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进入2.0时代有望诞生行业独角兽
2017-07-03 19:00 文章来自:中证论坛 收藏(0) 阅读(810) 评论(0)

为推动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各类金融机构,促进金融机构的转型升级,2017年6月25日,FinTech100(金融科技百人会)与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联合举办“金融科技(FinTech)的投资机会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就监管科技的发展趋势,以及金融科技领域的投资机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来自银行、投资机构、证券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咨询公司等机构的60余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人士一致认为,金融科技与资本市场的结合点颇为紧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为内涵的FinTech2.0时代,不仅会带来传统金融机构新一轮的升级转型,同时,金融科技类公司也将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并有望诞生新的行业独角兽。

海通创新资本投资副总裁许希文

为什么Fintech在中国会有大爆发?

2015年开始,FinTech逐渐取代了互联网金融,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尽管个别公司属于“新瓶装旧酒”,但更多崛起的是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互联网技术为内涵的真正的FinTech2.0公司。它最为典型的标志是科技内核的含金量高,而且具有“智能化、定制化和去中心”的特征。

中国的FinTech技术发展迅速,在全球的27大FinTech公司中,中国公司已经占据了8席。

海通创新资本投资副总裁许希文认为,FinTech之所以在国内有如此快速的发展,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金融市场比较大,当FinTech的概念出现后,立刻受到了资本的追捧。此外,监管力度不断提升,使得金融机构有更大的动力去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来智能化的解决监管、合规的要求。第三,由于科技的爆发,长尾市场被发掘出来。

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徐勤也认为,除了降低成本、提升客户体验之外,要更好地符合监管的要求,也是金融科技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行业独角兽会出现在哪里?

参加研讨会的人士一致认为,支付和借贷作为FinTech1.0时期竞争已经非常充分的领域,在2.0时代也不会有太多的机会。相比之下,这两个领域之外的细分行业,将最有可能诞生新型独角兽。

许希文按照业务的方向,将FinTech划分为六大细分领域。除了传统的借贷和支付之外,还有区块链、监管科技、理财科技和保险科技。波士顿咨询则按照应用场景来对FinTech进行分类,除了信用卡、借贷、支付之外,还包括数据分析、金融安全、交易投资、流程管理和区块链。

信达证券副总经理徐克非指出,金融科技公司除了信贷和支付之外,确实是蕴藏了很多机会,下一步可能会从这些领域产生比较大的公司。因为信贷和支付现在已经慢慢地开始集中和垄断了。

其中,监管科技、区块链、交易投资被认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最为紧密。

关于监管科技,许希文认为主要有三个方向,分别是监管报表、风险管理、身份识别。监管科技可以通过机器深度学习的方式,来简化金融机构制作监管报表的工作,从而减少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而在风险管理方面,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外界变化的主动风险监测与预警;区块链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客户的身份识别问题,每一个主体都有一个唯一的私钥,客户身份在这个链上不可逆转,也就很好的解决了“你是你”的问题。

金融科技更是沿着整个资本市场交易链条去打开的。徐勤指出,包括一级市场、交易前、风险的初步评估、交易执行中间的过程、中间的自动化、交易后的自动化分析、还有交易支持等,围绕这些痛点,金融科技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这些领域的金融科技发展目前已经风生水起,而相比之下,保险科技似乎目前是走得最慢的。中保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琴坦言,不管是前端的投保,还是后端的理赔,金融科技的运用确实是比较少的。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FinTech在保险领域的增长潜力尚待开采。

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徐勤

Fintech企业已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

机会与市场中的资金总是在相互吸引。相关数据统计显示,进入全球FinTech27强排名的8家中国公司,总估值高达964亿美元,总融资额达94亿美元。《海通创新FinTech观察报告》指出,投给全球27家FinTech公司的资金中,有超过55都投给了中国。

FinTech公司的估值目前还不高,可能是最为吸引资本的一个方面。许希文说,如果参考有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公司,估值平均差不多在60-70倍左右。而现在他看好的很多家FinTech公司,估值基本上不会超过10倍,“也就是说现在如果资金进得去,未来它上得去的话,那就有可能有6倍的收益”。

凭借做投行多年的经验,徐克非建议,FinTech公司现在要加快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这样未来会有机会发展得更好。

