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转型的“最佳伴侣”
2019-05-16 12:09 文章来自:金融壹账通 收藏(0) 阅读(1141) 评论(0)

在全世界的金融机构都忙着向科技转型的当下,中国大部分中小银行的境况却略显尴尬。 “缺钱”、“缺人才”、“缺战略”、“缺技术”……不是不想转型,而是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正如国内某城商行主要负责人曾表示:“看到五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早早布局金融科技,我们却面临着战略摇摆、缺乏资金、技术落后等问题,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又能如何应对数字化的冲击?”迷茫在蔓延,但是市场并未给中小银行喘息的机会,前不久,在《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指出了中小银行转型的紧迫性,他说:“互联网巨头通过金融、科技与互联网的结合,改变了原来金融服务的路径依赖,将越来越多线下用户转移至线上终端,压缩了传统银行的生存空间,所以加快数字转型对中小银行而言,是生存问题而非发展问题。”

直面困境,拥抱金融科技

整体评级偏低,六大痛点制约转型之路

这份由金融壹账通、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和埃森哲共同发布的《报告》是近年来关于中小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权威论述,在调研了大量行业实践后,《报告》提出,目前中小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整体评级为三级,得分仅为60.1分,在战略、应用、生态、数据、组织及技术六大维度上都存在着巨大的“痛点”。

整体战略定位缺失,转型步履维艰。在数字化趋势和大型银行的引领下,中小银行普遍具有了金融科技的意识,但却没有对金融科技形成清晰的概念,也未深入了解金融科技对银行的真正创新意义,导致普遍缺乏对金融科技的整体战略定位,未来发展步履维艰。《报告》显示,60%的受访银行“有初步的金融科技规划并按照规划发展”,但真正明确未来战略的却寥寥无几。

应用层面整体保守,中后台建设总体偏弱。在金融科技应用层面,中小银行的获客渠道、营销、风控等方面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导致金融科技对中小银行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很难实现精准获客、营销,也使得中小银行信贷风险抵御能力偏弱。另外,金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对产品定位和创设能力有较大影响,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也使得中小银行的运营效率低下,客户体验不佳。

开放意愿不强,合作形式受制约。《报告》指出,80%被访银行表示共建生态、开放合作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54%的被访银行能够围绕本行的核心业务衍生出一系列周边业务,但只有不到5%的被访银行开放了API接口给外部企业,这也表明在生态开放的趋势下,中小银行的总体开放意愿仍有待增强。另外,虽然中小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合作进行导流已成为线上获客主要手段,但跨区域展业的限制却使得中小银行的合作导流存在巨大风险。

现有架构制约金融科技长期发展,人才缺乏是最大难题。目前,中小银行可以设立一级金融科技部门、在零售系统设立二级部门或者由信息部门发展金融科技,但却都有着各自的缺陷,导致整体组织架构并不利于金融科技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管理和科技人才的缺乏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长足发展。

数据治理尚处萌芽阶段,数据价值挖掘不足。根据访谈结果显示,中小银行在数据方面处于更加劣势的地位,45%的中小银行初步搭建了公司级数据基础规范,但只有14%的被访银行认为行内实现了较高程度的数据协同。另外,中小银行的数据管理也没有形成体系,对数据的智能分析能力不具备,数据应用场景较窄。

系统老化影响业务开展,与外部合作困难重重。目前,大部分中小银行的核心系统或多或少面临着耦合性过高、资源的物理格局存在限制、基础架构扩展性存在短板等问题,制约了业务的开展,但在与外部公司合作的过程中,采购流程复杂、文化契合度低、技术鸿沟等难题还是制约着双方取得满意的效果。此外,众邦银行程峰行长还曾表示,金融科技公司大多输出标准化产品,对中小银行的帮助有限,产品个性化程度有待提升。

专家指出赋能型金融科技公司成市场主流

虽然痛点众多,但中小银行并非无路可走,如果善用金融科技,中小银行更易与客户构建“亲密联系”,联盟秘书长、金融壹账通监事长黄润中指出:“中小银行要善用金融科技达成更具专业性的智能银行、更具普惠性的价值银行以及更具及时性的移动银行,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智能技术创新带动业务创新,为客户提供无处不在的、内嵌的银行服务,让服务透过数字化渠道,融入在客户的一切生活场景中,与客户产生无障碍的互动。“

《报告》则细致地为中小银行如何克服以上痛点指出了路径,总体来说,中小银行的出路在于深耕本地市场,设计与客户“超级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构建“以人为本”的客户互动。但在金融服务竞争激烈的今天,做好客户洞察,增强客户粘性,无一不需要科技力量的介入。

与上一代科技公司注重输出系统和软件不同,如今赋能型金融科技公司正在成为市场的主流,并受到了用户的欢迎。赋能强调的是增强赋能企业自身的生态系统, 通过赋能能使企业盘活自身的资源,获得造血能力,构建其护城河。而能进行赋能的企业无不是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深厚的业界实践,同时还要有能力构建供行业的基础设施,形成创造生态的条件。而在金融这个独特领域,“懂业务”的重要性无须多述,能全方位解决中小银行痛点的赋能型金融科技公司屈指可数,金融壹账通就是其中的代表。

金融壹账通堪称中小银行转型“最佳伴侣”

依托平安集团30年的金融服务经验,金融壹账通从诞生之初被刻上了“懂业务”的DNA,通过来源于业务场景的产品和强大的技术能力,金融壹账通打造了独特的“业务+技术”双赋能模式,为中小银行提供了智能营销、智能产品、智能风控、智能运营等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堪称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之路上的最佳“伴侣”。

在中小银行最为的头疼的获客营销方面,通过金融壹账通旗下的壹企银平台赋能,情况就变得大为不同。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生物识别等前沿技术,壹企银独创了针对垂直行业的获客模式,研发出符合行业特性的风险评价模型及金融产品,并通过有效连接海量线上企业客户和中小银行,构建了与客户“超级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小银行获客和营销提供了极大便利。

此外,壹企银平台还开发了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的风控引擎,通过运用智能认证、反欺诈、客户画像、黑灰名单及区块链等最新风险识别和防控技术搭建,可为中小银行提供涵盖贷前、贷中、货后全信贷业务流程的实时、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有效提升了中小银行的风控能力。更重要的是,壹企银平台技术系统的搭建都是组件式、模块化,可以快速部署到企业终端,“一键接入”银行金融机构,所有产品不仅可以独立输出实现特定功能,还可灵活组合成整体解决方案,大大改善了中小银行的运营效率。

在中小银行最为薄弱的数据治理方面,金融壹账通也有“神器”。金融壹账通开发的壹企链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黑名单的加密共享,搭建了去中心化的征信信息共享平台,可有效实现中小银行数据库的扩大;同时,壹企链通过账本密钥与共识机制,还可为中小银行提供专业的数据加密存储、信息授权共享、不可篡改记录追溯等服务,避免了信息外泄、数据篡改等情况,有效弥补了中小银行数据治理的短板。

叶望春表示,金融机构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客户流失、利差缩窄、资本金压力大、不良率偏高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升级,金融业传统的服务模式已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新技术助力向智能化、轻型化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服务中小银行数量最多的金融科技公司之一,金融壹账通深深懂得中小银行的难处,并一直与它们并肩战斗,帮助其提升产能,提升效率,降低风险,降低成本一直是金融壹账通的目标。截至2019年3月底,金融壹账通已为超3300家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包括近600家银行、超70家保险公司、2600余家其他非银金融机构,不仅是估值达75亿美金的金融科技独角兽,更是金融全产业链科技服务平台,为中国普惠金融的进程注入更多的科技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