银企户”模式是由政府统筹扶贫补助资金,建立风险准备金,贷款损失时,政府、农担公司、贷款银行按4:3:3分担风险。财政按基准利率进行贴息和补贴部分担保费,省农担公司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银行按每10万元至少联结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向企业发放贷款,最高可达1000万元,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不超过1.3%。

2007年,返乡创业的谭波成立旺苍县木门茶业公司,因缺乏流动资金,向邮储银行申请贷款。十多年来,邮储银行向其累计发放各类贷款769万元。木门茶叶公司从一个仅50亩的小茶园,一步步发展壮大到建成有机茶园基地300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2000亩、广元黄茶基地300亩的大企业。

2017年11月,邮储银行向木门茶业公司发放全县第一笔“政担银企户”贷款150万元。该公司通过帮扶贫困户种植茶苗、建茶园、安排贫困户务工、回收茶叶、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带动国家级贫困村2个、省级贫困村1个,带动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78余人脱贫增收,带贫成效显著。

“政担银企户”试点两年以来,累计为广元市75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银行贷款4.64亿元,减轻企业负担2679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7000余户2万余人就近就业,实现人均增收1300元以上。

让扶贫小额信贷放得出收得回

旺苍县秀海村支部书记杨永德以前在外打工,在“三农”政策的鼓励下,他回乡创建了旺苍县秀海水果专业合作社,2011年老杨被选为村支部书记。为了在村里探索一条脱贫路,改变固有观念,2014年,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28亩地种植猕猴桃和脆红李,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该村贫困户杨明泽告诉记者:“杨书记搞什么成什么,我全权支持。”在杨永德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杨明泽也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以资金和自有土地的方式入股合作社。除了入股专合社,杨明泽还在李子园看园和务工,年收入约2万元,家境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

2014年以来,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一特殊群体,旺苍县逐步形成了“一授、两免、四优惠、四防控”(即评级授信指标体系;免担保、免抵押的信用贷款;利率、期限、贴息及结息优惠;风险补偿金、村级风险控制小组、村级风险互助金、保险风险防控机制)的扶贫小额信贷“旺苍模式”。

在评级授信上,旺苍县突破传统模式,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出了“522l”评级授信指标体系,即以贫困户家庭诚信度、劳动力、劳动技能和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分别按50%、20%、20%、10%的权重,计算出每户的信用分值,根据信用分值高低相应授予贫困户2至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

在风险防控上,由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设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银行按10倍比例投放扶贫小额贷款,并与政府按3:7承担风险责任。同时旺苍县还成立了由乡镇驻村干部、驻村帮扶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村级风险防控小组,建立村级风险互助金,由驻村帮扶单位,按该村贷款总额的3-5%,筹集村级风险互助金。此外,在引导贫困户积极参加政策性农险、扶贫小额保险的基础上,创新开办扶贫小额信贷保险,对所有办理扶贫小额信贷的主借款人及家庭成员承保,每1万元贷款保费分别为16.6元、5元,其中县财政补贴70%,贫困户承担30%。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推进了旺苍县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增强了脱贫攻坚实效。

在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润泽下,广元脱贫攻坚的道路走得越来越顺畅。经过四年多努力,截至2019年6月末,全市贫困发生率由12.5%降至1.4%,累计脱贫人口31.3万人,利州区、昭化区、朝天区、青川县已实现脱贫摘帽,苍溪县、旺苍县、剑阁县按计划将于今年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苍溪县双树村村民冯明武介绍他种植的猕猴桃 新华社记者 胡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