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银行上市一周年 多元化经营建设出彩
2019-07-10 18:41 文章来自:IFTNews 收藏(0) 阅读(1389) 评论(0)

位于江西省北部的法人金融机构九江银行今天迎来上市一周年。去年7月,九江银行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江西省第一家、中部地区第一家、全国第二家在主板挂牌上市的地级城市商业银行,其发售价格达每股10.6港元,成为发售价格最高的内地赴港上市银行,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九江银行上市后的发展也备受各方关注。

  经营业绩可圈可点

  从其上市后披露的第一份年度业绩来看,去年末九江银行总资产突破3000亿元,达3116.2亿元,较年初增长14.9%;贷款总额大增38.1%至1418.3亿元;存款总额突破2000亿元,较年初增长21.3%至接近2180亿元。其中,零售存款、对公存款分别较年初增长34%、16.4%,零售存款占比也突破30%,达31.9%。

  去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78.7亿元,同比大增35.5%,其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生息资产规模的扩张以及贷款收益率的提升。其利润总额22.01亿元,净利润17.87亿元,略增0.25亿,增幅1.4%,盈利水平稳定向好。

  上市后,九江银行的股价保持相对稳定,其市盈率12.72,在香港上市的17家城农商行中处上游水平。其股本中,九江市财政局与北汽集团并列为九江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为15.20%,兴业银行持股为12.23%,为第三大股东,H股股东占比16.92%。

  前十大股东中的兴业银行与北汽集团,分别于2009年和2017年完成对九江银行的战略入股,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九江银行的持续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19年7月发布的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九江银行位居全球银行业第327位,较去年上升45位次,中国银行业第53位,较去年上升11位次。

  业务发展多元,未来发展充满潜力

  上市后的九江银行,取得了两项创新业务资质。今年2月,获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B类主承销商资格;今年3月,获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资格,成为江西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得一级交易商的法人金融机构。

  资质的获得本身是对其资产质量、流动性管理能力、市场活跃度及影响力的充分认可。也是这家上市银行今后开展投行业务、参与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重要抓手。

  除了在传统优势业务中谋求突破,九江银行同样把发力点放在了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等方面。

  截至去年末,九江银行绿色信贷授信余额29.5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3.46亿元,增幅385.22%,信贷金融与信贷客户数都获大幅增长。手机银行用户50.85万户,比上年增加20.78万户,增幅69.1%;公司网银用户3.15万户,比上年增加1.06万户,增幅50.7%;零售网银53.00万户,比上年增加17.35万户,增幅48.7%;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完成5151.88万笔交易,总金额约为9250.10亿元。

  另据了解,九江银行在发展惠普金融、创新产业模式上也颇具亮点。今年3月,九江银行联合内蒙古农牧业相关部门主办牛羊行业供应链金融与产业扶贫的研讨会,与参会的近40家牛羊行业企业签署了基于存货质押融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的供应链融资合作协议,首批授信总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供应链金融模式定向支持牛羊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的城市商业银行,其创新与推进“供应链农产品”金融业务,融入于各类农产品供应链场景模式,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文化引领 团队富有激情活力

  其年报披露显示,截至去年末,九江银行员工人数3597人,其中30岁以下2611人,占比72.59%,员工平均年龄约29岁,成为境内“血液”最年轻的商业银行之一;高级管理层12人,平均年龄48.75岁,高管团队中七成,由内部员工提拔,且从公司成立伊始便服务九江银行,拥有近20年的金融从业经历和较高的金融从业水平;其分行行长全部由内部员工提拔,在国内银行中颇为抢眼。

  九江银行的经营班子团结稳定,员工队伍年轻富有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该行良好的企业文化。据其2018年2月修订的第八版企业文化手册显示,九江银行长久以来秉承“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为员工创造最优职位”的宗旨,践行“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坚守包括“诚信为本、艰苦奋斗”在内的核心价值观,致力打造“诚信、专业、担当、清廉、自我批判”的职业经理人形象,倡导“尊重、关爱、分享”的家园文化,打造了一支“激情工作、快乐生活”、年轻又富有活力的队伍。

  与此同时,其年报显示,九江银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能高能低和业务导向的原则,构建职级与积分、岗级与绩效相结合的薪酬体系,充分发挥薪酬福利的激励、约束和保障作用,推进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的有机统一。其坚持“员工能进能出、职位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双向驱动制度,重能力、重业绩、重公认的选人机制,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