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拿保险牌照等3年 这几家上市公司如今集体“撤退”
2019-07-10 18:45 文章来自:每日经济新闻 收藏(0) 阅读(1408) 评论(0)

原标题:为拿保险牌照等了三年 这几家上市公司如今集体“撤退”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廖丹

近日,二三四五(3.700, -0.05, -1.33%)(002195)、物产中大(5.450, -0.09, -1.62%)(600704)、永兴特钢(14.430, -0.01,-0.07%)(002756)相继发布公告称,旗下子公司、公司终止设立保险公司,理由是“筹建进度慢于预期,目前尚未取得中国银行(3.700, -0.01,-0.27%)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设立批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继2016年9月公告发起设立华商云信用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后(以下简称“华商云信保”),在包括上述三家上市公司的7家发起人中,除浙江荣大招标有限公司外,目前其余6家均选择退出。

时间回到2015年,各路资本开始争相排队,欲拿下一块保险牌照。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统计的数据,2015年、2016年,发起设立保险公司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超过了40家和70家,上述几家上市公司正是其中一员。时至今日,保险牌照热度消退,近一年来,仅有两家保险资管公司和安联(中国)保险控股获批筹建。

在业内人士看来,获批筹建的不确定性考验着发起人的耐心,各路资本也开始重新考量入局保险业的初衷。退出原因:筹建进展慢于预期

2016年5月,永兴特钢公告称,拟与万丰奥特控股、二三四五旗下子公司等共8家公司发起设立华商云信保,到了2016年9月,发起人调整为7家,另一家上市公司物产中大加入其中。根据永兴特钢的最新公告,除浙江荣大招标有限公司外,目前其余6家均退出不再作为发起人。

数据来源:永兴特钢关于参与发起设立保险公司的进展公告

上述多家上市公司在公告中提到,退出的理由为“筹建进度慢于预期,目前尚未取得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设立批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2018年初,太平科技、黄河财险、北京人寿获批开业,此后数月,瑞华健康、海保人寿、国宝人寿、融盛财险相继获批成立,不过,此后除了几家保险资管公司,便鲜有保险机构再获批开业甚至筹建。有业内人士称,这可能与之前的银保监会的整合有关,接下来可能要回归正常的市场准入。另一方面,目前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监管部门首先致力于解决问题。

事实上,随着2017年上市公司申请保险牌照迅速降温,此后宣布退出的案例并不少见。比如,由九鼎投资(22.600, -0.10, -0.44%)、易联众(9.170, 0.09, 0.99%)、金杯电工(5.080, 0.01, 0.20%)、众信旅游(5.850, -0.05, -0.85%)、中化岩土(4.310, -0.02, -0.46%)、济民制药(41.520, -0.59, -1.40%)、飞天诚信(12.310, 0.08, 0.65%)等7家上市公司在2015年共同发起的九安人寿,在2017年由于等待无望,金杯电工、飞天诚信相继宣布退出。

对于等待长达两年的准股东方而言,筹建款项的占用对资本实力也是一大考验。以此次退出的二三四五、物产中大、永兴特钢为例,对华商云信保的拟出资比例分别为20%、20%、18%,认缴股款项分别为4亿元、4亿元、3.6亿元。一位保险公司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保险牌照获批前的等待,对股东方的资金实力和真正投入保险行业的决心都是一大考验。”退出设立保险公司背后:出于多方面考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主体退出可能有多方面的考虑,他分析称:“一方面,在近年来经济形势发展变化较大的背景下,公司自身的发展战略可能会发生改变,或影响到原来对保险业涉足的计划;另一方面,随着保险业新的股权管理办法实施,也对股东的资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2016年5月永兴特钢发布的公告中,从保险业前景,展望了此次对外投资的影响。永兴特钢表示,中国保险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十年”,保险产业已经逐步成为国内外金融控股集团必不可少的“发动机”与“驱动器”。保险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良好,信用保险等保险业务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对于其发起设立的信用保险公司,永兴特钢进一步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于经济活动的参与程度不断增加,合理布局并及早参与投资互联网信用保险,对于公司开拓新的增长点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根据中保协的数据,互联网信用保证保险成为互联网非车险增长主力之一。朱俊生认为:“从短期看,目前产寿险都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新进入市场的主体,不管是业务拓展还是获取利润,都存在一定的压力。即便是对保险业长期看好,但企业可能短期有所保留,做出在短期不进入保险业的选择。”

此前,也有上市公司由于多种原因退出设立信用保险公司。如2018年3月,金发科技(4.820, 0.02, 0.42%)与安信信托(4.720, -0.04, -0.84%)发布公告称,已向监管提交撤回设立中合信用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原因是发起人之一,即持股19%的中谷农业(北京)有限公司退出,导致原申请发生重大变动。保险牌照审批:发起人面临“多重考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统计显示,2015年、2016年,发起设立保险公司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超过了40家和70家,不过,这一数据在此后未能持续。在业内人士看来,鉴于监管政策环境变化,资本对保险牌照热情下降在意料之中。

在保险牌照的审批阶段,除了要求发起人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更重要的是业务、流程、风控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朱俊生表示:“股东自身的行业与保险业的相关度,股东的财务状况,资源利用等综合因素,都会影响到监管对牌照的审批,此外,设立保险公司接下来的经营策略是不是审慎的,在某些方面有一些特色和创新之处,是否尝试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因为新进入的主体很难以‘小而全’去复制大公司的“大而全”,就必须差异化发展,发挥某些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获批之后,能否可持续发展,这也是监管部门可能关注的。”

事实上,除了审批风险,运营管理风险及短期盈利风险也是上市公司发起设立保险公司必须面临的难题。2018年,少数上市公司成功拿到保险牌照,成为众多资本中的“幸运儿”,包括参与发起海保人寿的易联众、参与发起融盛财险的机器人(15.160, -0.06, -0.39%)和出版传媒(5.930, -0.03,-0.5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成立于2018年7月的融盛财险的年报显示,2018年公司净亏损8623万元。成立于2018年5月的海保人寿,其年报显示,2018年公司净亏损5715万元。对于新成立的保险公司而言,开业首年亏损在预期之内。不过,短期盈利风险也会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