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避税凶猛 税务局会无动于衷?
2019-09-13 23:00 文章来自:宅基弟 收藏(0) 阅读(10572) 评论(0)

越有钱的人,纳税越少,对银行可能也是如此。

  银行利润不断增长,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越来越少。

  2018年上市银行税前利润,较2015年增加了1000亿,同期所得税却下降了800亿。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看一个典型案例。

  如果告诉你一家上市银行,税前利润是115亿,它应该缴纳多少所得税呢?

  企业所得税是25%,你可能会觉得是28亿上下。

  但实际答案却是2.8亿,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短短3年时间内,银行利润提升了15%,缴纳的所得税下跌了85%!

  这减税效果真的是明显!应该作为减税降费的样板企业,组织全国学习。

  其他银行的财务部门,你们不觉得汗颜吗?

  一般银行的税率会低于25%,因为有购买国债等免税资产的影响,近些年来又有地方债大量发行,但无法解释这种幅度的下滑。

  我们看一下这家银行的报表,最显著的变化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16年的83亿,增加到2018年的1348亿左右。

  而2018年的财报附注,也解释这1348亿到底是怎么构成的。

  其中接近1200亿是基金投资,这就是避税的操作。

  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公募基金,来进行“合理”避税。

  基金投资为何能够省税?

  2002年有个通知,《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规定了:

  对投资者(包括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买卖价差收入,个人不收税,企业收税)

  如果银行买了100亿的货币基金,这100亿的货币基金又把钱存回银行,假设是银行给到货币基金是5%,扣掉管理费,自己拿到的收益是4.7%。

  银行倒贴3000万。

  但是这4.7%是不用交税的,每年省税是100亿4.7%25%=1.175亿,扣掉那倒贴的3000万,银行还赚了8750万。

  银行和基金合作,薅了国家税收1个多亿的羊毛,见者有份。

  所以你搞1000多亿的基金投资,把自己需要纳税的资产,都通过公募基金来持有,就能省了20亿的税。

  但此处也要划个重点,需要计算清楚,如果盲目扩大避税规模,一不留神,国家还倒欠你的税啦!

  以这家银行为例,18年已经很危险了,只要再多投200亿基金,所得税就是0啦,甚至是负的,到时候又搞个大新闻出来。

  我建议,所得税即使算出来是负的,也不要找税务局要这笔钱了,就当支援国家建设了,反正你要也要不到,不如大气一点。

  这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

  这个操作不是什么新事物,同业之王2014年就开始大规模的做了。

  所以同业之王的税率,一直是股份制里最低的,别人是20%+的时候,他只有10%+。

  这么好的盈利方式,其它股份制和城商行也在近两年,迅速的跟上。

  我们可以看下金融投资项目下的“金融交易资产”的变化,基金投资都在这里。

  2015年,上市股份制银行这个科目只有3300亿,2017年达到9000亿,2018年达到2.2万亿,3年翻了7倍。

  其它上市银行,2015年是900亿,2018年是4800亿,3年也是5倍以上。

  银行买基金避税这个事情,已经从一个小漏洞,变成个大窟窿。

  不少股份制的税率降到了15%,城商行降到了10%以下。

  这里面有地方债投资的因素,但绝对不能解释这么大的降幅。

  总共避了多少税?

  2018年,上市银行税前利润较2015年上涨6%,所得税下降20%,绝对值都要少了800亿。如果2018年的实际税率跟2015年一致的话,所得税差额是1000亿。

  所以这个避税产业链对税收的影响可能在千亿的级别。

  现有的条件下,谁不避谁傻,就应该像开篇那家银行,做到极致,把自己的税率都降到1-2%。

  你避1个点是避,避10个点也是避,为什么不避10个点呢?

  如果大家都这么干,就会倒逼加速取消这个优惠政策,因为国家收不到钱了。但是便宜已经占了,又不用退回来,中国的事多是这样。

  公募基金免税这个政策,出发点本来是给散户让利,也是散户所得税征收困难,根本没想到银行可以这么操作。

  如果要取消的话,也很简单。个人和企业不变,金融机构不得免税,征税时很容易分辨。

  国税总局出个指引,这个游戏就结束了。

  减税降费之后,现在税收压力是很大的,我觉得很快会盯上这块大蛋糕。

  2018年基金避税活动的大爆发也是触发因素,这跟当年通道业务取消前是类似的,欲其灭亡,使其疯狂。

  如果取消会有什么影响?

  很多基金公司会受冲击很大,这个产业链养活了很多人,我们过去讲通道业务是监管套利,公募基金免税实质也是套利,税收套利。

  一旦套利空间没有了,规模要大萎缩,这是基金业潜在的重大风险,叠加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有些公司可能就活不下了。

  银行就是少赚点钱,多交点税,倒也不会伤筋动骨。但是套利空间没有了,就会缩表。

  将来的路,还是少想套利,多苦练真本事。

  金融业的发展历程,跟制造业是类似的,一开始是人口红利,制度红利,甚至是污染红利,违规红利,三来一补很简单就能赚钱。

  当这些红利没有了呢?就要转型升级,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了。

  资产管理行业,可以说是靠一些制度的漏洞,完成了初步的原始积累。

  但这个时代在迅速的结束,不破不立,只有打破制度套利,资管行业才能迎来真正的发展,金融业开放后才能有活路。

  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顺祝大家中秋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