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工行区块链扶贫金融服务的探索
2017-12-02 11:37 文章来自:雷锋网 收藏(0) 阅读(1753) 评论(0)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按:在对数据隐私和安全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区块链的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显得弥足珍贵。当区块链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之时,区块链的行业落地尤为重要。近日在微软加速器区块链论坛上,工商银行总行产创处处长钱大智分享了工行应用区块链扶贫金融服务的探索。雷锋网AI金融评论摘取了本次分享的精彩内容观点

政府扶贫资金行政审批链和金融服务链双链

首先解释下区块链与传统技术架构的区别。区块链简单讲就是共享账本和分布式数据库,但仅仅是分布式存储吗?传统技术架构也可以做集群和分布式存储,它仅仅是去中心化吗?其实也不是。举个例子,我们去银行存钱,如果使用传统数据库,用户必须要信任银行,银行不会突然间倒闭,而且银行必须要正确记录用户的资金转账收付情况,但银行此时也就拥有了超越数据使用者(用户)的权利。而区块链则不同,以银行保险箱为例,我们把钱存进保险箱,拥有保险箱钥匙的只有用户本人,其他人并没有超越用户本身的权利,用户不需要与保险箱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

其次,另外一个痛点就是,使用传统技术架构,比如向使馆申请签证开具资产证明时,必须要由银行开具资产证明,由银行证明,即他证清白。但在区块链架构中,即是自证清白,因为只有用户自己持有保险箱钥匙,资产有了权属,用户的行为需要自己负责。

而具体到应用中,整个扶贫项目管理中,需要监督的其实是政府的行为,而政府本身是有很高公信力的主体,那我们应该如何去监督政府?如果使用传统的数据库,那政府只能是自己监督自己,而在这个扶贫区块链中,政府是自证清白,即政府的行政审批流程,谁发起、谁审批、谁确认拨付,全部上链,责任到人。

其次,银行资金拨付信息钩稽上链。仅仅有行政审批也还是不够的,是否拨付到需求者手中,政府是无法监管的。搭建金融服务区块链,这就实现了对于全链条闭环的管理。只要满足拨付条件的扶贫资金,政府行政审批会依托区块链向银行核心系统传递指令,银行系统执行完指令后,会把执行指令结果上传到区块链上,最终实现流程的闭环。

最后,实现了审计监督的上链。传统的审计监督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很多都是纸质流程,需要翻阅查看,同时很难避免信息的伪造和篡改。而使用区块链,所有信息都存储在链上,可以实现实时审计监督,信息难以篡改,此外提供的信息会更加丰富,比如工程施工进度、照片等多媒体信息。

促进跨边界协助的粘合剂

传统跨边界协作中,需要有一个很强信用的企业站出来开发系统,搭建中心节点来协作,比如股票登记系统、证券登记系统。而区块链本身就是共享账本,共享信息,传递信息,流程协作,打破主体之间协作壁垒。现在我们已经拥有非常多的中心化的系统,本身运行效率也是很高,大家很信任,这些系统有没有必要使用区块链完全重构呢?钱大智告诉雷锋网AI金融评论,这没有必要,区块链更多的会应用于将彼此不能衔接的信用主体粘合在一起,这才是区块链今后发展非常大的潜力和方向。

具体在扶贫资金管理中心,项目由资金推动向项目拉动转变,按照传统扶贫模式,资金要下拨到贵州75个县、1795个乡镇,省、县、乡政府跨层级审批比较复杂,此前资金管理则依照财政资金管理模式层层下拨到乡镇,由乡镇找项目,再去投放资金。如今转变成先由乡镇找项目,把项目放在区块链上做审批,有项目的时候才会下拨资金。一旦项目达到了项目拨付的条件,只要审批完成,通过智能合约一级级拨付,中间不再经过人为干预,可以达到T+0的速度,这就能大幅降低资金成本。

跨链整合

开发两条区块链,保证了两条链功能专注,实现系统的高耦合和低耦合。目前形态还比较简单,这条区块链只有工商银行一家,未来有可能会变成各家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共享的区块链,因为扶贫需要很多金融机构的支持,包括直接融资、供应链金融等,同时该区块链具备金融级安全,可以对其他金融创新有先天的支持。

未来如果一支产业基金参与进来,中间会需要银行帮助评估,协作流程会扩大到整个银行内部,银行作为LP参与到项目中,银行就有义务协助政府监督资金流向,打通银行内部流程,提供包括查询等服务,从而实现跨行业合作和数据融合。