不过,徐勤坦言,并不急着让投资的FinTech企业上市。她说:“现在如果去投一个FinTech企业,对我来说最放心的一点是,它未必能够很快上市,但是未来退出不会很担心。”因为除了备受PE、VC等资本的追捧,互联网巨无霸、传统金融机构也正在把FinTech基因纳入到自己的版图里来。

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虽然FinTech很热,但也不是所有公司都值得投资。徐克非认为,可以投资的金融科技公司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一个是合法、合规、可辨的公司;第二个是经营模式可期、清晰可持续;第三个是财务表现可证。

汉景母基金蔡兴全表示,在金融科技方面,从投资来说价值是最终的判断标准,从移动互联网端来看,更多的还是数据端的变革,现在的数据变得更全面、更方便,非常看重这些方面的创新,投资人也很关注从零到一衍生出来的一些市场。

金融机构变身“科技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年初,招商银行提出,将1的税前净利润放到金融科技的基金中,平安银行也成立了这样的基金。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传统金融机构开始有意识地转变。“如果他们不去做这个事情的话,这个市场可能不会再留很多的空间给他们。”徐勤说。

据波士顿的研究报告,中国有将近90的传统金融机构,其IT的投入只有整体营业收入的2-3左右。这一水平远远落后于澳大利亚的Commonwealth Bank,和西班牙的BBVA,这两者在IT的平均投入是营业收入的5-6。而行业中的标杆企业,高盛和布莱德,在科技上的投入差不多是营业收入的7-9。

徐勤指出,之所以强调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要加大,主要是金融科技本身就是由金融机构的需求带动的。她指出,金融科技投资并不像零售或者是小微的业务,是由于金融服务不足而产生的一个外生性的原因,很多情况下,金融科技的发展是由这个市场里面的现存性的机构,即这种已经拥有了牌照,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的机构来带动的。她举例说,高盛和布莱德这两家公司,在与市场中的同业竞争的时候,金融科技并不是一个额外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科技是包含在产品和服务里面的。

在北京财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叶鑫看来,传统金融机构中,券商对新生事物的接受速度会更快一些。券商受制于这两年的市场情况,非常希望通过新的手段来提升收入水平。此外,银行的动作也非常快。但是,银行的战略规划通常要在每年9月份才会做,所以他也提醒FinTech公司,要抓住6-9月份的时间窗口。而游走在持牌机构边缘的公司,比如互联网金融公司,由于转型的动力非常强,所以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是最高的。

期待FinTech为改善金融服务做得更好

说到证券公司金融科技的核心痛点,徐克非深有感触。他指出,证券公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投资的更高收益。一个是证券公司自己的业务,如何获得更稳定和更高的收益;另一个就是财富管理,怎么帮助客户来实现更高收益。此外,他认为,券商传统的投行业务如何能够跟金融科技更好的结合,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也是痛点之一。

雪球量化交易系统负责人唐晶明对于用深度学习和算法来为客户更好地提供投资管理和投顾服务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股票交易市场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信息汇聚或者说是信息决策的展示机制。通过算法可以将信息获取以及定价的过程加速。无论是大数据分析还是舆情分析,都是为了让客户能够比市场上的人更快地了解某个公司的消息,然后可以进行交易,市场也会给你一个相应的回报,我觉得这是符合整个金融交易的基本原理的。”

此外,他指出,在高频交易领域,某一些交易行为是不断反复、重复出现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把这个行为建模出来。因为它是不断反复出现的,那客户就可以利用算法不断的赚钱。所以,用金融科技来为用户获取“阿尔法”的话,大概应该会找这两个点:一个是更快地获取信息;第二个是能够找到这个市场上不断发生的交易模式。

与雪球这种帮助客户获取“阿尔法”的公司不同,叶鑫的公司是为客户提供“贝塔”。他们通过整合一些标准化产品,主要是公募基金,以及金融机构比较独特的定制化的理财产品,做成一套智能投顾产品。

雪球还在探讨用金融科技的方法,把量化投资的技术、风控的技术、以及大数据的舆情分析技术,以低成本的方式去提供给中小型私募来用,弥补他们在投研领域的人力、精力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